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论毕节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时间:2021-04-07 12:0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贵州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研究”,项目编号为12BZW136。
      摘 要:贵州毕节大屯彝族余氏土司家族作家群的形成及衰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诗文创作及其相关背景、价值与意义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窥见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学嬗变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刻影响,可为地域文学史建构提供视角和方法,亦可拓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彝族;土司;作家群;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周凌玉,女,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0-02
      一、彝族余氏土司家族作家群的研究现状
      从十九世纪初到20世纪初,百余年间,贵州毕节大屯彝族余氏土司家族各代一共出了七、八位文人、诗人,分别是:余人瑞、余家驹、余珍、余昭、安履贞、余象仪、余若瑔,诗文著述多达近百卷。其中以余昭、安履贞和余若瑔成就最高。余昭著有《大山诗草》三卷, 还编著了《叙永万志稿》和《土司源流考》;其妻安氏系盐仓土府后裔,时人称为乌撒奇女,诗文亦不在余昭之下,诗集《园灵阁遗草》曾为史家所关注;余若瑔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同盟会,又做过民国初年贵州的地方官员,通晓彝、汉、日三种文字,著有《罂石精舍文集》四卷、《蠖盦拾尘录》两卷、《且兰考》四卷、《?雅堂诗集》十四卷等,是近代著名诗人,又是彝族第一个法学家。余氏文人全都出自毕节大屯彝族土司庄园,这里是黔、滇、川三省交界的乌蒙腹地,又是历史上彝族土司统治的核心区域,明朝曾在这里建地方政权“贵州宣慰司”,史称“水西安氏”,著名的奢香夫人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大屯彝族余氏土司庄园距毕节市东北方向约100公里,因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90年代才通乡村公路)。1988 年,余氏庄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毕节大屯彝族余氏土司家族作家群,最早见于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志的简括记载。国内外对这个作家群的相关研究,实际肇始于上一世纪20、30年代,由于民国初期余氏家族中的余若瑔早年留学日本,是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时期,又曾被选为贵州省立法院议员和临时副议长,加之通晓彝、汉、日三种文字,能赋诗作文,在近代贵州文人中有较高知名度。最早对余氏文人的关注即是由余若瑔而引起的。但当时的所谓研究,其实是三多三少:介绍多,研究少,关注个别成员多(主要是余若瑔),关注整体家族少,从余若瑔个人经历(主要从政治与法律方面)及其家庭历史着眼多,从文化与文学研究角度着眼少。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由于余氏家族的土司背景,相关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连介绍性的文字都几乎没有了。对余氏作家的真正的研究,重新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此时的研究,又一度集中在历史方面,文化与文学方面的研究至为薄弱,九十年代以后,情况才稍有改变。
      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西南少数民族素以口传文学发达著称,而作家文学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彝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字,并有大量的古籍文献留存,包括丰富的史论、诗论、文论及天文、地理、医学、谱牒、政治经济、宗教民俗、工艺技术、哲学伦理、医学病理、巫术卜咒等论著,但就文学而言,也主要还是毕摩经籍文学,而对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以土司家族为中心而形成的作家群及其创作,则向来研究不够。近十余年来,受多元文化理论的诸多影响,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关注日渐增多,但也仅可算作开端,对少数民族土司家族的作家集团乃至所谓土司文学的研究,更是鲜有进展,其中又尤以彝族作家文学为甚。左余堂、李力主编的两种彝族文学史专著对大屯余氏作家要么没有介绍,要么就是介绍得非常简略。郎樱等主编的两卷本《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基本不涉及这一块。刘亚虎、罗汉田、邓敏文分头撰著的三卷本《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在元明清卷(罗汉田著)终于有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文学的交代,认为在明清两代,在诗文创作上较有成就的是少数民族土司,但著者所开列的名单,仅见云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云南姚州彝族高氏土司、云南宁州彝族禄氏土司、湖北容美土家族田氏土司、四川酉阳土家族冉氏土司,完全没有留意贵州毕节大屯的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的十卷本《中华文学通史》与前几种著作大体一样,也将各个历史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列为单章或单节论述,难得的是,这部著作提到了毕节大屯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在第五卷,用数百字对余氏土司作家群几位成员的创作有所介绍。但这部书显然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所谓西南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其实就是以南中大姓、大家族或者直接就是以世袭的土司家族为基础而形成的,这样的忽略,必然导致对西南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有所不见。以上几种是近十余年国内比较权威的文学史著述,除此而外,近一二十年还有一些专著或论文,但这些研究对毕节大屯彝族余氏一门同样所涉甚少。贵州学者的研究,如黄万机《贵州汉文学发展史》、史继忠的《毕节大屯土司庄园》、戴明贤的《彝族杰士余达父》、吴正光的《大屯彝族土司庄园》、邹芝桦的《走进大屯土司庄园》等,对余氏土司家族作家都有关注,但不仅相当简括,并且只涉及余若瑔一人。近两年来毕节学院母进炎等,对余氏作家的诗歌创作特色有所关注,但所论也不够深入,尤其缺少对家族群体特征的系统研究和总体把握。因此,对彝族余氏土司家族作家群的研究存在着极大的空间,有待学术界的深入探讨,具体表现为:其一,通过对余氏土司作家群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其诗文创作的价值取向、成就和特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有助于窥见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学嬗变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刻影响,有助于探析少数民族家族作家群在民族地区现代性诉求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所具有的特点;其二,对贵州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的深入研究可为地域文学史、中华民族文学史建构提供视角和方法,可为贵州文化发展建设提供有代表性的个案分析;其三,围绕余氏家族作家群的诗文创作研究,向彝族文学史和土司文学方面的展开,可拓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视野,从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意义。

    推荐访问:毕节 彝族 土司 作家 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