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国馆 何镜堂 争议 何镜堂:白发院士主持设计“东方之冠”

    时间:2020-08-16 07:24: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作为本届世博会东道主的中国,是怎样设计出“东方之冠”这样一座堪称经典之作的国家馆的呢?日前,主持“东方之冠”设计的何镜堂院士来到浙江省科技馆,向人们破解了其中的奥秘。借此机会,笔者与各大媒体记者一起采访了何镜堂院士。
      
      早在2007年4月25日,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的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全球华人设计师发出特别邀请,希望他们为中国国家馆设计出一个能够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国家馆建筑方案。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的一百五十九年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世博会,自然非常吸引世人的眼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高级设计师何镜堂院士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师赶往上海,出席征集国家馆设计方案的新闻发布会,并参加竞标。
      
      从岭南走出来的著名建筑设计师
      
      在主持“东方之冠”设计工作以前,提起何镜堂院士,一般人也许还有些陌生。但在建筑设计界他早已遐迩闻名,国内许多大型建筑均出自他之手。
      1938年4月,何镜堂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一个小镇。他有一个哥哥喜欢画画,上小学时,小镜堂经常跟着哥哥背上画夹和干粮到野外写生。家乡那错落有致的房屋、流水潺潺的小溪、弯曲有致的石桥、充满生机的绿林,呈现出一派秀丽的岭南风光,构成了他绘画的素材。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在讲《赵州桥》一课时说:“建筑师是半个艺术家、半个工程师,可以把艺术凝固起来。”这句话对小镜堂有所触动。
      东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华侨们挣到钱后,就会在老家建各种各样的小洋楼。何镜堂在上中学时就对当地的一些新老建筑很感兴趣,课余时间经常穿街道钻胡同,然后将一些房屋和街道画下来。当他真正明白了小学语文老师讲的那句源自歌德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意义后,又在写作文时加了一句:“建筑是立体的史诗”。那时他心中崇拜的偶像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并萌发了长大后当个建筑设计师的理想。
      1956年夏天,何镜堂考进了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自己喜爱的建筑设计专业。经过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后,考进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部,继续攻读建筑设计专业,师从岭南建筑的创始人夏昌世教授。夏教授年事已高,经验丰富,他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何镜堂。
      “文革”开始后,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纷纷停课,老师受批判,学生去串联,新生已停招。1967年,何镜堂被分配到离家千里之外的湖北建筑设计院工作。动乱愈演愈烈,做学问搞专业的人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的臭老九”,有些专家被关进了牛棚。何镜堂到湖北建筑设计院不久,也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酷爱建筑设计的何镜堂冒着极大的风险,偷偷地看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书,还悄悄买来白纸,深夜独自在房间里练习画设计图,不让时间和专业荒废掉。
      何镜堂的妻子在北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何镜堂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他终于在1973年调到北京,进入国家轻工业部设计院工作。
      
      改革开放后
      迎来事业和人生的春天
      
      20世纪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广东省开始创办深圳特区,需要大量人才。1983年5月,在北京工作了十年的何镜堂夫妇应邀调回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在建筑学院一边任教一边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何镜堂开始进入建筑设计事业的黄金季节。
      何镜堂回母校后,正逢深圳八大重点文化工程之一的深圳科学馆开展设计方案竞赛,他与妻子立即报名参赛。深圳科学馆集会议、展览、培训等功能于一身,是深圳对外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当时像这样有影响的大工程并不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参赛的建筑设计师很多。何镜堂非常珍惜这次参赛机会,根据建设方提出的“建筑风格要有特色,最好让人看后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要求,他和妻子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个以八角形为主体,集现代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深圳科学馆建筑方案》。经专家学者评选,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由何镜堂设计的方案脱颖而出,被建设方采用。同时,这一设计方案还分别获得建设部和广东省建筑设计二等奖。
      初战告捷,局面打开,新的设计项目接踵而至。1985年,何镜堂与莫伯治共同主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设计工作。从一动笔他们就树立起创新意识,全力设计一座既弘扬岭南历史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建筑物。因此在第一期陈列馆立面造型的设计中,他们意识到这是全馆的“脸面”,要非常严格认真地对待,可等到外墙完工后,立面的造型仍未确定下来。竣工日期又快到了,这仿佛像一位将要出阁的姑娘等待着他设计精美嫁衣。怎么办?两位设计师为此大伤脑筋,最终在自己的家乡找到与古墓质感相呼应的红砂岩做外墙挂石,再请雕塑家潘鹤设计浮雕和门前石虎,使工程按时完成,真可谓“天作之合”。博物馆开馆时,这一造型让参观者眼前一亮,无论是权威专家还是普通观众,都对这一巧夺天工的设计啧啧称叹。这项工程运用现代手法,结合岭南特色,既传递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巧妙地与创新结合起来,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设计创作奖等奖项。
      接着,何镜堂在广州设计了一座中国市长大厦,这所大厦高四十八层,属于超高层的建筑。在设计时,他除了认真考虑大厦本身的外形、结构和布局外,还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条件,设计出一个市民广场,融入了广场文化,使市民有非常好的活动空间,拉近了市长与市民之间的距离。这项设计得到了广州市市长的高度评价,也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被誉为“两全其美”的工程。
      何镜堂先后为全国一百多所院校搞过规划和设计,称得上我国校园规划设计的“掌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主持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的整体规划和主楼的设计工作中,把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浙江大学这座百年老校的校风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与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校园规划。紫金港校区原是一大片有道路、农田、小溪、湿地的村野,他巧妙地将古代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曲水流觞”的典故应用到他的设计里去,形成了一个有文化创意的新校区。
      到目前为止,何镜堂院士分别主持了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九一八纪念馆、大都会广场、北京奥运羽毛球馆和摔跤馆,还有重庆大学、江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城、广州大学城等一百多项重大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很多项目的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何镜堂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成功,他的人生和事业也不断发生变化: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重要职务。
      
      白发大师披挂上阵
      主持设计“东方之冠”
      
      何镜堂在事业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名声在外的他人生已很圆满,照理说年过七旬的他应该安度晚年,安享天伦之乐了。可这位白发苍苍的建筑设计大师却再度披挂上阵,去迎接上海世博园国家馆设计的新挑战,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为国内一流的建筑设计师,何镜堂深知世博会的场馆设计历来是世博会的重头戏,每一届世博会的主办国都希望通过建筑来展示自己国家文化与科技的最高成果,并希望这种永久性建筑能够代表自己国家的形象。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西雅图的太空针塔,一个又一个传世建筑为世博会主办国赢得了无数荣耀与自豪。由于何镜堂年轻时代正逢我国经济落后时期,没有遇到设计大型场馆的机会。前些年北京的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设计,几乎都让外国设计师竞争去了。这一次的世博会有史以来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行,中国的建筑设计师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祖国设计出一个真正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国家馆。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何镜堂从上海乘飞机赶回广东后,已是傍晚时分。他顾不上休息,就将他领导的二十多名设计人员召集起来开了一个“诸葛亮会”。会上他首先提出了“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八字设计方针,然后根据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规定,要求大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设计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国家馆的初步方案,让评审组挑选。虽然当时团队人员的心理压力很大,但大家还是很高兴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设计工作先从哪里下手?何镜堂提出:“国家馆的设计首先要体现中国元素,假如一个馆设计出来,放到美国也行,放到法国也可,或者放到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行,这显然没有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可以用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来形容,但哪些元素才能真正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什么建筑形式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髓呢?何镜堂想到了故宫、国画、汉字、陶瓷、园林、京剧、青铜器、黄河长江等多种中国元素,架构他心中的国家馆模样。根据他的设计思路和分工安排,他将二十多名博士生、硕士生设计师分成三个组,在几天时间内拿出三个初步方案:一是“东方之冠”,二是“江南园林”,三是“万事如意”。这样做也是为了提高中标的概率,三个方案总比一个方案命中率要高嘛。
      “东方之冠”被何镜堂确定为第一方案,这是他从中国古建筑常用的斗拱构件中受到启发得出的最初设想。斗拱除了在受力结构上起到承受出挑屋檐重量的作用外,还有显示建筑等级高低的功能,特别是在视觉效果上实现了建筑物深远壮观的美学印象。当然仅有一个斗拱的造型并不完美,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那么大,用什么办法解决庞大体量建筑容易产生压抑感的问题呢?同时,作为世博会东道国的标志性建筑,必须具有力量感和权威感。何镜堂与设计团队的设计师们大胆借鉴了夏商周时期的鼎器文化的概念,采用了以斗拱为架构,以鼎器为外形,以九宫格为屋顶的整体结构,最终让国家馆横空升起,呈现华冠高崇之势。
      好事多磨。何镜堂与他的团队满怀期待将“东方之冠”等三个设计方案送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参加初选时,三个方案均名落孙山,连前二十名都没有进去。一向稳重的何镜堂也有些焦急了,赶紧与助手们查找问题:原来当时送去参赛的“东方之冠”设计方案中,在国家馆的四周增设了钢绳水帘,目的是想表达中国文化中含蓄朦胧美的意境,但这样的设计效果让评委看到的仿佛是一个从头到脚包着纱巾的少女,无法看清其美丽的真容。此外,按规定海选时每个方案只送一张照片给评委,但是何镜堂与他的团队设计效果图中的“朦胧美”无法通过仅有的一张照片展示出其真实效果,因而落选。万幸的是后来评委们对初选出的前二十个方案都不满意,又将所有的参赛方案重新复审了一遍。正是这次复审让“东方之冠”脱颖而出,入选八个入围方案。随后评审组又围绕“唯一性、标志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标准进行了最后一轮评审,通过投票表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东方之冠”设计方案和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的方案并列第一。
      2007年9月,“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通过评审组严格评审,并最终成为竞赛方案第一名。
      “东方之冠”方案中标后,何镜堂和他的设计团队又根据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将原方案中在国家馆的四周增设的钢绳水帘去掉,并吸收了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的长处,进行更科学、更具体、更认真的方案细化工作。从2008年8月到2009年6月,何镜堂和他的设计团队都在为国家馆设计一件漂亮的 “大衣服”。红色是中国人心目中庄重喜庆的颜色,天安门、中南海、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许多古建筑的外墙都是红色的,所以何镜堂想给中国馆做一件 “中国红”外衣。为了让中国馆更富有民族特色,他下定了决心,请来专门研究色彩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作指导,经过多次研讨和对比试验,最终让国家馆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红外衣。
      此外,何镜堂在国家馆的设计中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更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环保产品。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2010年2月8日,整个中国馆终于从设计蓝图变成了实体。新落成的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红色的国家馆“东方之冠”高六十三米,建筑面积约为二十七万平方米。地区馆高十三米,建筑面积约四点五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的情况。如今,中国馆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院士 之冠 白发 何镜堂:白发院士主持设计“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设计大师何镜堂 东方之冠设计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