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叙述视角与女主角的话语权] 话语权

    时间:2019-05-21 03:2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蒲松龄精细刻画了充分展现了女性自我的狐仙——笑得花枝乱颤、谈笑自如的喜剧性的婴宁,勃朗宁粗笔勾勒了女性自我被压抑的公爵夫人——没有话语权、沉默而微笑的悲剧性人物。两位男性作家通过所塑造的女性表达了他们对压抑女性本性做法的谴责和对至真至善至美的女性的赞美。
      关键词:压抑的女性自我;叙述视角;话语权;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01-02
      爱笑似乎更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笑是亮丽的风景,能营造快乐的气氛,甚至能以柔克刚化解怨恨。出于对爱笑的女人的青睐,中外作家的创作中不乏她们的动听的笑声。在文学人物中,有两个女性的笑让人刻骨铭心。一个是《聊斋志异》中的婴宁,一个是《我的前公爵夫人》中的公爵夫人。这两个爱笑的女人的命运折射出了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对压抑女性本性的做法的谴责和对至真至善至美的女性的赞美。
      身为男性,生于1640年的蒲松龄和生于1812的勃朗宁超越了他们所处社会的大男子主义的限制。他们都特别宠爱女主角,赋予了她们善良、纯真、聪慧和活力,并且都选择了让男主人公来衬托女主人公。《婴宁》中的男主角的憨痴和世故衬托出了婴宁的机灵能干和单纯。《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公爵的自私冷漠、贪婪、虚荣则映衬出了公爵夫人的热情、博爱、单纯和朴实。
      婴宁和公爵夫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女人所不同于世俗男性的特点。她们心无成府、纯真善良、乐观热情、充满活力。她们都热爱大自然,淡泊功利,有着孩子般的纯真和可爱,很容易快乐。婴宁酷爱花,将自己的金钗当掉买了花种,将家里角落栽满鲜花。公爵夫人收到一枝樱桃的快乐决不亚于收到公爵珍贵的礼物时的快乐。而公爵却公开地表露对财富的贪婪:“你的主人——伯爵先生闻名的大方足以充分保证:我对嫁妆提出任何合理要求都不会遭拒绝”。①这两个女人像不懂得金钱的好处的孩子一样,傻呼呼地以为花或樱桃和钱一样珍贵。可谁说自然带给人的快乐不胜过财富呢?
      婴宁和公爵夫人都爱笑,笑是她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妙方。和她们的丈夫相比,她们在家庭中有着更好的亲和力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她们博爱的胸怀,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让她们深受喜爱。婴宁“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②从这足见婴宁的聪慧、幽默和宽厚。她的快乐像一剂良药,化解了很多怨恨和忧愁。婴宁成了王家的主心骨,影响着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快乐;而男主角王子服却在家庭生活中没起什么重要作用。和婴宁一样,公爵夫人心无城府地善待身边的人,深受大家喜爱。当为她画像的画家赞美她,有人送她一枝樱桃,她都很开心会报以灿烂的笑容。她的微笑体现了她的平和、友好、博爱。笑让她和身边的人融洽而亲密。而公爵却不仅自己不喜欢笑,还不允许自己的夫人笑。他反感她的笑容,因为她不光对他一个人笑,而是笑对身边所有的人,不论高低贵贱。她“将他九百年门第的荣誉与普通人等同”,让他体会不到他的惟我独尊。从公爵对他人的贬斥可见他自私冷漠和虚荣,而他和身边的人的关系相信是僵硬而缺乏人情的。
      两位作家塑造两位女性的目的都是为了赞美女性的至真至善至美并谴责对女性本性的压抑,但两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内容还是有所不同。蒲松龄创作的是一个理想女性——狐仙,而勃朗宁则根据真人的故事创作了一个现实中的女性。蒲松龄从正面具体刻画了谈笑自如的喜剧性的女性婴宁,勾勒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女性形象,从而唤起人们对至真至善至美女性的向往。勃朗宁则粗笔勾勒了被压抑的公爵夫人——沉默而微笑的现实中的悲剧性女性,从而唤起人们对压抑女性自我的男权主义的谴责。蒲松龄给女主角起了个很美的名字:婴宁。婴——婴儿,宁——宁静,即宁静的婴儿,单纯而天真。勃朗宁笔下的女主角没有名字,虽然让人遗憾,却是文章所需。因为勃朗宁想描写的是一个自我受压抑的,没有自由和权利的女性——公爵的附属品,所以她的身份只是公爵夫人。
      一、两位作家描述两位女主角的视角及对女主角的话语权的处理不同
      在过去,女性的声音在文学作品中严重缺失,依利格瑞认为“妇女不得不用别人的耳朵听,正如在表现自身过程中,包括自己的文字,总是听命于他人的意思”。③即使女性有话语权,也通常是由男性作家所创作的带有男性观点的女性话语。不带男性偏见,真正能反映女性心声和女性真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很少。埃伦·摩根(Ellen Morgan)认为:“女权主义批评应该鼓舞这样的艺术,它忠实于妇女的经验,没有被男性观念过滤,不受男性标准束缚。”④按照她的标准,蒲松龄的《婴宁》堪称女性主义佳作。因为蒲松龄赋予了一个虚拟的女性话语权和审视男权社会的权利,从女性的视角充分地展示女性独特的可爱、纯真、智慧。
      婴宁伶牙俐齿,对事物的有着独特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当王子服向婴宁出示他珍藏很久她所遗弃的花枝时,婴宁问他为什么保留它。当王子服答曰“以示相爱不忘”,婴宁便说可让老奴“折一巨捆负送之”。懵懂而憨厚的婴宁竟然以为他是爱花,她像孩子一样单纯的话让人忍俊不禁,衬托了王子服的迂腐。当王子服解释说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的不同在于“夜共枕席”时,婴宁俯思良久,说“我不惯与生人睡”。冥思苦想后,却一语惊人,让王子服哭笑不得。她的思维是孩子的思维,可正是这种单纯的思维让生活多了一份新奇,添了更多乐趣。后来婴宁竟然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辩解说“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笑过之后,忍不住佩服婴宁的率真和先进。在一个讲究所谓仁义道德,谈性色变的年代,有着现代性观念的她一语道破了古代男人的虚伪。她之所以能对性有这样先进的认识,并不是因为她智慧过人,而是因为她心无城府,心直口快,忠于自己的本性。她的智慧是孩子的智慧,是无知胜于有知。而连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人类却花费了若干个世纪才明白。
      而勃朗宁则将一个被男权所压抑甚至毁灭的美好女性的悲剧展示给读者,让男性反思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他笔下的女主角是一个被剥夺话语权,处于男权统治之下自我受到压抑的女性。他只安排了公爵唱独角戏,请看公爵对夫人的评述:   她那颗心——怎么说好呢?——要取悦容易得很,也太易感动。她看到什么都喜欢,而她的目光又偏爱到处观看。先生,她对什么都一样!她胸口上佩戴的我的赠品,或落日的余光;过分殷勤的傻子在园中攀折给她的一枝樱桃,或她骑着绕行花圃的白骡——所有这一切都会使她同样地赞羡不绝,或至少泛起红晕。她感激人.好的!但她的感激(我说不上怎么搞的)仿佛把我赐她的九百年的门第与任何人的赠品并列。谁愿意屈尊去谴责这种轻浮举止?即使你有口才(我却没有)能把你的意志给这样的人儿充分说明:“你这点或那点令我讨厌。这儿你差得远,而那儿你超越了界限。”即使她肯听你这样训诫她而毫不争论,毫不为自己辩解,——我也觉得这会有失身份,所以我选择绝不屈尊。哦,先生,她总是在微笑,每逢我走过;但是谁人走过得不到同样慷慨的微笑?发展至此,我下了令:于是一切微笑都从此制止。
      波伏娃曾指出“在传统上,妇女没有独立性,而是她们丈夫和儿女的财产。······妇女属于某个家庭或某个群体,而不属于她们自己。”⑤勃朗宁所刻画的正是这样女性。一个没有自由没有话语权,因为受到丈夫男权的压抑,一个生动活泼、天真爱笑的女孩郁郁寡欢,竟至生命消逝,只留下一张微笑着的画像。在公爵眼中,夫人是他的所属品,她的美丽和笑容是他的私有财产,只能供他独自欣赏;她必须像他的奴仆一样按照他的要求行事,不能逾越他的标准。虽然勃朗宁是从男性的视角来写公爵夫人,但她的单纯、可爱、热情和博爱却跃然纸上。读者通过公爵的内心独白,看到了一个被公爵无情扼杀的善良,充满活力和爱心的女性。公爵专横的独白弥漫着自私、冷漠、贪婪、虚荣, 让人反感,因此读者自然而然地同情被他谴责的夫人。他批评她太容易高兴却衬出她的乐观知足,她像孩子一样容易满足,容易快乐;他批评她赞美身边的所有的人,反衬出她的博爱;他批评她将落日、白骡、樱桃与他的赠品同等对待,感激人不分高低贵贱,正说明她毫不势利、了无心机,热爱身边的人和物,对别人的付出很感恩。他却心胸狭隘,追逐名利,不懂欣赏和感恩。勃朗宁选择让女主角沉默的手法和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描述女主角的方法类似,借此来反映女性受压抑和扭曲的痛苦。如陶洁所说 “以沉默表现女性的境遇要比千言万语更深刻跟有力。”⑥正是由于公爵夫人没有任何发言权,完全处于公爵的压制之下,所以更让人为她鸣不平,更能唤起人们对公爵压抑女性自我的谴责。她的沉默让她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浓,她的悲剧性命运让人震撼!
      二、两位作家对两位女主角笑的描述的异同
      女性在男权社会是受到很多限制的,必须笑不露齿,遵守三从四德。在女性自我受压抑的时代,蒲松龄只能采用浪漫主义的写法,借狐仙的身份来写自由不羁的婴宁,赋予她无拘无束地展现女性特质的权利!蒲松龄赋予了她笑的权利,让她用笑来说话。在刻画婴宁时,蒲松龄做了精心的细节描述。他对婴宁在各种情形下千姿百态的笑的刻画入木三分,使读者似乎能见其颜,闻其笑,观其态,闻其言。蒲松龄通过她的笑展示了女性独特的天真,善良,机智。“狂笑欲堕”“笑又作,倚树不能行”“女笑极不能俯仰”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婴宁的可爱和充满活力;而“狂笑”“浓笑”“笑声始纵”“放声大笑”则写出了婴宁的豪爽开朗。
      婴宁的笑不仅展现了她的个性,还有着丰富的不言自明的内涵,包含了女性对男性的看法,对男权社会迂腐陈旧的旧思想的嘲弄和挑战。婴宁初见王子服,就心直口快地“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并“笑语自去”。再见他时,当女婢悄声说王子服“目灼灼,贼腔未改!”时,婴宁更是“大笑……至门外,笑声始纵”。这两次笑是嘲笑男人对美色的痴。王子服的色痴简直成了催笑剂,让婴宁“狂笑欲堕”。当他借扶婴宁而捏她的手腕时,婴宁“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这还是笑男人的色。面对男人的调戏,婴宁没有假装正经对他严加训斥,而是用笑来表达她对男人好色的不理解和嘲弄。婴宁不仅笑男人的傻和色,还嘲笑压抑人性的陈规旧俗和繁文缛节。在婆婆面前,婴宁仍“浓笑不顾”;在封建时代,敢在象征权威的婆婆面前笑,足见她的心无城府和率真。拜见王子服的表兄吴生时,婴宁忍笑出来见面,“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当人们让婴宁“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人间的陈规旧俗和繁文缛节在婴宁看来是可笑而滑稽的,她的笑解构了它们的权威,让人反思它们的合理性。
      勃朗宁没有像蒲松龄一样着浓墨来具体描写女主角的笑,他只使用一个词“微笑”来概述她的笑。婴宁是笑着出场的,公爵夫人也是笑着露面的,不过她是作为一副画像沉默地微笑着。她的画框就是男权束缚的象征。她不能像婴宁一样笑得花枝乱颤,她只能“微笑”,腼腆而温柔的笑,因为她是贵族千金。她本来是个“总是在微笑”的人,她对公爵和其他的人都“慷慨的微笑”,可是她不能随心所欲地笑,因为公爵“下了令:于是一切微笑都从此制止。”在公爵看来她属于他的私有财产,只能做他的木偶听凭他的摆布,只能为他而笑。公爵为了独享她的笑而禁止她笑。他为了他的尊严和虚荣不惜牺牲夫人的生命。她的微笑被留在了画像上,留给我们忧伤和遗憾,却让公爵非常得意,因为他终于能独享她的笑和美丽。他丝毫不在意她的生与死,将她的画像当作奇迹而收藏。相比天马行空,谈笑自如的婴宁,公爵夫人很可怜。可她才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婴宁只是个理想人物。
      在两篇作品的结尾,作家都选择让女主角的笑嘎然而止,因为人类社会有太多的控制欲,太多的陈规陋习。两位作家都借对女性的笑的抑制来象征男权社会对女性自我的压抑。虽然蒲松龄让婴宁凭借狐仙的身份尽情地展示她的自我,但他也意识到人类社会不允许这样自由不羁的女性存在。所以当婴宁未婚前,身为狐仙的她可以无拘无束的笑。但当她嫁为人妇后,尤其是当她因作弄了调戏她的西邻子而差点惹官司后,婆婆训斥她说“早知过喜而伏忧”后,婴宁从此不再笑。婴宁从一个笑不离口的人变成了一个逗都逗不笑的人,男权社会的陋习和旧规不允许她自由地笑。为了让读者在因听不到婴宁笑声而遗憾时稍微得到些许安慰和希望,蒲松龄在结尾为婴宁安排了一个“有母风云”“见人辄笑”的儿子——一个率真,心无成府、乐观的象征。不同于给人希望的蒲松龄,勃朗宁让公爵夫人随着她的笑容一起消失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公爵是否杀死了她,但他剥夺了她笑的权利,也就剥夺了她的快乐和活力。公爵夫人的悲剧性命运让她的悲剧色彩更浓。   《婴宁》重在赞美女性,代表了人类对真善美的向往,给人更多美好的希望和遐想。《我的前公爵夫人》则重在谴责对女性的压抑,更具批判性,更能发人深思。虽然两位作者的创作手法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希望通过所塑造的人物谴责对女性本性的压抑,呼吁男性欣赏女性的美好特质!
      注释:
      ①引号内的内容均引自原文,凡涉及前公爵夫人的引语均摘自罗伯特. 勃郎宁著.我的前公爵夫人.飞白译.见蒲度戎,彭晓华主编.英美诗歌选读.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162页.
      ②引号内的内容均引自原文,凡涉及婴宁的引语均摘自蒲松龄著.婴宁.见《聊斋志异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第87-93页.
      ③转引自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页.
      ④转引自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99页.
      ⑤引自西蒙·德·波伏娃著.妇女与创造力.载于骆晓戈主编《沉默的含义》.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228页.
      ⑥引自陶洁《沉默的含义》.载于骆晓戈主编《沉默的含义》.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145页.
      参考文献:
      [1]马瑞芳著.谈狐说鬼第一书?跟马瑞芳读聊斋.北京:中华书局,2006.
      [2]罗婷等著.女性主义批评在西方与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骆晓戈主编.沉默的含义.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5]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7]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期刊论文].外国文学评论2004(02).
      [8]西蒙娜·德·波伏娃著.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9]Edward Dowden : The Life of Robert Browning, London: J .M .Dent & Sons Ltd. 1915.
      [10]Burrows Leonard, Browning the Poet: An Introductory Study.[M].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Press,1969.
      [11]Langbaum Robert, The poetry of Experience: The Dramatic Monologue in Literary Tradition [M].New York: Random House,1957.

    推荐访问:视角 叙述 话语权 女主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