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校学生近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学生实用微博、社交网站及移动上网状况、影响评价及学校跟进工作的办法研究

    时间:2019-04-03 03:17: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近年来,由于微博客、社交网站状态的内容短小,发布简单,其时效性和随意性的特征明显,微博、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新兴媒体,已经在高校学生中得到广泛普及。文章大致统计了微博客、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在本校学生中的普及情况,分析了可能带来的影响,为高校在新兴媒体日益壮大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提供了参考工作对策。
      【关键词】 微博客;高校;工作对策
      随着当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改变和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理念、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比,校园网络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特色,具有信息的丰富性、资源的共享性、空间的虚拟性、交流的互动性、主体行为的平等性等方面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微博客、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新兴媒体,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作为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系统,其用户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记录与分享各种信息,尤其是因其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性,人际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迅速被大学生所接受和使用。
      由于微博客、社交网站状态的内容短小,发布简单,其时效性和随意性的特征明显;同时微博客具有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传播方式——“链式反应”的功能,能将任何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国内部分地区的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等网络媒介起到了导火索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微博”、“社交网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大学生用户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这对于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对于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微博客、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在本校学生中的普及情况及影响
      1、扩展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微博客、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在高校中的日益壮大,扩展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使他们日益摆脱了封闭的学习模式、交往模式和思维模式,以快捷、便利的生活方式,从多渠道、大容量、超时空的信息中汲取营养,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习、交流的需要。通过网络,国际时事、社会热点、娱乐新闻等信息的资源共享以及快速传播,使其迅速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焦点,并在广大学生中产生“链式反应”。同时,由于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具备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信息素质高等特点,也非常乐于参与到这些话题的讨论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借助微博客、社交网络和移动网络等产生的舆论效应也可说是一次大规模的民间科普或知识宣传活动,对于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微博客、社交网站以强势挺进大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增强主体意识,吸引他们从全新视角来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人和社会。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利用网络感受时代潮流的脉动,通过网络,他们自由探讨问题、交流思想,给大学生更多的平台能表达自我观点,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展示自己创造性的平台。利用网络,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许多学生甚至开始创办自己的网页、网站来宣扬个性,创作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科技作品来展现才华。
      3、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但是,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当它存在于现实世界并在与大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大学生原有的内心平衡,不可避免地对其学习、交往、自我意识、人格形成、人生观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使之在网络上的道德行为逐渐走向失范状态,其内心世界也从原来的有序走向无序。多项研究表明,个体网络使用行为与其心理密切关联。从心理健康层面看,存在问题行为的个体常伴有焦虑、孤独感、冲动控制障碍等心理问题。不可否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多边性及不确定性等特征,带给涉世不深和自制力差的大学生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即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在新兴媒体壮大的新形势下引导学生的工作对策
      1、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强化网络育人的正面作用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接受和传播信息以及在网络生活过程中应具备的素养和修养,主要包括:网络认知能力、网络道德意识、网络使用的自我控制能力、创造和传播网络信息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主题各异的微博信息的解读、分析和应用能力,增强微博个体在使用微博过程中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强化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及强烈的伦理规范意识,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人。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是当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载体。高校可将媒介素养课作为思政进网络的一个抓手,把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通过选用精品教材,规定学时和学分,将媒介素养课的教学真正惠及每一个同学。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意义,使其在应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生态中能有一定的辨别力、判断力和免疫力。其次,依托课外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为宗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形式丰富的具体实践活动,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感染力,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再次,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媒介资源,开展媒介素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到校园主流媒介的共建中,倡导他们进行“文明、绿色”网络实践。
      2、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努力搭建高品位、有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在新形势下,各高等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团体和自治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学校实际,积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集中力量在微博、社交网站上建设一批在师生中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精品主题网站。高校要积极做好校园网络媒体的科学定位,增加对思想政治工作软件开发或网站、网页的投入,把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内容构建等因素充分考虑并纳入其中。同时,各高校要突出校园网络媒体的整体建设特色,整合团队管理资源,对团队进行有序分工,及时对网站进行信息更新,积极做好校园网站的建设及维护,网络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网页信息的整合发布和上网氛围的营造。在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中,高校应以引领校园和谐文化为宗旨,以占领和开拓网络文化建设主阵地为己任,将教育、管理、服务、实践四大功能融于一体,充分开发网络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积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不断拓展校园网络服务功能,在加强党政方针宣传及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娱乐、沟通、获取信息和资源、参与校园活动的需要,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考研、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其他社会热点问题,在微博及社交网站上发布相应信息,最大限度服务于大学生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如今,微博与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以外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个世界。大学生网络心理能否健康、和谐与理性成长, 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网络心育与传统心育相比, 以突破时空界限、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心理辅导以及高效率的技术支撑等优势, 对于反思和弥补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不足, 构建和谐校园, 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心育模式、发展契机和建构平台。可以预见,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定以其丰富内容、新颖形式和全新理念, 在支持和延续传统学校心育工作优势同时, 必定会成为今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然选择和发展趋向, 成为大学生和谐网络心理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从而引领和推动当前大学校园走向有序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吕晓峰,张晓书.大学生网络伦理秩序失范与教育模式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8)
      [2]张定红.从大学生沉迷网络谈网络素养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6(3)
      [3]张荣.论网络生态文明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3)

    推荐访问:跟进 社交 高校学生 状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