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综述

    时间:2021-03-25 04:03: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张云亮(1987—),女,汉族,安徽宣城人,助理讲师,教育学硕士,单位: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采用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研究场所、研究地域、研究者身份、研究内容等维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的文献加以梳理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有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但运用田野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并且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的维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关键词:农民工子教育;田野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当前,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对此,很多文献从不同视角作了分析和探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方法的选择上,种类纷呈,有量化的调查式研究、有质化的深入研究,亦有理论层面的探讨。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方向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者进入的角色
      田野研究最大的特征就是进入现场,保证对研究对象的“深度了解”,并对研究对象进行“深描”。因此,研究者在整个资料收集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对整个研究非常重要。在所查阅到的文献中,研究者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因此,所获得资料真实生动。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留守儿童,一类是流动子女。田野调查的场所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庄、就读的学校;流动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主要民工输出省份。
      (二)研究的内容分析
      1、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问题、日常生活的教育问题、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表明,父母的外出对留守儿童这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流动子女教育问题
      已有研究发现,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地方政府面临经费困难、各种教育费用是流动儿童少年迈进正规学校大门的一道“门槛”、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是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难点和焦点、经就学的流动儿童少年依然面临着一些学习、心理和社会问题。
      2、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分析
      (1)留守儿童教育的改进对策
      如何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健康的成长环境?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增加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由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如林宏(2003)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建议应从政府、学校、社区入手,并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管理机制。
      (2)流动子女教育的改进对策
      为改善和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研究者们均认为国家应当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维护教育公平的长远考虑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公平、完善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发挥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作用、体现教育系统的具体组织实施职能、社区方面的相应措施等。
      (三)研究者的视角
      综观已有的研究,研究者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选取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弱势地位、农民工适龄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功能及代理家长制研究等方面。
      此外,除了对学校教育所作的研究外,也有学者注意到流动人口的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该类研究的对象以随父母流动的子女的家庭教育为主;研究的区域以流入地为主;研究的内容多为揭示现状、发现问题继而提出对策。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述评
      (一)田野研究方法的运用不足
      在诸多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中,运用田野研究这一方法的研究很少,并且在运用该方法时也未能达到标准,如艾琼(2005)进行研究的时间仅仅只有2个月的时间,远远未达到田野研究所要求的“至少一年以上”的要求。另外,也有研究者未能真正的去“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更多只是以一种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研究之中,这样,很难收集到研究对象最最真实的资料。
      (二)研究对象的缺失性
      纵观已有研究,其研究对象的缺失性主要表现在:对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学校教育研究多,对 “留守子女教育”、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研究不够。这是二元体制下“城市中心本位”思想在研究趋向上的反映。另外研究的教育阶段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而对于学前阶段以及高中阶段则没有涉及。
      (三)研究假设的片面性
      在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原因探究中,往往仅是以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假设推导。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哪些问题确实是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哪些又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以留守儿童所处的整个成长环境为背景,加以综合性的考察。而在这方面,以往的研究涉及非常少。
      (四)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多,学理性研究不足,跨学科分析视角欠缺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涉及农民工的家庭和城市管理,更涉及到国民的教育权利、涉及到教育机会的平等和中国未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提出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而目前,多数研究停留在现状、原因和对策的分析上,结论大同小异,对策性研究多,地方特色明显,缺乏有理论深度的分析。
      (五)制度性分析多,对文化分隔和歧视的现实关注较少
      在制度上进行探讨,寻求制度变革之道是必要的,但我们还应该关注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如何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他们如何随父母融入到与流出地完全不同文化环境中,不再延续他们不利的社会弱势地位,这是目前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无暇顾及,也是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
      (六)关注现实的紧迫问题多,前瞻性研究欠缺
      学者们主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和教育平等问题,但对 “第二代移民”的继续成长问题,即在义务教育之后,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提供给他们适合的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教育等问题缺乏相应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任运昌.空巢乡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8-27.
      [2]史伯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5-30.
      [3]艾琼.从乡野的主人到城市的边缘人—一项进城民工子女教育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3):12-14.
      [5]任运昌.高度警惕留守儿童的污名化——基于系列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呼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2):24-25.

    推荐访问:农民工 田野 综述 子女教育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