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熊猫守护使”为什么这样红】守护丽人林佳一身世

    时间:2020-02-14 07:25: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六个人的梦想,60亿人观望      他们从六万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下从普通凡人荣升为各国媒体竞相报道的大红人。其实,他们和国宝大熊猫的故事很琐碎,也很平常
      
      这几天说是要下雨,可天空一直只是灰蒙蒙的,滴水不落。
      “蜀云!”黄西正抓了一把竹笋欲投掷出去。可惜她嗓门太小,话刚出口,便消失在成都氤氲的空气中。
      几次都不行,最后还得劳烦谭师傅:“蜀云!双庆!娅林!园子!过来,这儿――”蜀云猛然一觉,立时扭动着身子,抢在其他三个同伴之前,循声而来。它眼神不好,也懒得动弹,但它明白得很,谭师傅那一把穿越丛林的浓郁川音,只意味着一件事情:好吃的来了。
      
      万里挑一的幸运儿
      
      “蜀云”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的一只大熊猫。在未来的一年里,它名义上“属于”黄西。
      与这个广州女孩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台湾人王郁文、法国人David Algranti、瑞典人Ali Shakonrian、美国人Ashley Robertson,以及日本人�原裕美子。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头衔:成都熊猫守护使。
      作为“特权人士”,在成都的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零距离与大熊猫接触,体验熊猫饲养员、研究员、培训员等角色,协助参与圈养熊猫的科研课题,并将徒步深入野生熊猫栖息地,探寻野生大熊猫的足迹。
      8月16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借本届世博会的契机,在上海启动“成都招募全球熊猫守护使”活动。任何18岁至40岁的人,都可以参与官网上为期三周的“熊猫养护”互动游戏获取积分,或上传自己的参选视频,积分最高的50名选手和最受活动组委会认可的10名选手将进入网络大众票选,然后综合得票率和专家意见评出12强。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后,9月29日,决赛PK决出最终的全球六强。据主办方介绍,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61615位选手参与了选拔,而黄西他们六位,就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
      不过,这并不是一份免费的早餐。在10月8日起履职成都的一个月里,他们需要定期更新个人和官方的网志、上传照片和视频,接受媒体采访;即使离开成都,也必须积极地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大熊猫保护理念,推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的宣传或募捐,直至一年的任期结束。
      而这些形象宣传大使要鼓吹的,国内的民众也许早已耳熟能详、或熟视无睹――女士们、先生们,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
      
      天天打扫熊猫粪便
      
      “我知道他们已经很讨厌我们了。”一个媒体同行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来自全球16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或转载报道,其中包括美联社、法新社、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共同社和富士电视台……等等,国内则上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下有各省市地方性媒体的跟踪报道。
      然而,六位守护使中,没有一个是名人――黄西和裕美子都是自由职业者,David辞职前是一家市场研究公司的助理,Ashley和Ali都是在校的学生,大概只有王郁文算半个例外――她是“台大十三妹”中的“公卫文”(公共卫生学系的王郁文),是某品牌的特约腿模,在中文网络上小有名气。他们甚至太年轻,以至于还没有什么传奇的人生故事可供挖掘和推销。连“最老”的David(34岁),媒体也只能反复地描述,他在参赛视频中自弹自唱“我不喝酒,我不抽烟,我非常健康,我热爱熊猫”,肩上站一只宠物龙猫的玩具;至于Ashley的房间中堆满熊猫玩具、连自家的猫也叫“Panda”的故事,早已被媒体炒遍。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媒体因此预设可以据此进行一番宏大叙事,但天天跟访的记者最清楚,落到细微处,他们都是普通人,就像你问他们为何这么喜欢熊猫,Ashley就会反问:“你不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吗?你为什么不问人为何有左手和右手?”
      如果非要一个理由,黄西会告诉你“因为熊猫与世无争”,但这种语言可以表述的理由终是敌不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和氛围――10月9日,履职第二天,蜀云居然可以辨认黄西的声音了(熊猫对声音是很挑剔的),在她喂食完毕要离开的时候,“它忽然追过来,抬着头,这样看着我……”黄西缩着身子,半仰着头,瞪大眼睛学蜀云。
      她八岁起对熊猫一见钟情,每次来成都必定要看熊猫,去年夏天,她看见熊猫们待在玻璃空调房里,喝夏桑菊,还要抱着一大块冰来消暑。她没有想到,今年她居然可以亲手给它们投掷竹笋,看着它们用边牙熟练地剥掉竹壳,飞快地咀嚼;看着蜀云最是贪心,每每摁住同伴的头,抢夺黄西用长竹竿吊过来的窝窝头和苹果。每当这个时候,广东的游客会一片惊呼“哇”,日本的游客中会发出一阵“哦”声,而黄西,淡淡地笑着,并不说话。
      “一个月前我还跟我的朋友们说,如果来到中国,自己实在不知道会做什么。但今天,我已经在打扫着熊猫的笼舍,给它们做吃的,这一切都如此真实,原来我真的在这里了――因为它们。”走在竹林小道上,Ashley说。
      在“太阳产房”剥竹笋的时候,Ashley坚拒了一位记者的采访。那一天她已经能分辨老的竹笋,而幼儿熊猫只能吃最嫩的部分。从深山中采撷而来的竹笋堆里还飘飞着蚊子,她不时需要将它们赶走。这个来自美国小康之家的学生喜欢摄影,但从未有机会走出国门,去见识地球其他角落的奇珍异兽,此番圆了夙愿。她几次问基地的工作人员:我怎么样才能在这里工作?
      早先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品牌栏目“早安美国”记者采访时,Ashley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此后被众多媒体援引,并拿去年大堡礁看守员那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作对比。当记者问她做这么琐碎的体力活,是否还这么认为时,她回答说:“我不在乎这份工作的琐碎,无论是脏活还是很闷的活儿,这些都会给熊猫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这不是一场秀,这是真实的,我们在干实事。”
      在媒体制造传奇的期望和他们平凡的梦想之间,他们更愿意待在自己这一头,如黄西所说,“不求做多少,能做一点,算一点。”
      
      五十年后熊猫将野放
      
      只有破除了外界对“守护使”这一头衔的猎奇之后,Ali觉得,才有必要将这顶帽子重新戴在头上。他打算,回到瑞典后,将建议国内的科研机构与成都熊猫基地的科学家建立常态联系,进行信息共享。
      “熊猫这一符号是如此出名,以至于人们会忘记,它们至今还受到濒临灭绝的威胁。你会看《功夫熊猫》,但在现实中,熊猫是动物,不是卡通,也不是玩具。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他说。
      在成都的第三周,他们将赴 “中华熊猫谷”,实地考察今年5月开建、位于都江堰市马家沟的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放归中心”,并有可能在明年见证首次大熊猫野放行动。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著名熊猫研究专家张志和表示,野放中心将分批次投放四五十只亚成体大熊猫进行野化训练,经过五年到十年的过渡,从中挑选“优异者”投放到半野放区,让它们告别钢筋水泥的圈舍,自行觅食。再过十年,适应能力最强的熊猫将被投放到野放区,经过再一次漫长的适应,最终完全放归山林。
      “我们用了50年时间,让熊猫这一旗舰物种得以存亡续绝;我们还将用50年时间,让熊猫回归自然,独立生存。”张志和说。
      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有野生大熊猫近1600只,圈养大熊猫近300只。虽然这一种群的数量在稳步增加,但野生栖息地的分割、破坏性经济活动的影响、圈养大熊猫野外生存能力的退化,都给野放行动提出了很大的难题。2007年,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祥祥”被放到野外后最终死亡,使科学家们对野放慎之又慎。
      张志和表示,“真正的放归,需要让放归的熊猫从安全、疾病、遗传、种群社会和繁殖等多个方面融入野生种群,能够繁衍后代并为野生种群复壮做出贡献,这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午间休憩的时候,守护使们喝着咖啡,讨论大熊猫野放的问题,记者说,“如果真的要50年才能放归山林,那时候我们都老了。”席间顿时一片安静,大家忽然有点伤感。过了一会儿,裕美子指着自己那块熊猫手饰说,“那么,50年后我就戴着这块东西再来这里,它们还会认得我的。”
      她大概忘了,她所喂养的“幸浜”,那时候早将入土为安。他们所照看的这六只明星大熊猫――除了蜀云、幸浜、琪琪,还有五一、美兰、晶晶,大概无一能活过35岁。但他们将会见证,新一代的大熊猫们,徜徉在丛林之间。
      50年相对于800万年来说,实为一瞬。而现在,蜀云它们都还年轻,在各自的地盘上摸爬滚打,只顾着吃、只顾着睡;它们能听见,在竹林之间、树枝之上,常有孔雀或悠然踱步、或展翅低飞,不怯行人,俨然王者。

    推荐访问:熊猫 守护 “熊猫守护使”为什么这样红 熊猫守护使 熊猫守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