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李银桥韩桂馨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

    时间:2020-08-16 07:22: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银桥十一岁参军,大半生伴随着共和国创始人毛泽东南征北战,十五年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也亲眼见证了共和国从创立到发展的六十年。   在度过自己八十二岁生日后不久,9月22日早上7点15分,李银桥在北京不幸辞世。
      
       李银桥、韩桂馨这对夫妻是毛泽东身边的普通工作人员,长期为毛泽东服务,尽职尽责。毛泽东也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他们,给他们牵线,促成了他俩的结合;关心他们的学习与进步、婚姻与家庭。
      领袖与工作人员就像一家人,这种和谐与幸福,令人羡慕,令人感动。
      
      李银桥与毛泽东达成“君子协定”
      
      1947年8月,正在陕北转战的毛泽东急需警卫人员,于是,李银桥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当卫士。
      见到李银桥,毛泽东亲切地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
      李银桥小声说:“不愿意。”听了这话,毛泽东有些意外,过了一会儿说:“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听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工作?”
      “我干太久了,从1938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当勤务员、通信员、卫生员、特务员,一直到现在。”
      “嗯,三八式,当卫士,进步是慢了点。就这一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我一直想到部队去,但怎么能刚来就提出调走呢?再说,主席也不会让我走。”
      “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放你走?”
      “主席恋旧。骑过的老马,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笔砚,用惯了就舍不得换新的,何况我是个大活人,主席用惯了,还肯放吗?”
      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小鬼,你什么时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欢你呢,怎么办?总得有一个人妥协。”
      李银桥说:“那只好我妥协了。”
      毛泽东认真地说:“不能太委屈你,我们双方都做一些妥协。当然,大道理不能不讲。你到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可是光讲大道理不行,三八式,当我的卫士,地位够高,职务太低,我给你安个长,做我的卫士组的组长。”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半年一到,我放你走。你看行不行?”
      “行!”李银桥用力点头。
      从此,李银桥就留在了毛泽东身边。他聪慧机灵,善解人意,忠勇干练,诚实开朗,深受毛泽东的信任。很快,半年的期限到了,毛泽东信守诺言,同意放他走。但李银桥却舍不得毛泽东,于是,留下来继续当警卫,一直干了十五年。
      
      “这也叫缘分,你们握个手吧”
      
      就在李银桥任卫士组长两个月后,韩桂馨也来到毛泽东身边。
      其时,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已经七岁,动荡的战争生活使她无法上学。毛泽东牵挂着这件事。卫生部副部长傅连�出了个主意,由韩桂馨负责照看李讷,并教她读书识字。
      韩桂馨那年十八岁,原在卫生部系统的中央洛杉矶幼儿园工作,具有高小文化程度,刚刚入党。
      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得知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心里就像喝了蜜似的甜。
      1947年10月的一天,江青带着李讷和韩桂馨到达李家坪,见到了特地前来接她们的毛泽东。毛泽东一见李讷,便高兴地抱女儿起来,拍打着她的后背,亲昵地喊着:“我的娃娃,好娃娃。爸爸真想你啊!”
      李讷也快活地喊着:“我的小爸爸,乖爸爸,我也天天想小爸爸……”说着就下地给毛泽东表演了一段《打渔杀家》。孩子表演时,毛泽东的眼圈红了。
      韩桂馨虽然在延安见过毛泽东,但这个场面仍令她目瞪口呆――伟人疼爱子女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啊!看了这一幕,她原本紧张的心顿时松弛下来。
      毛泽东转身对韩桂馨说:“我知道要调来一位新阿姨。”
      “她就是新来的小韩阿姨。”李讷嘴快地说。
      毛泽东照例问韩桂馨愿不愿意在他身边工作。韩桂馨回答说:“我愿意。主席要考虑党和国家的大事,身边的一些事忙不过来,我能帮助做一些事,可以使主席更好地为人民办大事。”
      毛泽东听了夸奖说:“你讲话很有水平。小韩阿姨,孩子就交给你了,以后你们就一起生活。你就是我们家里的人了。”
      毛泽东接着拉起了家常:“你读过书吧?”
      韩桂馨说:“上过高小。”
      “是个女秀才嘛。你家是哪里的啊?”
      “河北安平县。”
      “银桥,是你的老乡呢!”毛泽东朝李银桥叫着,“这也叫缘分,你们握个手吧!”
      不知为什么,李银桥的脸红了。
      “小韩阿姨,他是我的卫士组组长,李银桥,也是安平县人。”毛泽东介绍说,“他也是党小组长,以后你就归他领导,有什么事多在一起商量。”
      就这样,李银桥与韩桂馨认识了,并一起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接触多了,李银桥发现她积极热情,喜欢学习,责任心强,人也老实贤惠,渐渐便有了一些好感。
      10月底,毛泽东移居杨家沟。进村时,路边有许多石碑。毛泽东每到一座石碑跟前总要停下一会儿,看看碑文,和大家说笑几句。
      有一座石碑上刻的都是篆字,谁都看不懂,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抑扬顿挫地念了几句,笑着说:“这是一个相当于高小毕业程度的人。”说着回过头,对韩桂馨说:“你是高小毕业的,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也要给你立个牌坊呢!”
      大家都哄笑起来。
      毛泽东忽然小声问李银桥:“你看小韩这个人怎么样?”
      李银桥和韩桂馨相识不久,彼此只是有好感,并没想到恋爱,因此,不假思索,随口应道:“不错。”
      毛泽东望着李银桥,笑得很神秘,含有深意地说:“你们可以多接触,多了解一些嘛。”
      李银桥当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心里涌起热浪,觉得毛泽东是那么知心,那么可亲,就像父亲一样。
      
      “一个二十一,一个十九,那很好嘛,你们应该互相多帮助”
      
      1948年5月,李银桥、韩桂馨随毛泽东来到了河北的西柏坡。生活安定下来,他们的接触更多了,工作上也配合得十分默契。
      毛泽东疼爱女儿,但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天,他对韩桂馨说:“小韩,不要以为毛泽东的孩子就特殊。从小开始就不能灌输这种思想。要教育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能叫孩子打着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接着,吩咐道:“以后你就带李讷到大食堂吃饭吧。”
      韩桂馨有些发怔,说:“大食堂每天吃粗粮,大人吃了都难消化,孩子怎么能行?李讷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吧。”
      “应该到大食堂去。”毛泽东说,“现在已经比岸英、岸青他们小时候好多了。”
      这时,李银桥望着江青,江青大概不好出面说话,但是眼神已经把意思表明了。于是,李银桥也劝道:“孩子还小,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吧。”
      毛泽东不容置辩地说:“陕北老乡的娃娃吃粗粮一样长得壮。”说着,把大手一挥,“就这样吧,不要再说了。”只此一句,大家全不言声了。
      韩桂馨除了带李讷,还帮毛泽东做些针线活。她后来对采访她的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毛泽东的生活俭朴,非亲眼所见是难以想象的。我来到主席身边,没有看到他穿过新衣服,尤其是衬衣,更是补丁摞补丁。”
      毛泽东有一件毛衣和一条毛裤,也不知穿了多少年头,上面有好几个大窟窿,不少地方还脱了线。韩桂馨看毛衣毛裤太破了,就提出买些毛线,给毛泽东织套新的,于是,就与李银桥一起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想动员毛泽东买些毛线。
      听明俩人的来意,毛泽东说:“小韩阿姨,你把李讷照顾好了,又为我缝缝补补,帮了我的大忙。我非常感谢你。还是请你辛苦一点,把我的毛衣毛裤补一下,能穿就行了。”
      韩桂馨说:“实在太破了,就算能补上,穿到身上多难看呀!”
      毛泽东笑着说:“穿在里面不讲什么好看难看,能挡寒就行。”
      李银桥明白没什么希望,就朝小韩递眼色:不要再耽误主席的时间了。
      毛泽东见他们要走,忽然想起了什么,关心地问:“银桥,你今年二十几啦?”
      “二十一岁。”
      “小韩,你今年十九了,对不对?”毛泽东又问韩桂馨。
      “对,十九岁了。”
      毛泽东忽然一笑:“一个二十一,一个十九,那很好嘛,你们应该互相多帮助。”
      李银桥的脸立刻红了,韩桂馨的脸上也泛起了红晕。
      第二天,李银桥陪毛泽东散步时,主席悄悄问:“你们谈得怎么样啊?”
      李银桥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窘得光是笑。
      “抓紧点,男子汉,应该主动些。”毛泽东拉住李银桥的手鼓励地说。
      
       “你怎么不去问问小韩,征求她的意见”
      
      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李银桥何尝不着急?西柏坡男的多,女的少,少数女同志自然就成了众多男同志竞相瞄准的目标。他还知道不少男同志托江青向韩桂馨捎话,而他却不好意思当面挑明,也不好意思托人。
      正当此时,家里来信,父母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李银桥拿了信就去找毛泽东:“主席,这事怎么办?”
      毛泽东看完信,反问道:“你说怎么办?”
      李银桥支吾半天,没有主意。
      毛泽东哈哈笑出声:“银桥啊,你就是太老实。你怎么不把这封信拿给小韩看看,征求她的意见?”
      李银桥心里顿时一亮:主席帮他找到了“突破口”。
      “小韩,你看看这封信。”李银桥找到韩桂馨,小心观察她看信的神色,试探着问:“你看怎么办?如果,如果……不合适就推掉吧?”
      “那就,那就推掉呗……”她越说呼吸越急促,脸也越红。
      李银桥的胆子便大起来,继续问:“推掉了怎么办?”
      韩桂馨低着头,嘟囔着:“你可真聪明……你也真够傻的。那么多人找我,我都没答应,就等你呢。”
      李银桥长长舒了口气,笑着说:“要不然我还要傻呢,幸亏主席教了这个聪明办法!”
      “哼,主席就喜欢你,叫别人都是叫警卫,就叫你叫银桥。”韩桂馨说着,声音忽然低下来:“现在女同志少,将来进城了,女同志多,你,你可不能变心。”
      李银桥说:“怎么可能呢?毛主席不答应,我自己也不答应呀。好歹我是你的领导,我要是变心了,还像个当领导的吗?”
      韩桂馨轻轻说:“那你就领导我一辈子吧,我听你的……”
      回到毛泽东身边,心花怒放的李银桥把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毛泽东又促成了一对有情人,自然喜上眉梢。
      1948年12月10日,李银桥和韩桂馨写了申请结婚的报告。没两天,中央办公处和各位领导在报告上写满了批示,都表示赞成或庆贺。不过限于当时的环境条件,他们没有举行婚礼。
      1949年初进城后,毛泽东住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在百忙之中,他还惦记着贴身卫士的婚事,他对李银桥说:“过去条件不行,现在有些条件了,你们选个日子,把仪式补了。”
      “现在多紧张呀,要建立新中国了,仪式就免了吧。”李银桥推托说。
      “该补该补,一定要补。”毛泽东坚持说。
      于是,李银桥与韩桂馨便选定这一年的五四青年节举行了结婚仪式。
      婚礼很简朴,也很热闹。
      新郎英俊,脸上洋溢着笑容;新娘漂亮,心中充满了喜悦。
      从此,李银桥与韩桂馨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我为自己能有那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毛泽东十分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文化学习,常和他们谈古论今,政治、文学、历史、地理无所不谈。
      一次,他问韩桂馨:“你读过《红楼梦》没有?”
      “没有。”韩桂馨说。
      毛泽东说:“作为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不读就不懂中国的封建社会。读一遍也不行,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在学习方法上,毛泽东也经常给他们指导。还是在杨家沟时,一天晚上,毛泽东工作累了,走到院子里来散步,看到韩桂馨和李讷的房间里还亮着灯,便敲门走进来,关心地问道:“小韩阿姨,你做什么呢?”
      “我正在抄笔记。”韩桂馨忙站起来回答。
      “我看看。”
      韩桂馨忙把笔记本送到毛泽东手里。他接过去看了看,说:“我看很好嘛,为什么还要重抄呢?”
      “多抄几遍,增加记忆力,丰富知识。知识丰富了,好教育孩子。”
      毛泽东摇摇头说:“那个小本本上才有多少知识呢?年轻人脑子好,应该把时间用来多读多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抄笔记本上,你看的东西多了,知识才能丰富。字是要练,但不要这样练。要改变学习方法。”
      到了西柏坡,有了电,用上了电灯。为了不影响李讷睡觉,韩桂馨常在路灯下看书。一次,她正在房门口路灯下学习,毛泽东走过来说:“灯光不好会伤眼睛的,年轻人要保护好眼睛。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听了毛泽东的话,一股暖流涌上心窝。
      毛泽东还经常对李银桥、韩桂馨说,要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文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现在你们主要靠自学,历史上有很多自学成才的人。等进城后,有条件了,送你们去上学。我们这个队伍需要更多有文化的人。
      从那以后,韩桂馨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一有空闲,就抓紧学习。进城后,韩桂馨虽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还是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954年,韩桂馨因要上学不得不离开中南海。临走前,毛泽东高兴地为她题词:“努力学习,日进有功。”从此,这八个字就成了韩桂馨的座右铭。
      韩桂馨不仅读完中学,而且坚持读完了大学。
      韩桂馨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每当我回顾自己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少女,成长为一名有大学文化的国家干部,就想起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想起他老人家的亲切教导。我为自己能有那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银桥,我死以后你要每年到坟头上去看我一次啊”
      
      转眼到了1962年4月,李银桥也调到天津工作。临行前,他与毛泽东话别。
      毛泽东很难过,轻轻叹息一声,说:“你跟我这么多年,人也长大了。你在我身边工作,帮了我的忙。你是个好同志,一直兢兢业业,使我工作得很顺利,省了不少心。可是……可你老跟着我怎么行啊?”
      听到这里,李银桥的泪水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毛泽东是极易动感情的人。李银桥一哭,他受不了,眼泪突然漫出来,声音也哽咽了,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亲人、孩子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你在我身边工作,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处,比我的孩子还亲啊……”
      确实如此。在李银桥心中,毛泽东就像父亲一样,从恋爱、结婚到生孩子,事事处处关心着他。
      整整十五年,朝夕相处,现在就要离开,李银桥不由得想起了件件往事:
      转战陕北时,他陪着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主席累了,他给主席按摩;而他困了,主席悄悄把衣服披在他身上。他有了心事就向主席讲,主席有了不愉快的事也跟他说,就连跟江青吵嘴也要跟他讲。战争年代生活艰苦,贺老总送一些鱼来,主席吃一半还要给他留一半。
      ……
      往事一幕幕浮现,李银桥哭得更厉害了。
      毛泽东一边流泪,一边握着李银桥的手说:“你在我这里,地位够高。可卫士长也只是团级干部,职务太低。老在我这里要影响你的前途。下去多锻炼锻炼,工业、农业、公安,几种事情都干干,取得经验,提高能力,也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下去以后要夹着尾巴做人,要搞好团结,多多接触工人群众,多多向周围同志们学习……”
      说到这里,毛泽东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用手一拉,把李银桥一下子揽入怀中,拍打着他的后背,哭道:“银桥,我死以后你要每年到坟头上去看我一次啊……”
      李银桥泪如泉涌,但是马上想到――不能让主席伤身子啊!于是竭力克制住自己,哽咽着说:“主席,我听您老人家的话,下去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期望。”
      毛泽东再次叮嘱:“以后你每年都要来看我一次,我这里就是你的家。我活着你来看我;我死了,你每年到我坟头上看我一次,看一次我就满意了……”
      李银桥忍不住又哭出了声。
      毛泽东一边擦泪一边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牛皮纸袋说:“你到天津工作,安家需要钱。拿上点钱,这是八百元,帮你解决些问题。”
      李银桥摇头,说:“我不要,我不缺钱。”
      “拿着!”毛泽东说。
      李银桥只好收下。
      1964年初,李银桥和韩桂馨一起到中南海去看望毛泽东,当毛泽东得知他们的家乡遭了水灾时,又拿出一千元钱,用纸包好,分了两袋,亲手递给了李银桥,说:“这是我的稿费,你们家乡被水淹了,受了不小的损失,这些钱多少帮助你们两家解决些困难。”还说:“银桥啊,听说你在天津工作得不错,我也就放心了。以后你每年回家乡一次,了解下边的情况,给我写汇报材料。”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李银桥在1964年、1965年两次回家乡,将所见所闻写成材料,并拍了照片,送到中南海交给杨尚昆转呈毛泽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李银桥受到冲击。1970年11月,毛泽东路过天津打听李银桥的情况,得知他被关、被批斗的消息后说:“李银桥是好人呢,我了解!”命令立刻放人,并很快恢复了他的工作。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因病在北京逝世。从广播里听到噩耗后,李银桥全家失声痛哭。他们立即赶往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望着那熟悉而慈祥的面容,跟主席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一幕幕在眼前闪现,李银桥泪如泉涌。
      以后,每年9月9日毛泽东的祭日和12月26日诞辰,李银桥夫妇无论在什么地方,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想方设法赶回北京,前往毛泽东纪念堂去看望他老人家。每当这时,他们总会深深鞠躬,失声痛哭……
      如今,李银桥病逝,去往另一个世界追随毛泽东了,祝他一路走好,幸福依旧。■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身边 日子 李银桥韩桂馨 李银桥韩桂馨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 在毛主席身边待了15年 李银桥妻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