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信息技术课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信息技术促进人类独立思考能力

    时间:2019-04-08 03:10: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凡事无绝对,就像世界上的路本无绝对正确与错误,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每个人毕生受用的一笔重要财富。曾经,教师是框架的制造者,制作一个教框学生只能在里面活动,替孩子思考,或者告诉孩子必须怎样思考,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与能力。课改后的今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成才。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刍议了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 信息技术;独立思考 ; 引导 ;
      独立思考,就是指个人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再依赖别人,独自思考或行动,以解决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爱迪生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若不会思考,他将一事无成”。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一切思维发展的前提。我们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和交流。不能因为有人听课或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组织一些形式化的讨论。真正会听课的人并不关注上课的热闹程度,而是会去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进入了学习活动,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活跃程度。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启动学生的学习内需是前提,恰当的引导策略是保障。
      在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家里都购置了电脑,且都连接了互联网。据笔者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用电脑绘画、下载音视频等,但学生对电脑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不妨以自身经验和技巧来触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并将这种触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暴露认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盲点,从而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防治》时,如果只讲病毒防治的重要性、病毒的危害性以及杀毒软件,不仅内容枯燥,课堂也没有活力。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在学生机器内植入一个木马,上课时启动木马,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切身感受病毒的危害。接下来趁热打铁,讲述病毒的危害以及病毒传播的途径。在讲到病毒防治时,可以让学生在本机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把植入的木马杀掉。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问题会被教师讲得深入、透彻,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实战技巧的过程。实战中蕴涵了丰富的内容,但教师往往越俎代庖,把操作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所做的只是完成教师的指令,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抑制如果我们一开始把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会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而努力思考,换来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讲解《Word表格设计》这一节时,教师不妨直接布置层次任务(制作课程表→制作中国象棋棋盘→在棋盘上制作棋子),而后在一边观察指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表现活跃,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长此以往,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丰富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经验,还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适当地“遗漏”一些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寻找教师的“短处”,感受给教师纠错的喜悦,点燃他们表现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洞察力。例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处理》时,教师当堂给学生出了一道Excel分类汇总的题目,却故意“忘”了分类汇总前要先排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思考获得知识,感受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学科有着独特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练却富有情趣的讲解、亲切柔和的赞扬等,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这对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懂得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将大有裨益。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如学生在利用Photoshop画树时,如果教师教大家画同一棵树,形态和数量都一样,这是美术课的临摹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则要这样教:只把基本工具的用法以及复制、粘贴教会学生,鼓励学生把想象中的树画出来,再鼓励学生把一棵树变成树林,通过互相交流发现复制的方法(既可以一棵一棵地复制,也可以二变四、四变八地复制)。
      当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以维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提高独立思考的效率,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学生就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便于保存,还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由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它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路标,引导学生学习。一位优秀的教师并不会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给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再通过学习肯定或否定心目中的答案。
      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知识,学生看到的是教学结论,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是教学的使命。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建构知识的“脚手架”,而不是简单的现成品。在教学中要寻找关键地方、针对关键问题、选择关键时候,要给学生以启发,要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适时点拨,选择恰当的问题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从知识层面过渡到方法层面,有目的地结合教学内容交流思维方法,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思维训练。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要给 独立思考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