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编辑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考 阅读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0-08-13 07:25: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产生感悟和思考。”怎样实现新课程中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呢?我认为,创新阅读教学思路,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应是首要之举。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64-01
      
      一、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师的做法是“讲”多“读”少,即使是让学生读也是流于形式,至于读懂了没有,理解了没有,几乎很少得知,似乎学生的“读”非师“讲”不行。因此讲风盛行,读风淡默,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生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阅读的成果是多么重要。
      阅读教学的策略很多,常用的有研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参与式阅读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角色,让学生亲自参与探讨,共同寻找文章中的疑点,师生一起确定学习的重难点,最后地教师的总结概括下,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消除疑惑,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阅读探讨中,哪怕观点是幼稚的,也是学生自己理解的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对文章阅读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预定的教学设计及时修改,确定新的方案。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原先的思路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引导,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但在实际课堂中,他先调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大胆采取了以下教学方式:先导入课文,然后学生质疑,小组间谈阅读感受,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接着师生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确定了学习的重难点,最后由教师总结。整个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学放在重点位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并提出问题,师生一起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学生服务。
      二、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和价值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生成的。一篇文学作品明显的特点是艺术性和完整性,在阅读中,学生要真正读懂它,理解它,一定要调动多方面的感官感觉,充分发挥已有文化知识的积淀,采取多种思维方式,发挥想像和联想的作用,最后通过大脑的再加工,再组合,生成对文学作品主旨思想的把握。所以,阅读应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学习文章的整体思想和主旨内容,还要弄懂文章中的某一层,某一段,某一句在作品中的作用。必要的时候,还要理解某些重点字词的特殊含义。怎样才能处理好阅读与教学中的整体与部分呢?
      分析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效果,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常常局限在划分逻辑段和段意的总结上,忽视自然段的训练;另一方面,回顾五六年的教学效果,我们分析了二三百篇课文,然而小学毕业时,依然不会在独立中分析文章,在写作中不能写出具体充实的段落,概括出现这些怪圈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反思。那就是重视文章整体的理解,忽视部分的学习。
      自然段是文章最基本的单位,阅读文章时,我们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细读,一步一步分析的。教学自然段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分析的能力,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弄清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自然段的内部结构规律,提高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自然段中心意思的能力,加强学生有中心、有条理、有内容的写自然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对文章做到整体感知,又要做到对部分的仔细研读。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当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有所感知后,教师果断提出邱少云在烈火中“我”的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表现了邱少云怎样的品质呢?让学生找出相关段落,仔细揣摩体会。这样不但很好突破了难点,又在具体词句的感悟中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显现效果,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引导,积极启发,让学生在指导中感悟、体会、思考,从而产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在阅读中遇到同类问题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已知内容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小学语文应是以词语积累为主要目的,以适当掌握一点有关语文理论知识为辅的,根本目标还是以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为归宿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高深的缥缈的艺术手法,不但不可取,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阅读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基点应是阅读,只有在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才能熟能生巧,不断形成知识积淀,这种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才会有积极的思考,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例如教学《第一场雪》时如果只是按文章以写雪景为主,表达作者喜悦的心情对待,未免有点浮浅,但对于小学生又未免不可。如果在教学中联系时代背景,由表层感知深入文章真实意图,在思考中体会表达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同时鼓舞全人民的勇气和斗志。这样的理解才是核心的。但产生这种思考的困难却是巨大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使阅读教学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应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它是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根本保证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讲”的习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启发,积极探讨,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提问,阅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阅读教学 思考 编辑 编辑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考 创新创业融入课堂教学思考 评价融入课堂教学案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