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暗黑之心,病态之罪:暗黑之心

    时间:2020-02-14 07:16: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曾是一个张迷,迷过《金锁记》,恋过《半生缘》。只是《易经》这本书里出现了一些我感到恐怖的内容,这个作者终让我感到害怕――她把亲弟弟虚构死了。死亡出现在其他非虚构类小说中习以为常,但作为家族自传体小说,素材完全来源于家族生活,将一个活到上世纪90年代并对阿姐仰慕的亲弟弟,写成20岁不到就死掉,就不免有些不可思议。
      世人都知道张爱玲有个弟弟,叫张子静。一生平凡,未取得很大成就,1949年后留在上海,清贫度过一生。上世纪末有台湾记者季季辗转寻来上海采访他,二人合作完成了一本书叫做《我的姊姊张爱玲》。在台湾出版,反响不错,国内也出版了简体字版。从全书看得出,文弱的张子静从小就目睹了天才姐姐的处境和经历,对姐姐的感情很深。但姐姐对他,似乎总是不亲不近。他说,姐姐对我总是疏于问候。他归结于姐姐后来生活境况的不如意和困苦,没有抱怨,反而施以体谅。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弟弟,仰慕姐姐的弟弟,却轻易地被张爱玲在笔下弄死,不仅弄死,还对其血缘加以怀疑,怀疑不是亲弟弟。
      按常理,姐姐对弟弟的感情总是亲热的,除非大逆不道,或者行了不可饶恕之罪恶,一般不至于心里有太多的过节。但张爱玲对弟弟的态度,实在莫名,乃至不可理喻。明眼人都看得出《易经》里的弟弟确定来源于张子静的形象。但何至于,把如此活蹦乱跳的弟弟就写死了呢!其内心就非我们常人所能洞悉了。有人猜测会不会与母亲的态度有关,张爱玲小时候,母亲给她的影响很大,但两人后来相处也有不好,以至于彼此心生猜疑。张爱玲写过一篇文章《弟弟》,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先前她是极爱这个弟弟的,认为长得好,大眼睛,长睫毛,招人喜爱,疼爱地叫他小玩意。然而,自后母来了后,疏于管教,再见弟弟时,逃学,忤逆,劣迹斑斑,连心也麻木了,无所事事,便对这个弟弟感到寒冷的悲哀。这个转变,怕是给张爱玲一生都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弟弟在她印象里早由一个招人疼爱的小玩意变得没有出息了。
      张子静青年时候在学校里办杂志,向姐姐约稿,未料张爱玲这样拒绝:“你们办的这样不出名的杂志,我不能给你们写稿,败坏我的名誉。”在上世纪90年代,失去音讯数十年的姐弟,通过信件联系上后,张爱玲似乎也无喜悦之情。在一封回复弟弟的信件中,她言语淡然,无同胞之热切,无阿姐之心肠,大意是说,我也帮不上你的忙,心里惭愧,寥寥几句,不肯多言,仓促结束。或许她也未曾想到,多年后会遗人话柄。可能她早已无所谓别人怎么想了。正如傅雷曾批评过她的小说,给过建议,态度之诚恳,意见之妥帖,无二话可讲,然后又怎样了呢?张爱玲何尝听进去过半点。在张爱玲,无非是性格使然,固执也罢,偏执也好,就是听不进去别人的说法,也根本不在乎他人的言辞。
      还好这小说张爱玲生前没有出版,因为美国市场不买账,认为写得很私人、琐碎、繁复无趣,没有表现出对中国革命的恨和牢骚,反而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病态和弊端――确实需要革命,这与美国方面看中国热闹的初衷大相径庭,故没有出版。这大大出乎张爱玲的意料,对张爱玲是个不小的打击。倘若这本书那会就出版了,被引进到国内翻译了,被张子静看见了,那将是怎样的伤心和悲痛。恐怕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姐姐的心里,他是如此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一个角色。
      除却虚构弟弟的死亡,书中关于大家族的隐秘让人惊叹,怀疑母亲和舅舅没有血缘,姑姑和妈妈关系很差为钱闹得不开心,姑姑和表哥暗地相好,行乱伦之事,还有很多大家庭里的邪恶,有民国红楼之貌。去美国后的张爱玲,其内心深处的病态,在藏了数十年后,终于发泄了出来,她性格中的偏执、固执、病态也流露了出来。
      孤独地活在美国,文学才能不被认可,收入微薄,生存艰难,或许是种种不顺,更加刺激了她本来就敏感的神经,诉之于笔,则不免苛刻刁钻起来,对在国内种种境遇,尤其是诸多人事,加以病态式的剖析,猜这个,测那个,都是阴谋,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书里,张爱玲把弟弟“杀”了,这是事实。哪怕是在文字里,在自传体作品中,其心之暗,实在让人觉得冷得慌。

    推荐访问:之心 病态 之罪 暗黑之心 病态之罪 病态虐心照片 虐心照片图片大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