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2011大盘点 十大民宿大盘点

    时间:2020-03-30 07:27: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三跌两回头 股市亏不休      2011年的股市,无疑成为许多股民的“瘦身”良药。从4月起,股市即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一路跌跌不休。就走势形态而言,共有三波大幅下跌行情,其间又有两次反弹。在如此状况之下,即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难以获得正收益。倒过头来看,空仓是2011年许多股民的最佳选择。
      
      资金面:急待放水解渴
      进入2011年,随着CPI指数的不断走高,抗通胀被定调为全年的首要任务。2011年上半年,三次加息,六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货币政策步步紧逼,抑制通胀也初见成效,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市场资金面急剧紧缩,更有实体经济增速的掉头下滑,这在下半年表现的尤为突出。
      为缓解过度紧缩的状况,央行终于在12月5日第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增长又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全年来看,资本市场的表现和货币政策一样纠结,过度紧缩使市场从未走出像样的行情,而政策转向的放松预期,也并没有马上救市场于水火,在大多数人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下,资本市场愈发显得无所适从。
      
      祸水:房地产衰落牵连众多
      资金面缺水,但不缺祸水――房地产市场下滑成为许多股票下跌的导火索。限购、房贷利率上调、房产税、保障房,2011年政府一副下决心要把房价压制住的架势,拐点之说此消彼长,对房价影响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对股市的影响却实实在在。
      房地产板块在估值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硬是全年都没有翻身的机会,而与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中,机械工程、建材、家电等行业也遭到政策拖累。临近年底,在“房地产政策不动摇”的坚定表态下,恐怕仍然没人敢碰这些瘟神。
      
      脆弱的创业板:业绩大变脸
      2011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71家创业板公司中有78家公司出现亏损,将近1/3的公司业绩变脸。此前的2010年度年报显示,创业板209家公司中有32家业绩下滑,其中25家是2010年上市。燃控科技在2010年12月29日才上市,这意味着该公司两天之内就“出事”,其速度之快令市场瞠目结舌。
      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变脸,正是2011年以来中小市值股票暴跌的罪魁祸首,过度包装遭人诟病,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核心价值的选择偏差,也值得每一个参与者深刻反省。
      
      限售股套现:减持凶猛
      自从2010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28只个股原始股解禁以来,到2011年年底有超过120份关于原始股东减持公告,减持股份达到3.32亿股,主要原始股东套现金额将近100亿元。其中,股东减持最为凶猛的是首批登上创业板的华谊兄弟,5名股东减持股数达到3465万股,减持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7.8%,总共套现达7.7亿元。
      除了刚上市的新股,“老一辈”中小板个股今年也遭到不少原始股东减持,累计减持数量超过2.47亿股。广大中小股东眼看股价狂跌而无能为力。一边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却亏得心灰意冷。
      
      死神来了:国际板传闻搅局不停
      在2011年,“国际板”这三个字简直就是A股市场的“死神来了”,每每传出国际板有进展的消息,市场均应声暴跌。
      5月,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一句“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让A股暴跌近3%;6月,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连启华表示,证监会今年会考虑在上交所择机推出国际板,A股又下挫近2%;7月,市场再度传闻国际板细则已出台,A股再跌1%;11月,市场又有传言称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A股应声跌2.5%。
      最悲催的还是在11月底,“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预计12月中旬要到证监会内部商议”的传闻重挫A股和B股,11月30日沪指狂泻3.3%,B股跳水逾6%。
      熊市当前,一个反复被炒冷饭的国际板仍能随时让市场草木皆兵,真叫人捶胸顿足!
      
      双汇发展:食品安全反成抄底良机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节目曝光,一些地方养猪场使用瘦肉精喂猪并将其中一部分瘦肉型猪转卖给双汇。受此消息影响,双汇发展出现连续3个跌停。
      瘦肉精事件暴露出国内企业诚信的缺失和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但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在成熟资本市场足以搞垮一个公司的“瘦肉精事件”,反映在A股市场,竟然只有短短三天的连续跌停。后续一些资金,更是趁着跌停抄底,大赚一笔。5月以来,双汇发展的股价更是进入连续上升通道。坑爹的双汇发展何其幸运!
      
      涪陵榨菜:牛皮吹破令人哭笑不得
      2011年6月24日,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黄巍发布《推高端产品拉升企业形象》的研究报告称,涪陵榨菜今年推出的600克装的沉香榨菜零售价为2200元,成为涪陵榨菜最高端的产品。在研报中,黄巍给予维持“增持”的评级。
      资本市场爱讲故事,但故事却不能脱离地球引力。年销量只有上百份的天价涪陵榨菜,也能当做分析师研究报告中推荐的理由,上市公司炒概念做营销,没想到分析师也成了营销的主力军,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重庆啤酒:13年“谎言”终于破灭
      一个被股票行情软件归为食品饮料行业的重庆啤酒,在过去13年时间里,却被各路资金当作“有重大技术突破潜力“的生物医药概念股,被反复热炒。2011年11月,当发展了13年的乙肝疫苗项目进展到了关键时点,投资者心态、舆论走势亦如重庆啤酒的股价,大幅波动。
      12月7日晚间,重庆啤酒公告乙肝疫苗临床研究数据。虽然疫苗相关数据颇为专业,但一直跟踪重庆啤酒疫苗研究进展的投资者也迅速有了判断――看上去比安慰剂似乎强不了多少。希望变失望,截至12月19日,重庆啤酒股价在12月8日复牌后连续8日一字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这场持续了13年的迷雾中,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分别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不得而知,但教训是惨痛的。易方达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民就在微博上突然发了感慨,“在商业社会,千万不要轻易挑战常识!陷阱太多!”
      
      黑天鹅频出 基金困境中创新求生
      
      过去的2011年对于基金业来说,堪称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为悲壮的一年。伴随股市漫漫熊途,公募诞生首只一毛基金,私募多只产品遭遇清盘。更悲催的是“黑天鹅”频现,重仓的基金公司遭到大面积赎回。
      痛定思痛,面对熊市,基金公司大举创新,投资黄金等大宗商品、谋划做空发行中性产品,成为2011年基金业的少许亮点。保本货币等低风险收益产品也赚足了眼球。
      
      老鼠仓被揪:出来混是要还的
      “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曾经名胜一时的李旭利,在基金界是响当当的人物,却最终成为A股市场上第九个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这也印证了那就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前长城基金经理韩刚、前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许春茂和前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黄林,陪同前交银施罗德李旭利领到最终的惩罚,许春茂也成为上海市首位因为“老鼠仓”而被判刑的基金经理。
      对于市场的丑恶行为,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明确表示,证监会将“零容忍”。我们相信郭主席的决心,以及证监会对基金业越趋严格的监管。但是韩刚和许春茂的量刑被认为过轻,震慑作用有限。
      
      踩上“黑天鹅”:基金公司很受伤
      2011年市场低迷,公募基金整体萧条,不过大成和兴业全球两只基金就更加不幸,遇上黑天鹅事件。去年3月,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此事件直接导致兴全趋势和兴全全球视野遭遇大额赎回,成为兴业全球旗下净赎回最多的基金,其中旗舰基金兴全趋势净赎回超过36亿元,拖累整个公司市场份额下降。
      同样悲剧的还有大成基金,2009年就潜伏进重庆啤酒,本想依托其乙肝疫苗大赚一笔,不料12月8日,复牌的重庆啤酒由于受其临床效果低于市场预期影响,在二级市场上连续跌停,伤不起的大成基金要求重庆啤酒停牌,直至信息披露完整、充分。截至三季度末,大成基金共有22只基金持股重庆啤酒4937万股,其中大成基金9只基金持股达到4495万股,占比为89.5%。在巨大的赎回压力之下,大成基金的其他重仓股也纷纷出现大跌,以至于公司旗下基金净值、资产规模双双“坠落”。
      兴业和大成并不孤单,碰上“黑天鹅”的还有踩上科力远的易方达价值成长、中恒集团的广发聚丰、大元股份的广发大盘成长混合基金。原本市场就不好,踩上“黑天鹅”的基金经理就更为艰辛了。
      
      1毛基金诞生,5毛开始遍地
      去年12月上旬股市急速探底,继A股出现一元股票之后,公募基金出现1毛基金,博时超大盘ETF以0.16元的单位净值,创下基金历史新的最低纪录。
      截至去年12月15日,上证指数跌幅达到了22.33%,而同期的深证指数跌幅达26.92%,在市场的大幅下跌之下,公募基金中偏股型基金全部亏损。市场的下跌让基金的单位净值不断缩水,让基金经理尴尬的5毛基金不断出现。据统计,单位净值在5毛以下的基金共有21只。如果以私募清盘止损线0.7元的标准计算,则单位净值在0.7元以下的公募基金数量累计达到了135只。跌幅超过30%的基金共计达到了58只。如果以沪深300的跌幅为标准线,那么跑输沪深300指数的公募基金共计有235只。
      
      基金业老将流失,80后“被主流”
      2011年,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人才流失已发展到基金公司管理高层。银华、博时、易方达等一批基金公司高管离职,不少基金公司都面临“一帅难求”的局面。频繁变动和流失,折射出整个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新难题。基金行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退。华安基金堪称去年人员流失大本营,首席投资管王国卫、副总李炳旺、董事长俞妙根、分管中后台的副总经理韩勇、分管市场的副总经理邵杰军均先后离职。
      国内私募基金、券商以及保险资金管理的迅速崛起,使得基金从业者成为稀缺资源,很多基金公司高管以及基金经理都成为金融猎头寻找的热门人选。而随着离开公募基金的经理人增多,人才供求平衡被打破,后续补充的人选就趋于紧张。基金界的“老人”越来越少,没有经历熊牛周期的新人被推上前线,掌管上亿元的资产,“80后”基金经理也不再少见。
      
      创新产品叫好叫座
      股市萎靡不振,与股市冷热有直接关系的普通股票型、指数型基金基金销售也陷入了低迷期。而鹏华、南方、银华、诺安和嘉实等基金公司上演创新大战,或设计分级基金,加入了杠杠元素,或设计投资黄金的基金,或投资大宗商品。这类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渠道和投资者的认可。
      去年年初,诺安基金发行了诺安全球黄金基金,募集规模达到31.97亿份,无论是从业绩还是市场上来说,该基金都大获成功。截止2011年12月16日,诺安黄金成立以来的回报8.66%。公募基金走出的创新路叫好又叫做,但也需任重而道远。
      
      保本、货币基金低风险受追捧
      在频频来袭的新低面前,市场显得那么无奈。避险情绪日趋浓厚,大量资金涌入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基金、保本基金当中去。相比起今年动辄亏损20%以上的股票基金,尽管“发不了财”,但起码能保住本金的货币基金、保本基金显然有较强的吸引力。
      2011年共有17只保本基金发行,较2011年之前保本基金翻了4倍。多只保本基金募集规模创出新高,超过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则是最受青睐的短线理财产品,据晨星(中国)统计数据,12月14日77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为4.11%,成为追求流动性的投资者热捧的对象。
      
      私募基金遭遇清盘年
      
      上百只私募惨淡收场
      一向以管理能力出众傲视市场的阳光私募基金,2011年业绩全线败退,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一次危机,可谓是私募基金的“清盘年”。
      截至去年12月6日,2011年已经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盘,而去年同期清盘的产品仅为83只。另有140余只产品因业绩差或客户赎回导致规模缩水,走到了清盘边缘。其中属于因时间到期而清盘的有116只,因触及净值底线被强制清盘的则有37只。
      阳光私募产品的狼狈退场,不仅让持有人损失惨重,也为当下正日益增多的迷你公募基金敲响了警钟。
      
      私募界难有长胜将军
      2011年,阳光私募领域再一次上演“风水轮流转”这一定律,业绩榜单彻底改变,2010年的前10名基金表现“灰头土脸”。这10只私募基金在2011年只有华润信托・展博1期以4.2%的正收益,坚守在前1/10梯队,其余9只基金业绩均告负,其中有3只基金的亏损超过20%;9只基金排名均在250名开外,其中理成风景2号以-39.38%的业绩,在648只基金中排名第642。
      作为2010年阳光私募界的“状元”,深国投・世通1期获得了96.16%的惊人年收益率,吸引了无数投资者众星捧月般地纷至沓来。自去年12月以来,世通资产共新发行阳光私募五只,管理的资产规模扩张了6倍之多,5只产品却平均亏损25%以上。
      南京世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士杉坦诚对媒体表示,“规模小的时候我们还能把全部精力扑在一个产品上,今年突然变成六个了,一下子还真没适应过来,今年的风控确实也没做好。”看来能力决定资产规模,有多大劲,干多少活,一口吃不成胖子。
      
      试水对冲,中性产品受关注
      市场“跌跌不休”,但私募们显然并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毙”,组建量化团队,试水股指期货。截至2011年12月,创新型产品异军突起,年内发行数量达120只,其中对冲/量化型私募基金共55只,是所有创新产品中发行最快的品种。除最早成立于2007年12月31日的信合东方有限合伙对冲/量化产品,其他大部分均是在2011年成立运行。29只对冲/量化基金曾公布2011年11月业绩的情况。在11月的大跌中,有14只实现正收益,其中以瀚鑫泰安量化成长1期收益率最高,为1.62%;其次是佳和恒生,为1.47%。
      随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私募基金开始向对冲基金探路,有限合伙企业正成为越来越多私募选择的平台。其中,上海的一线私募朱雀投资便是一家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的私募,其设立的朱雀丁远指数基金是一只中性策略产品,该产品是完全对冲、无风险暴露的产品。单靠做多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中性投资将走上基金公司的日程表。
      
      熊市依旧有人赚大钱
      阳光私募在2011年遭遇了募资困难、业绩亏损、清盘危机三大困境。业绩分化严重,648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中,总共有467只今年以来累计净值没有创新高,比例达到72%。
      虽然环境如此恶劣,也挡不住有人在熊市中一样能赚大钱。2011年,呈瑞投资的兴业信托・呈瑞1期近58.88%的收益率,力压群雄。公募基金出身的呈瑞掌门人芮曾,曾在上投摩根基金担任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他选股的原则,是在卖方报告的基础上加以实地调研。伴随市场的跌跌不休,由公募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普遍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强。
      还有一些私募基金公司,例如淡水泉、金中和、凯石、理成、星石、源乐晟、泽熙、展博、重阳、朱雀等,他们旗下产品在去年累计净值创了新高,能够获得一定的业绩报酬。比如星石旗下的22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都创了新高,也给私募界点亮了希望。
      
      信托:一年三变的大明星
      
      2011年信托投资以其高收益、低风险,成为市场中的大明星,但在一年中也是跌宕起伏,几经周折。
      
      房地产信托:出尽风头,又身不由己
      2011年的信托市场中,房地产信托大出风头。2011年上半年,完成融资额就超过2010年全年的资金量,共发行536款房地产信托产品,融资总额达1670.1亿元。25%的高收益率,将房地产信托的风头推向顶峰。
      然而,物极必反,至2011年第四季度,房地产信托热潮急转直下,“限购令”效果显现,看空房价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信托愈加“严厉”,房地产信托产品到期兑付风险频现。随之,房地产信托的发行数量也大减。
      从2011年的房地产信托情形可以看出,政策说了算,市场说了算,但投资者说了不算。
      
      艺术品信托: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1年房地产信托红红火火的时候,另类信托在夹缝中占得一席之地。以国投信托为代表的一些信托公司发行了挂钩物为红酒、贵金属、艺术品的信托产品。投资者青睐另类投资在市场行情不理想的情况下的避险功能,11%的收益率也高于集合信托的平均水平。其中艺术品信托更受投资者热捧,以信托的形式投资艺术品,让往日无缘于动辄上亿元的艺术品的个人投资者,有了一个投资艺术品的渠道。
      事实上,2007年开始,金融机构就已经开始尝试推出艺术品的金融产品,然而直至今年年初,开始与文交所对接后,才促使了艺术品信托更蓬勃的发展。但是对艺术品信托的质疑声也一浪高过一浪,退出途径、艺术品定价的权威性都无法让人信服,一般投资者更无力去辨认艺术品的真伪。面对此情此景,只能说一句,艺术品信托,想说爱你不容易。
      
      票据信托:井喷后可能昙花一现
      至2011年末,一直不温不火的票据信托,在票据贴现率达历史最高点之后,突然呈井喷式发行。年化收益由6%,慢慢升到7%,至12月底,已有8%收益的票据信托出现。期限短、风险小,这是投资者心中理想的信托产品。
      然而,票据信托的发行受银行信贷政策和票据贴现率的限制,目前的收益以及发行情况,极有可能是昙花一现。一旦票据贴现率下去了,信托公司没钱可赚,票据信托的发行数量必然大减。
      
      信托产品盘点
      
      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信托产品
      2011年7月,“平安财富・安城1号房地产基金信托产品”以25%的年化预期收益率,成为本年度公开发行的信托产品中,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信托产品,以本年度10%左右的年华收益相比,25%的高收益引得投资者跃跃欲试。其标榜的“真股权类”投资也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时隔不到三个月,就传出“银监会责令信托公司调查绿城集团”的传闻,又让投资者捏了一把汗,高收益不是那么好赚的。
      
      争议最大的信托产品:
      “川信・青岛凯悦”计划募集资金8亿元,收益率11%至13%,但是却被诺亚财富、恒天财富等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拒之门外,不愿为其代销,成为本年度最具争议的信托产品。虽然收益率远高于同期产品,但是此款产品是在房地产出现系统性风险之际,“中融・ 青岛凯悦”隐现兑付风险后的一款“接棒”之作。难怪第三方理财机构不愿为其代销。
      
      颇具创新性的信托产品:
      2011年8月,中融信托发行“中融・同华盈富一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期限为五年,通过担保型股权投资信托产品为PE基金募资。与此前的PE型信托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给投资者提供8%~10%的保底收益,投资者既可以共享PE投资的超额收益,又能保障每年最低8%的固定年化收益。虽然此模式不是中融独创,但是此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并不多见。
      
      叫卖噱头的信托产品:
      2011年的理财目标是跑赢通胀,平安信托发行的“平安财富・超越通胀(防御型)2号”产品,与CPI指数挂钩,预期收益随CPI浮动,每月收益以上月CPI加上1.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计算,最高预期收益10%,最低收益5%,产品期限为一年半。
      此款产品以信托市场首款注入防通胀概念为噱头,然而实际收益并不比那些没有如此“噱头”的信托产品更高。
      
      急人所急的信托产品:
      平安信托推出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睿富系列信托计划,为处于“融资难”困境的股票投资者提供了盘活资金的融资平台。客户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股票转让给平安信托发行设立的信托计划以获得资金,质押范围约为1300只股票,个人客户的融资起点为200万元,对股票的质押率最高为70%,融资期限为半年至两年。当之无愧为急人所急的信托计划。

    推荐访问:大盘点 2011大盘点 好一点的创业项目 2013年最新创业商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