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巧“抓手”,活课堂|打造有效课堂的抓手和着力点

    时间:2019-04-04 03:2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作者对黄厚江老师上的《孔乙己》一课的案例进行了简述,提出这一案例的妙处在于巧妙地把孔乙己的“手”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激活有效课堂的兴奋点,设计层层问题的追击点,训练语言活动的生长点,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思维。
      关键词: 《孔乙己》 案例简述 巧妙之处
      暑期“大家学堂”培训,区教研员为我们请到了黄厚江老师,让我们亲耳听到黄厚江老师执教的《孔乙己》。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在倍感荣幸之时,对这一节课的印象实在太深。黄老师从孔乙己的“手”这个全新的角度切入,调动学生“找手”“圈手”“写手”“论手”,由这双“手”一路牵引分析,个性化地解读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悲剧而新奇的创意,让我们听课者感触颇深,更让上课的学生们积极主动,真正活跃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案例简述
      黄老师上课伊始,先问学生读了几遍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回忆:你记得孔乙己的哪些特征。由此引到孔乙己的“手”。提示学生说,鲁迅先生别出心裁地花了很多笔墨去写孔乙己的手,现在请大家一起到小说里去找一找,并画上标记。在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上评点。接着学生开始有目的地寻找,圈划。同学间还进行必要的交流讨论。在给予了一定时间的找寻圈划后,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不光要学生说出找到的写“手”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请学生说出写的这处“手”起什么作用。接着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大家看看哪个动作最能表现孔乙己的性格,你们觉得最能表现人物命运的动作是哪一个?这样在找手后就过渡到了“圈手”,重点三个动作——“排、摸、走”,经过分析,对人物的性格,人物命运造成的原因,学生都有了很好的领会与理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手:文中有些地方也还是可以写手的,而作者并没有写,你们能找出这些地方来,来一次再创作,补写出一两句,并能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最后,由文章的最后一节来讨论孔乙己的结局。黄老师又穿插了一个想象创作活动:假设我们能看到孔乙己的死,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情景?请大家写一段话,描述一下你想象的情景,必须写到孔乙己的手。学生的描述多样纷呈,且都能扣住手来展现人物悲剧的命运。黄老师觉得还不尽兴,出示了一段自己的想象片段:孔乙己死了,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寒风中冻僵了,蜷曲的身躯像一个少了点的问号,又像一个残缺的圆。两只手,一只紧紧地抓着一个破碗,另一只紧紧地攥着……这里让学生大胆想象另一只手到底会拿着什么,而由此引到论手,由手里的钱或书(比较而言是书)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什么造成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黄老师的课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地理解了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是封建科举制度,是社会的冷漠,是孔乙己自己的好吃懒做这三只“手”,而非生硬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特别是由孔乙己和蒲松龄相比较而让学生意识到人应该走出自己破灭的梦想这一新颖的文本内涵解读。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实践者,是主体,找寻“手”时认真细致,圈手写手时想象创作,论析“手”时思维活跃,探讨人物性格和悲剧命运原因时则已水到渠成。
      二、案例启示
      听罢这堂课,感慨良多,触动很深。一篇很长的小说、很难的课文,到了黄老师这堂课上就变得既有语文味儿又很有意思。细细寻味,黄老师的匠心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巧妙在“抓手”的设置上
      作为小说,情节、环境、人物都是要关注的,但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分析既费时,也不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黄老师就是巧妙地把孔乙己的“手”作为“抓手”来解读文本。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命运、小说的主旨,全在这双“手”中了:找手——文中写了几次孔乙己的手?圈手——哪几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命运?论手——这双手折射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命运?黄老师把孔乙己的“手”作为整堂课的“抓手”,其巧妙在:
      1.“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
      切入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突破口,不同的执教者针对同一篇文章往往也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但不同的切入点就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找准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黄厚江老师就是抓准孔乙己的“手”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找“手”,通过圈手、写手、议手进而让学生分析出孔乙己的性格,解读出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2.“手”是激活有效课堂的兴奋点
      所谓的兴奋点是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那些富有激情,容易对学生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高度重视,能产生强烈共鸣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激活教学的兴奋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精神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黄老师的教学实践正是充分把握住了“手”这一兴奋点,一课贯穿。从找写孔乙己手的地方引入课文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到有选择的圈划最有特征的写手处进行分析,到学生自己写手,无不激发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直到全课高潮处——论手,既让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到了探究本质的乐趣上,又将学生思维带到了又一个高度,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黄老师的这堂课是最好的诠释。
      3.“手”是设计层层问题的追击点
      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四两拨千斤”,通过“一斑”而引出“全豹”。这里的“一斑”可以看做是整堂课的精华,是最具营养、最有嚼头的。抓住这一点进行提问,就能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孔乙己》两千多字的篇幅,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黄老师就巧妙而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抓住“手”切入,扣住“手”提问,把“手”作为一个个问题的链接点并不断深入:找出写“手”的地方,有什么作用,哪个动作最能表现孔乙己的性格,文中还有些地方也可以写手的,你为什么这样写,孔乙己死时手里会拿着什么……黄老师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提要”,从而突破板块式的段落界限,使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孔乙己的迂腐性格与悲剧命运。

    推荐访问:抓手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