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原真性的研究

    时间:2021-04-08 12:02: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原真性作为文化资源蕴含价值的重要原因,其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经历了人们对其差异化的解读。本文通过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二维视角对原真性的阐释进行梳理。在文化资源保护维度,我们将原真性解读集中于文化资源客体,并将其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个层面;在文化资源开发维度,我们将原真性解读集中于文化资源主体,并将其分为文化消费者个体感受、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文化消费者的主体认知和判断标准三个层面。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资源;保护;开发
      一、引言
      随着后工业时代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将文化资本竞争推向国际市场,文化产业已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关注,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加工和生产后的文化资源已被赋予商品属性和附加值,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正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文化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文化资源发展潜力及开发思路。原真性是文化资源蕴含价值的重要原因,本文探析原真性原则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路径具有重深远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中原真性概念的演变
      “原真性”(authenticity)一词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权威的(authoritative)和起源(original)两个词汇。原真性(authenticity)一词起初指相关宗教事务的真实性,但当时鉴于历史条件局限,相关宗教圣物真实性主要依靠传说。随着西方文明发展,原真性概念逐步转移到对具体实物真实状况的解读。“对文化遗产来说,它最理想的状态是展示整个的历史过程以保证其最终呈现状态与创造过程的统一。”权威(authoritative)作为一种使人信服的力量存在,原初的(original)作为一种描述时间进程的概念。以上两个概念融合成西方最初对原真性的理解。原真性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1965),虽然authenticity在《威尼斯宪章中》并未得具体解释,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威尼斯宪章》中的描述,了解当时西方人对authenticity概念的认识。“不能改变布局和装饰、强调要保护古迹周围环境、强调作为古迹组成部分的雕塑、绘画或装饰品是不可移动的、不仅要保护最早的状态而且要保护所有时期的正当贡献、提出一系列古迹原真性保护的技术举措”。通过上述的描述得知《威尼斯宪章》中对“authenticity”的描述主要关于遗产保护的操作层面。但人们对于原真性(authenticity)的理解并没有就此停滞。鉴于世界各地区文化差异,对于原真性的理解存在差别。如日本奈良地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当地古建筑进行重新翻新修葺,而这一传统有悖于《威尼斯宪章》中的原真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多样化背景下,1994年11月由日本文部省与国际古迹与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罗马中心、共同在日本奈良召开了题为《与世界遗产公约有关的原真性》国际专家会议。会议上专家们认为对于原真性评价标准应具备文化多样性,根据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和原始信息可信程度进行多维度、多学科评价。《奈良文献》中提到原真性避免对传统文化应尽量保证本地区或本民族文化纯洁性观点,主张用动态和发展眼光来看待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开发。另一个重要文献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其在接受《奈良文献》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拓展。
      三、文化资源保护过程中的原真性解读
      文化资源保护过程中我们强调注重文化资源本身或称为文化资源客体的原真性。“徐嵩龄(2005)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将原真性的理解要素分解为遗产的地点、位置,形态、法式,形式(指非物质艺术的表现形式)、器物,材料、材质,环境,技艺,功能,精神、情感,原住民社区(生活方式、艺术传人),相关事件、人物与地方,时序变化等12个方面。”从上述资料以及从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文化资源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在对物质资源保护过程中,我国现有文献和措施更多针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原真性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被阐述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被阐述为:“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其中“不改变文物原状”,在《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中被解释为:①实施保护工程以前的状态。②历史上经过修缮、改建、重建后留存的有价值的状态,以及能够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③局部坍塌、掩埋、变形、错置、支撑,但仍保留原构件和原有结构形制,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④文物古迹价值中所包涵的原有环境状态。在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中,我们认为徐嵩龄在研究中指出:“精神、情感、时序变化等”属于非物质文化资源范畴。从这个维度理解原真性内涵时,我们应该用历史眼光来审视“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原真性”。曾经文化资源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更新自身文化才成为现今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资源客体本身是流动与变化的。所以对于原真性的理解不是仅关注在某个历史节点上非物质文化资源状态,而是着眼于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发生变迁和传承的整个过程。
      四、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原真性解读
      文化资源开发是指为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实施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这种技术经济活动最终目标是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文化产品。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运作模式终端是文化消费者。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目标在原真性研究方面更多侧重于遗产保护和旅游研究领域。因此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除对文化资源本身关注外,还有对旅游者或者说文化服务消费者主体的原真性探究。国外研究者对原真性的研究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分为: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其中有的研究内容涉及文化消费者主体的原真性。
      1.文化消费者个体感受

    推荐访问:中原 真性 保护 开发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