•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预防校园恶性事件的人格扭曲对策分析

    时间:2021-05-06 16:01: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几个月来,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暴力侵害恶性事件发生多起,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社会危害,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从上到下加大了对学校、幼儿园的安全保护。本文试从深层次去发掘恶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努力探索遏止此类惨案的发生的途径。
      关键词少年儿童 群伤亡 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82-03
      
      从广东到山东,再到陕西,多起校园和幼儿园的血案,使得众多幼小的生命在暴徒的疯狂中陨落,对社会安定和和谐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也引发了社会的震荡。当大家痛恨暴徒的恶行时,也在拷问着社会的稳定,人性的善良和平安校园、幼儿园的建设。
      一、血案的频发暴露出罪犯的变态和社会控制力的降低
      抛开纯粹的精神病患者来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也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恨。暴徒的凶残背后,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有着一定程度犯罪共性,都存在着某种自身无法解决的无奈和绝望。
      (一)犯罪个体的心理扭曲
      从这些犯罪分子的的暴行发生过程来看,他们都存在着心理变态,仇视社会和周围群体。从心理学、犯罪学来看,这些人的心理是逆向心理,往往对于某种事物的发生会感到抗拒。心理扭曲,就是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后被自闭的心理给扭曲了,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了一个人的行为。这些人嫉妒心、自卑心很强,即使在公共场对他的微笑、招呼,也会被认为是在嘲笑他,鄙视他,是在大庭广众下奚落他。
      这些犯罪分子,都明显存在着人格障碍,这种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从心理学上讲,这种人格障碍通常有不同的表现类型:(1)反社会人格,其特点是缺乏道德责任感,情绪活动呈爆发性,冲动性,对他人和社会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和羞耻感。(2)偏执型人格,其特点是情感冷淡,孤独自处。(3)强迫型人格,过分自我克制,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敏感多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4)表演型人格,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受暗示性强,常以想象代替现实。我们以福建南平案凶手为例,凶手郑民生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几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交织在他身上:冷漠,冲动,多疑,孤僻,幻想。这种病态的心理,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郑民生不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犯下滔天大罪,或者说其犯罪不成功,其也会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实施犯罪。他的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必然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罪犯缺乏组织和信任关爱,仇视社会病态心理增加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郑民生庭审期间,其不止一次的提到,“没有起因就没有这结果”,“是社会的冷漠造成了这悲剧,自己是本分的人”。
      从犯罪学角度看,郑民生等实施了杀害少年儿童的犯罪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犯罪的发生除了犯罪个体的原因,和经济、社会、文化、等都是不无关联的。
      这些案件,受害者都与犯罪人之间“无冤无仇”,犯罪的目的也并不是杀死某个特定的对象。之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学校、幼儿园里的孩子,反映出他们的反社会的扭曲人格。他们犯罪的目的都是是为了报复社会。他们在生活中一定意义上追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丛林法则。当社会个体在面对社会不公或者被社会边缘化以后,他无力反抗,无力去争取社会的帮助和承认,只能转而向更弱小者下手。以此来向社会示威,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社会。
      (三)媒体舆论过于渲染,诱导犯罪模仿,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对当前所发生的事都可以进行迅速和全面的报道,使得人们及时详细的了解事件的发生。但是,个别商业媒体单纯的追求收视率,在宣传中过度渲染凶案的暴力性、残忍性,对一些会使人们心里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也毫不顾忌,大肆进行报道和渲染。
      另外,一些媒体在报道时并未考虑其报道内容对潜在犯罪人的“引导”作用。对暴力事件的过度、过真、过细宣传可能会激发潜在犯罪人的犯罪意识。对案件发生过程的过细报道,如犯罪手段,实施过程,逃跑路线,躲避抓捕方法等,虽然能使公众更好的了解案件情况,但也成为了潜在犯罪人的“学习教材”。此时的媒体舆论,无疑成了潜在犯罪人员实施犯罪和逃避打击的“幕后推手”。
      二、努力建立遏止恶性案件发生的应急和长效机制
      接连发生的校园惨剧,使“校园安全”首次上升到国家高度,也让全国各学校、学生家长的神经高度紧张。针对近日发生的多起针对儿童的袭击事件,温家宝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说:“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努力去做。”
      (一)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关爱一些弱势群体,给每个人一定的尊严
      犯罪总是在已经存在于我们社会中间的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在行为人主观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加剧,弱势群体利益屡遭侵害,潜在纠纷随时发生,伴随着大量矛盾的出现,而我国防范诱发社会矛盾的机制还不完善,势必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为此,我们应当主动了解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分析社会动态和潜在的矛盾,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基层政府和群众组织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既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又要依法办事,运用教育、说服和疏导的方式,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对已经发生发展的问题苗头和动向,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力争把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形成机制,对重点人群实行联防联制,防患于未然
      1.借鉴国外社区预防先进经验,发挥社区在预防犯罪的重要作用
      犯罪的社区预防,在犯罪预防理论中早已形成。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邻里守望制,其精华是,交流信息,相互监督,报告警察,提高破案率,减少街面上的犯罪,减少危险地区的作案人员。实施邻里守望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潜在的危险人物,及时报告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人员,形成片区警察为主导,社区群众全面配合的监控体系,以使犯罪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当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和地区实现了“邻里守望制”,通过广大社区居民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照看,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这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更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的邻里守望制,更多的局限于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而对于发现和打击犯罪方面涉及很少,对于潜在犯罪人员的监督和报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机制,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公安机关的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
      “邻里守望制”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更是和谐社会字面上的直接反映。我们在深化社区对预防犯罪的重要作用时,必须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灵活变通、坚决执行,真正把犯罪的社区预防落到实处。
      2.基层组织和司法机关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关注和预防
      公安部近日指出,国内近期发生的校园惨案,主要是由于一些简单的社会矛盾没能及时化解、导致矛盾激化;由民事纠纷转到刑事案件,由一般的刑事案件又转到恶性案件,用暴力极端手段来报复社会的结果。
      公安机关和社区、街道办等可联合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查出辖区、社区内有严重精神疾病可能导致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长期纠缠闹访人员,对社会严重不满存在报复心理人员,建立书面报告制度,印发重点人员管理登记表,分发给片区民警,街道、社区相关负责人,对问题人员实施动态监管,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登记。公安机关建立重点人员安全管理档案,及时更新信息,使这些潜在犯罪人员处于有力的监控之下。对于已经确定的存在不稳定因素的人员,应主动了解其生活经历和所遇困境,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在生活上,工作上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例如,对于因失业陷入生活困境从而产生危险心理的人员,可联合劳动部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并推荐安置就业;社会保障方面,优先考虑这类人群,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社区和居委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基础组织作用,对重点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避免他们被边缘化,消除容易诱发他们犯罪的潜在危险因素。对于长期纠缠闹访人员,我们应主动了解其中原因,努力从实质上协调解决其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推诿和压制。对于可能伤害他人的精神病人,应督促其家人加强监管,如有条件和必要,有关部门可要求其家人将其送归精神病院或限制其外出。

    推荐访问:扭曲 对策 人格 预防 事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