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地方财政困局再现|地方财政

    时间:2020-02-17 07:29: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金融海啸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和财政收入双减,地方财政或将再入困局      “我们写了一个报告上去,报告预计200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可能减收5000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如是说。
      之前财政部发布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了财政收入下挫的趋势。据中新社2月2日报道,据初步统计,2008年中国共录得财政收入约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但在2008年12月,全国财政收入仅为3248.7亿元,比2007年同期仅增长3.3%,财政收入2008年下半年逐“月”下滑的趋势明显。
      财政减收在即的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却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增支压力。去年年末,继中央政府宣布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之后,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宣布跟进投资刺激经济,各地累计投资金额差不多需18万亿元左右。这些钱从哪里来,政府层面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位地方政府财政厅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预计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地方财政预算要开始过紧日子了。
      
      土地财政风光不再
      
      房产大嘴、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多年来一直以坚持不降价的倔脾气闻名,但在2008年5月20日,他首次改变了说法。他承认,房市正在下挫,理由是“4个月内已有40宗土地流拍”。
      2003年“非典”之后不断走高的房价背后,是地价的一路攀升。一位省级政府发改委副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开发商发现地价越来越高,让自己无利可图之时,流拍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在土地流拍开始挤破房产泡沫之后,全国房价开始一路走低。仅以东莞为例,2007年12月,这座城市的房市均价达到了历史最高峰:6804元/平方米,但在土地流拍等因素的影响下,2009年2月房市开始量价齐跌。2008年2月29日,万科运河东1号推出一批团购房,最低价仅为4300元/平方米。此后,东莞楼市开始了第一轮的降价大潮,楼市促销最低价从3980元/平方米下降至不足2700元/平方米。
      一位2008年曾经前往东莞调查土地流拍的记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所看到的情况是:相邻的两块待开发土地,面积大小几乎相同,2008年的拍卖价格只是一年前的一半。”
      这种“圈钱-囤地-再圈钱-再囤地”的模式,终于随着政府2007年“9•27”房产新政的出台以及2008年房地产由牛转熊而改变。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土地流拍超过120宗。
      土地市场的巨大变化,很快在官方就得到确认。据公开报道,在2009年1月15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透露,去年国土资源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季度开始,地产市场竞争强度减弱,地价增速趋缓,国有土地供应总量下降。据悉,去年全国全年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而在2007年,这一数字为1.2万亿元。
      号称地方政府“第二财政”的土地出让金缩水两成,无疑令本已遭受财政减收压力的地方政府雪上加霜。一位省级政府发改委副主任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经自嘲地讲起了“笑话”:有人说地方政府只干两件事儿,第一,卖土地;第二,大量举债,给子孙留下一大摊子债务。在他看来,土地财政如果缩水,地方的城市化建设、一些民生工程、债务偿还都将受到冲击。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刺激内需又亟须大量新增建设用地。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200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大约有1万亿,需要新增建设用地40%――这等于给地方国土部门出了一道难题。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国土部对4万亿投资用地进行过专门的分析,这些项目大概分为三类:一是在建项目,这些项目是已有了用地规划的;二是规划项目提前的,未来2~3年准备开建的项目,现在计划提前了;三是新增的项目。从结构上分析,这三类项目用地比例大概各占1/3。地方政府的呼声是:增加第三类新增项目用地。
      就在这个会议上,徐绍史表示,2009年要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扩大增量,部分未来两年的用地指标可能被提前到今年利用。
      但在“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增量并不能完全缓解“用地危机”,存量盘活也成为国土资源部在2009年的工作重点。具体表述是: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存量用地,特别是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与此同时,2009年全国还将加大土地审批制度改革。
      这些举措在刺激内需的同时,也等于救了地方政府一命――土地出让金下滑颓势或将被抑制。
      
      两难格局
      
      今年春节期间,一位地方口岸办主任在一次私下聊天时表示,据他所看到的数据,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各项经济指标“一齐掉头向下”,他所负责统计的交通运量、港口吞吐量如此,从财税部门看到的财税收入也是如此。
      前述地方财政厅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预计他所在的省份2009年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会有不小幅度的减收。
      实际上,近两年以来,因2001年以来财政收入连年维持两成左右增长的大好局面,中央连续推出了一些减税、增民生、理顺机制的财税改革。2007年推行“两税合一”,使全国税收收入减收上千亿元。去年推出的增值税改革,则令税收减收约1200亿元。前述地方财政厅长表示,仅增值税改革一项,地方财政即减收300亿元。至于出口退税改革、印花税调整等改革,对全国财政收入而言,亦是减量改革。预计在年内启动的个税改革,据称规模10倍于增值税改革。
      
      即便减收如此,面对内需不振的大格局,地方政府也只能增支以求回暖经济。1月21日开始,杭州市中低收入群体每人获得一张200元消费券,“通过财政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拿一点,来放大消费券的‘乘数效应’,促进消费。”但是,其中一条带有浓厚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财政补贴的政策也随之出台: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本地产品,杭州规定,在指定直销点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本地产品可按面值享受18%优惠,其中由财政补贴企业13%。
      和杭州绕了个圈子不同,重庆政府在2008年底直接出台了“购房免个税”的政策,遭到中央部委和媒体一致质疑。1月19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加强依法治税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现行有关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通知》要求各级财税部门不得在税法明确授予的管理权限之外,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
      在这一《通知》被媒体曝光之后,“重庆购房退个税”事件受到举国关注。
      按照税收权限规定,除屠宰税、筵席税、牧业税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外,其他税种的管理权限集中在中央。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得擅自出台上述三种税种以外其他税种的减免税政策。
      “地方政府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前述地方政府财政厅长说,“如果这些刺激内需的举措不能带来第一季度财政收入的好转,第二季度财政预算的安排就要从紧了”。
      他表示,由于财政预算具有大约半年的滞后性,第一季度的财政预算仍然按照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政收入状况编制,因此在2009年4月之前,地方财政并未从紧。如果2009年第二季度财政预算从紧,“民生砍不掉、社保砍不掉、财政供养人员支出砍不掉,这些都是刚性支出。我们只好向政府办公费用下手了,比如招待费,出国考察费等等”。
      
      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就在地方财政左右为难之际,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说,今年全国将有5省市试点养老金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历经多轮政府机构精简,但按照前述地方发改委副主任的说法: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瘦身了,军队也精编了,但财政供养人员却有增无减,更多的人流向了事业单位。
      尾大不掉的事业单位,时至今日已有超过3000万财政供养人员,是公务员数量的4倍之多。2月初,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主任杨燕绥教授在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表示,此轮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实际上在向企业养老金靠拢。她在现场举例的月养老金数字,前者是4000元,后者是2000元。“事业单位的人都理解为,他们的养老金要缩水了”。杨燕绥后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5省市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的设计,并未受到所有部委的肯定。根据杨燕绥的说法,这项制度设计,将让财政在20年后更加省钱,财政部的官员却私下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个方案面临很大的操作难题。
      财政部官员的表态,恰恰印证了这一改革在当前推出的难度――杨燕绥表示,由于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做实养老金账户”,改革如果推开,5省市2009年的财政只会增加支出。
      这无疑增加了财政减收期施行各项改革的难度。此前在讨论个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之时,就有中西部省份的财税部门提出异议,因为起征点如果上调至3500元/月,中西部很多省份个税将几乎面临绝收的境地。
      就在改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彷徨不定之时,地方债可望在年内推出的消息或将为财政难局解围。根据贾康的研究,地方政府举债度日业已持续了15年,1994年分税改革以来一直如此。而前述地方政府发改委副主任亦予以证实,“我所在的副省级省市里的每个区政府,都有10亿至30亿不等的欠债”。
      “既然地方举债早已是现实,为什么我们不能修改《预算法》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课题组负责人、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推荐访问:困局 地方财政 再现 地方财政困局再现 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再现 2017政府地方债务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