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的“探究性教学”:7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重点

    时间:2020-02-23 07:2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已经在讲台上耕耘了多年,回首教学的历程,喜忧参半。因为这些年,伴随着我教学的刚好是全国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新课改我是陌生的。因此,我不得不在迷茫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有成绩亦有困惑。于是提笔把自己这几年就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方面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各位同行切磋。
      探究性学习,是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一次全新的革命。探究性教学更能有效地激发班级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新课程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首先,要明确你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都清楚,初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为了中考,我们的孩子成了学校加工出来的“产品”,统一的行为习惯,统一的思维模式,不会主动探求创新,只懂得拿“现成”。新课改正是针对这一耸人现象而提出。因此,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就必须明确你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公式。她说:素质+能力+智力=能力形成+人格形成。从这个公式中不难看出于漪先生不只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
      二、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辨疑,析疑,释疑
      一堂语文课如果只是关注教师的“教”肯定是不行的,学生的“学”毋庸置疑才是最重要的,但学生要怎么去学呢?这就要看我们的教师如何导了,其中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去质疑,即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的地方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比如我们在教《故乡》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去讲社会的背景,学生没有参与到思考当中去,那么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说就一点作用也没有。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写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呢?他们代表了什么样的人呢?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通过问题一步步解答疑问,分析背景,那学生记忆就深刻了。
      三、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这里所说的有效方式是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必须是与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硬件设备水平,教材的使用等情况综合使用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四、“探究性教学”的误区
      然而,在执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一)讲自主,漫无边际(学生思考、感悟没有目标)。
      例如教《散步》,有个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并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介绍研读感受,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这样一堂课下来,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教什么,学什么,不得而知。可以想象,课堂是活跃的,是谈笑风生的;教师不作提示,不给暗示,也不提供标准答案;然而,十几岁的小孩子很难去鉴赏一位背景苦难的作家几十年前的一篇抒情的散文佳作。因而,结果可想而知:该明白的没弄明白,该品味的没品味,该学的没学到手。如果控制不好,还会有人谈笑,有人闲聊,有人附和,有人旁观,那么语文教学就很难落到实处。
      (二)谈合作,看重形式(学生思考、感悟不充分)。
      我们看到的课堂讨论,往往是“四人小组”的形式,似乎这就是“合作学习”。
      有位老师教《出师表》问:“这一段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四人小组一分钟讨论。”一分钟到了,老师说:“时间到,停下。现在回答刚才的问题。”老师叫讨论就讨论,叫停就停,不管学生有没有讨论好,规定的时间一到,马上让学生回答,这既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合作讨论”是虚设的。
      我们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形式。一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工协作很有必要;但很简单的事,合作讨论就大可不必了。学习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推荐访问:浅谈 初中语文 探究性 浅谈初中语文的“探究性教学” 语文探究性教学案例 浅谈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