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职业教育:在回望与反思中着力前行

    时间:2021-03-26 08:06: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回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颇让人深思和反省:我们的职业教育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今天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职业教育:发展、就业、民生的重要途径
      根据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瑞士全球竞争力第一,世界品牌占有量第一。为何瑞士能取得如此成就?据专家介绍,瑞士的主要资产就是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其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为瑞士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借鉴。[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更是一个民众就业压力很大的国家,如何发展好中国的职业教育,如何满足受教育者的谋生和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最大热点和看点之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同样依赖于社会。在职业教育中,受教育者既直接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这样,职业教育、学生、社会、家庭四者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即学生获得职业,其在工作岗位中创造的效益和劳动成果一方面改善了家庭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为工作单位、进而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同样促进着职业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清朝末年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洞开中国国门之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认为其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实业,于是在国门被迫打开后开始了实业救国行动,实业教育之风也悄然兴起,其目的是学习西方技艺,培养实用人才。正如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所说,职业教育有三个目的:“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和“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的兴盛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60年代,比如,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直到二战以后,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成熟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在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比较多,20世界60年代是日本职业教育尤其是高中后职业教育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实施高职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地位不仅得到了确立,而且由于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日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时至今日,虽然社会日益分化,而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句更是对职业教育的直接指向与鞭策。民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属性。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前进的步伐势不可挡。回首过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种发展只有以经济为基础才有前进的可能。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经济发展的的动力源,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生成者”,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三级两跳”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始终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只有以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为载体,即通过教育,才能一步步地变理想为现实。职业教育以其独特的具有就业针对性的优势,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强国过程中,职业教育具有舍我其谁的之感。
      回望反思:改革开放30多年职业教育的得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随着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有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既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提供了人力资源的支持,也推进了教育的变革。但由于传统教育的 “惯性”,我们常常只是在分类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界定,而实际运行当中,往往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夹杂”在一起。从形式层面上看,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数量大幅度增加,如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达1184所,年招生规模超过310万人,在校人数近千万。然而人数的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深层的问题。
      1.改变了教育格局,推动了改革发展
      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即实业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年《壬寅学制》的颁布系统地对实业教育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旧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现代工业不发达,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的技术学校数量十分有限,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少。1949年建国以后,情况得到改观,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到1965年,已建立了中等专业学校1265所,在校生54.74万人;技工学校281所,在校生10.1万人;职业中学61626所(绝大多数为职业初中),在校生443.34万人(其中365.84万人为职业初中学生)。这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对旧中国职业教育进行改造整合和对前苏联职业教育经验的学习借鉴基础上进行的。后来,由于“文革”的发生,职业教育事业受到很大冲击,进入低谷。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人才多样化成为普遍需求,教育类型的多样化需求随之出现。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产生了大量急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工作岗位,同时,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迫切需求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势而风生水起。
      “文革”结束后的1977 年,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45.3%。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以学科为基础,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1978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和实施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后十几年中,多次召开会议、出台文件、明确方针以及法律体系的完善,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得到了重新明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从此,高等职业教育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承受了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的巨大压力。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在全社会树立起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3]
      回顾过去,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量变到质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它的每一步前进都承载着教育改革的希望,无处不体现出教育改革者的追求。

    推荐访问:回望 着力 职业教育 前行 反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