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设疑,让课堂充满律动】 音乐课堂的律动小游戏

    时间:2020-03-01 07:17: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工具性的学科,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如果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出现的往往是讲台上津津有味、讲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富有艺术性的设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主动权交与学生,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学情,巧妙设疑�
      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善于把握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心理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巧妙设问。设疑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才不至于脱离学生实际。例如我在上《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小艇的样子,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提出:“你们见过龙舟么?”让学生讨论后,在学生有了印象后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读出描写小艇的句子,小艇的清晰形象跃然呈现在学生面前。设疑还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学生素质肯定不尽相同,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层次之分。对差生提出的问题要浅显易懂,在课文中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这样才可以触动其灵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设疑问题过难,归纳性较强时,势必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从而挫伤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
      二、激发兴趣,顺势设疑�
      设疑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设疑情景,营造设疑氛围。老师顺势而为,在学生积极性勃发的时候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顺势设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造悬念。一堂好的语文课,往往由一个问题就设置了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探究。再如我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开始就提出:“我们的城市都是建在平地上,交通工具都是汽车,可是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个城市,是建在海上,街道到处是水,城里面没有汽车,他们靠什么出行呢?”这个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精力放到了小艇上了,不知不觉中教学重点难点一一突破。�
      2.往返质疑。学生学习知识,遵循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探究规律。学生在赏析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通过反复设疑释疑,层层深入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如我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设计了“小女孩的处境怎样?”“寒冬腊月你光着脚丫、饿着肚子走在雪地里的感觉会怎样?”“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啊?”等问题,层层探究解析课文,这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3.提升设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整个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并能用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教学设疑时要使教学内容得到提升,促使其技能的持续发展。如我在上《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通过熟读课文以及对人物的分析可知,鲁滨孙是个聪明能干、有胆有识的人。这时我继续提升设疑:“假如你是鲁滨孙,你会怎样?”“你在生活中碰到了危险,你是怎么做的?”由此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也顺利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紧扣课本,循序设疑�
      在语文教学中,疑若设置巧妙,则妙趣横生,使学生学有所得;疑若设置于兴趣所在,则学生兴致勃发,兴趣盎然。为了设疑到位,我们还必须注意几点:一是必须依托课文,围绕目标提出紧扣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的问题。二是适度性,要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力。三是问题必须循序渐进,有系统性、渐进性、梯度性,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深入探究。再如我上面提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那些问题一步步把学生带入到小女孩的处境中去,对后面小女孩在划燃火柴时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就不难理解了。�
      设疑是小学语文教学时常用的教学手段与技巧,但设疑必须结合实情,激发兴趣,紧扣文本。设疑运用得当,能使整堂课充满活力,充满律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董蓓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教与学的策略》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语文教育新论》韩雪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铁路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律动 课堂 充满 设疑 让课堂充满律动 课堂律动 律动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