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_中国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

    时间:2019-04-20 03:25: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国的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是什么?简单地说,这样的规划是不存在的。  这篇文章如果就这样结束了,也是可以的。不过这未免令人扫兴,现在让我们假设,如果中国的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存在,它会是什么样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提及并不存在的“中国的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大约是看到别的国家有这样的规划,因此推想中国也应该有,但事实上中国确实没有。所以文章应该先从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规划谈起。
      1、人大代表:应制定国家级云计算战略规划
      2012年0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议,制定国家级云计算战略规划,促进云计算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一信息告诉大家,已经有人知道没有这样的规划,并希望国家制定这样的规划了。此前,倪光南院士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廖仁斌认为,云计算被国家“十二五”规划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使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成为“即开即用”的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加快云计算的发展对我国打破国外企业信息技术领域壁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廖仁斌为此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例如,主张大力推进应用创新,促进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调整推进方式,由政府推进向市场拉动转变。二是抓住应用创新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云计算的普及发展。等等。
      难点在于,要制订国家级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就云计算是不是“国家级”的,达成共识。如果真认为云计算会带来某种“根本性改变”,也许这种共识更易达成。其次对规划要针对解决的问题,也要达成共识。众所周知,云计算当前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如果大家真的认为有必要“由政府推进向市场拉动转变”,也许这种共识更易达成。
      考虑到“宽带中国”战略历经波折才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云中国”要想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实是,云计算现在更多还停留在“部门级”水平,可以纳入专项规划(科技规划或产业规划),但暂时难以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2、中国与世界看到的云计算有何不同
      制订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前提是,事情具有全局战略性。比如以往提“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因此才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5年通过的“国家级”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云计算是否取得了信息化这样的地位呢?我们不妨实证观察一下,信息化有六个要素: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人才和政策法规。云计算在中国,目前更多被当作科技和信息产业,科技对应科技部,信息产业对应工信部;即使云计算在信息化中五脏六腑俱全,也要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才能谈得上国家级战略规划。以目前条件,由科技部制订《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信部制订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是具备条件的;但制订国家级战略规划,还只是美好的愿望。
      从实质问题来看,中国和世界对云计算的战略认识,是有差别的。中国从科技、产业两个角度看,是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从这两个角度充分肯定了云计算。国家在“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提出促进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明确了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科技和信息产业都很重要,但都有国务院下具体的职能部门来管。在全局和战略这两项上,都还提不到“国家级”上来。由于技术和产业驱动,一旦从战略上缺乏其它要素(如需求和应用)的制约,重复建设问题往往只能在局部上解决,这是规划顶层设计上的问题。
      美国发展云计算有自己的国家级战略考虑,它并不以科技、产业这两点为云计算的重心,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的长期性云计算计划,主要目标第一条就是“继续朝着基于服务(与技术和提供商无关)的环境迁移”。强调把云计算作为工具所要达到的目的,例如“提高政府打造透明、开放、参与型政府的能力”,“支持政府机构完成其使命”。日本2010年2月提出的智能云战略强调,一是促进云服务的多样性应用,二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云技术及周边技术,同时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推动创新,此外还有建设电子政府云。总之都是落在业务本身上,而不是技术上。
      由此可见,中国眼中的云计算,更多具有1.0的特点。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云计算,更多具有2.0的特点。云计算1.0是指技术和产业驱动的云计算,云计算2.0是指需求和业务应用驱动的云计算。
      说明这些,是为了使大家先有个全局概念,不要误以为下面介绍的云计算规划思路,是全面的国家规划和战略规划,它们只是分散在国家下面各个局部的想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局部性;也不要苛求这些规划面面俱到,有些局部引发的问题,只有上升到全局的条件具备后才能够解决。
      二、从科技发展角度规划云计算
      2012年6月,国家科技部推出《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并报批国务院,从中可以看出从科技这个重要视角对云计算是如何规划的。
      这一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计算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若千重点区域、行业中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实现云计算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目标包括:(1)研究建立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制技术评测工具与平台,开展评测服务;(2)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研制重要系统,形成面向区域、重点行业的各类云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3)开展关键技术与系统的应用示范。
      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主要是:
      (一)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包括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云计算系统核心软件、硬件设备、应用服务示范平台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评测方法,制定云服务评测指标体系规范,研制配套的评测工具,建立测试环境和平台,并开展评测服务。制定适应不同行业需要的云计算安全要求和评测方法标准,保障云服务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与产业部门对标准的规划重点在服务和运营不同,科技部规划侧重的是技术体系。
      (二)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
      突破支持万级并发任务的云服务器节点技术,支持十万量级节点有效交互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结构与通信栈技术,支持身份认证、加密与隔离的硬件安全技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共享与管理技术,资源调度及弹性计算技术,服务器虚拟化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突破云计算应用服务开发和运行环境、用户信息管理、运行管控、安全管理与防护、应用服务交互、云计算智库等共性支撑技术。开展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构建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掌握云计算环境下用户身份管理技术以及云计算应用服务的安全防护和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云计算网络技术,突破云计算数据中心虚拟化、大带宽环境下的存储与数据网络融合、虚拟机接入、多用户数据隔离、跨集群通信与数据迁移等关键技术。研究云计算数据中心 (包括新型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关键技术。
      与产业部门规划重在产业化不同,科技部规划侧重在技术研发突破。
      (三)研制云计算成套系统
      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才,研制按需简约的云操作系统、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亿级并发的云服务器系统、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发相应安全防护产品与软件,形成云计算技术产品体系,构建云计算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云操作系统及云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软件研制;(2)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 3) EB级云存储系统研制;(4)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制。
      从历史经验看,这方面规划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把指导思想中的“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落到体制机制的实处上来。这个应用,不应停留在验收前举例说明式的“应用”水平上,要真正与产业化结合。在这方面,科技部与工信部需要理顺关系。
      (四)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
      从实际运行来看,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当重视应用示范,特别是地方的应用。科技部规划的应用示范侧重于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区域性的云计算公共服务示范系统,以及重点行业应用示范。
      三、从信息产业发展角度规划云计算
      据媒体披露,工信部正在制定一个云计算产业战略规划。
      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一直致力从产业发展角度推动中国云计算发展,2008年以来,一共颁发了大约300张IDC牌照,这些IDC成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信部与发改委曾于2010年10月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积极的扶持促进政策,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 2011年,支持建立了有200多家企业参加的中国云计算基地联盟,指导联盟对各地数据中心进行统筹规划。
      综合各方信息,我们试图归纳工信部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加强规划引导的一些可行思路: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全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云计算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云计算应用。
      结合软件产业发展和两化融合的应用需求,加快研究并制定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开展云计算规划工作,以指导云计算产业发展。增强对云计算和应用的调控,加强各地方云计算中心的规划论证与建设审批工作,抑制重复建设和不当投资,并注重增加国产软硬件产品与设备的采购力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要立足本土应用,推动行业云逐步成为现阶段中国云计算的主要形态。对掌握在各个行业、各个垂直的部门中的有价值数据进行挖掘、及时提供服务。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硬件核心装备和云操作系统,从云计算基础架构到运营,再到软件服务促进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厂商协同发展,共同完善产业布局。
      1)着力抓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安全产业等“十二五”规划落实。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软件业在主要城市的集聚发展和变大变强。组织实施好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强调在软件服务业基础上发展云计算产业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进一步看到大数据可能重新定义业态这一前沿趋势。
      2)加快培育新兴业态,不断拓宽应用市场。把握ICT融合趋势,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发展面向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基础良好、开展增值税扩围试点的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向其他有条件地区拓展。强调生产性服务业,这是工信部的又一特色。云计算要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对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深化产业链协作。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小型微型企业和新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梳理工作流程,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按:这里不光是产学研)协同的工作体系。抓龙头企业,是产业部门的传统和优势,是使应用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抓手。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云计算服务模式,支持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产业化,逐步形成一批满足重点领域需求的安全可控关键技术产品。产业部门规划研发,与科技部门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技术的应用“出口”。
      1)根据我国产业基础、未来技术趋势和应用需求,充分利用产学研用资源,加强对云计算相关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研发。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和应用试验,建立云计算研发、实验和产业化应用平台。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建立云计算示范工程,以项目应用带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2)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核高基”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项目,重点突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关键软件技术。支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快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推广。开展工业软件试点示范,逐步完善产业链。   三是加强云计算应用示范推广,面向具有迫切应用需求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工程,以大型云计算平台建设和重要行业试点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省市和适当领域开展云计算应用试点,通过实际应用提炼共性关键技术、服务内容需求、服务模式和应用效果,完善关键技术,探索商业模式,提升公众和用户的接受程度和信心。同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和联盟开展商业性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商业实践,培育龙头服务型企业和品牌,带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与科技部规划相比,行业应用示范是个交叉的领域。
      四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光纤宽带建设,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为云计算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网络基础支撑。
      五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云计算以及服务的标准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构建云计算标准体系。
      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尽快启动云计算技术以及服务的运营管理标准制定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云计算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对产业部门来说,规划标准除了考虑技术因素以外,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因素作用,以市场立标准。
      六是加强行业监管和环境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对云计算的服务供应链的管理,对服务提供者的基础资源情况、运维能力、安全资质、信用水平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监管。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市场行为,避免垄断和恶性竞争。结合云计算应用的特点,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对个人隐私和数据进行保护,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障云环境下我国的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行业监管主要是产业部门职能,工信部在其中担负主要的责任。
      四、从地方与行业发展角度规划云计算
      除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之外,中国云计算规划的一个特色是,地方、行业和企业也在从不同角度,规划自己的云计算未来。
      1)区域性的云计算规划雄心勃勃
      目前我国有20多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成渝、东北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
      北京市发布的"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预计2015年形成20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亚洲最大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上海市发布的"云海计划"三年方案,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1000亿元;广州市部署的"天云计划",预期到2015年,打造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达到国内云计算应用领先水平。陕西、福建、天津、黑龙江、重庆、宁波、深圳、武汉、杭州、无锡、廊坊等省市均加强了对云计算产业的研究与部署,并联合大型信息技术企业积极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搭建商务云平台、开发云平台和政务云平台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
      2)行业云计算发展形成云行业与行业云共生格局
      在市场趋动下,中国云行业正在形成。浪潮、联想、用友等一批IT软硬件企业,正转型为云服务商;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大举向云计算转型,成为“云管端”企业(包括华为)。在这一背景下,许多ICT企业都制订了本企业的云计算规划,例如《中国电信云计算服务发展总体规划》。
      行业云也即将形成。未来3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与云计算规划的火爆相比,云计算应用规划是一个盲点。需求方可不可以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不让供应商牵着鼻子走?信息化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这并非不能做到,只是现在没人在云计算上想到这么去做。
      3)地方与运营商合作的“西数东送”规划
      在地方云计算和运营商云计算分别推进过程,还产生了跨地域跨行业的一个子集,就是西数东送。意思是云服务商与西部地区合作,开展以建设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向东部发达地区提供数据服务。
      事情的缘起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数据计算过程中对电力的消耗越来越大,象阿里巴巴产生的交易数据,已经超过了谷歌,对杭州市的供电和环境,都带来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包括谷歌在内在全球云计算服务商,都在寻找一条既节省电耗又保护环境的云计算发展模式。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电力、环境资源,利用这些条件建立数据中心,可以形成云计算资源上西部供给与东部需求之间的配合。
      鄂尔多斯在这一背景下,正在成为西部硅谷。2011年 9月9日,世纪互联鄂尔多斯超级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项目开工。浪潮集团、金蝶、用友、北京双州科技、鄂尔多斯鼎联数码等企业已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签订了合同,华为、腾讯等知名IT企业也向鄂尔多斯投向战略的目光。
      鄂尔多斯市政府已经将云计算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与能源重化工、装备制造业并列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鄂尔多斯计划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传送数据信息替代煤炭运输和电力输送、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模式,把该地区打造成辐射西北、服务全国的云计算资源供应基地。  鄂尔多斯为了发展云计算产业,将为企业直接供电,甚至将来可为云计算产业建设自备电厂,可以将发电成本控制在0.17元至0.2元之间,再加上上网的费用和税金,最终电价可以控制在0.28元左右。这意味着可以比北京省一倍,比上海省两倍以上。
      鄂尔多斯人说: “现在是用资源来换取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通过云计算信息由‘西煤东送’、‘西气东输’变为‘西数东送’。”
      与西北地区相望,西南地区也不落后,重庆、成都纷纷规划建设大规模的云计算基地。
      据媒体报道,2011年10月26日,中国联通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18万台服务器的西部数据中心,这是中国联通在国内最先开建的区域性数据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两江新区提速打造信息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依托数据处理拓展增值业务的重要支撑。   中国联通西部数据中心项目将以互联网数据处理为主,并依托数据处理开展系列增值业务。该中心总用地250亩,投资40亿元,建成后可达到2万个机柜的装机容量,18万台服务器规模。该中心除为全球客户提供数据处理服务、服务坐席外包等,还将为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提供通信基础设施、充足的互联网带宽(在岸、离岸两部分)、云计算服务,以满足园区高效、快速、安全的计算承载、网络互连、信息交互。
      中国移动也不甘落后,2012年2月22日,成都市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签约“中国移动西部数据中心”项目,该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为本省及全国提供更好的通信和信息服务。
      中国移动西部数据中心主要发展IDC托管业务,同时也兼顾四川省网集中化的IT支撑平台、核心网、业务平台的需求。数据中心规划占地400亩,计划投资6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5.82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二期工程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投资42亿元。
      此外,一批国际巨头也看好西部数据开发,SAP在中国的云计算中心有望落户成都,其它外企也在跟进之中。新加坡太平洋电信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
      西数东送一旦成为现实,不仅有助于缓解东部地区大数据、绿色数据的计算需求,而且为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如何避免重复建设,也成为摆在东西部地区面前共同的难题,需要国家统筹协调,避免投资浪费。
      4)民营企业的云计算规划具有云计算2.0亮点
      以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也纷纷进行了市场导向的云计算规划,其特色在于具有云计算2.0的先进理念。例如阿里巴巴云计算主要是基于数据的商务云。阿里云规划准备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在云计算领域“六个一”工程的发展目标。这六个一分别是:形成一套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构建阿里云计算的产业链;构建云计算基础服务设施,打造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联合一百家提供有影响力的云计算服务企业,形成云计算产业服务联盟;培养和引进一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推动一百万家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带动产业链经营收入超过一千亿元。百度云平台专注于面向WEB应用开发,更是走在了云计算2.0的前沿。
      国内专业机构认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已走过市场准备期,即将大规模突破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多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到"十二五"末,产值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从根本上说,产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从市场中发展出来的。市场是检验规划是否符合实际的重要尺度。
      纵观我国云计算规划的发展,可以看出,除了所谓“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不存在之外,各个方面、各个局部的云计算规划,可以说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就是部门、地方、行业和企业规划的集合体。中国云计算充满活力,正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由于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缺失,中国发展云计算群龙无首,但让我们乐观而悲壮地以古诗自我激励: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推荐访问:中国 战略规划 计算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