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破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活码】

    时间:2019-02-07 03:28: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机机制。它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紧扣生活的问题情境――“我”想完成的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数学教材都是对知识点进行一系列的讲解,内容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数学难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学习太难的力所不能及的东西,学生往往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在一节课结束时,也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作为这节课的延伸。让带着问号走进教室的学生,经历了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带着更大的问号走出教室。例如,在完成《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任务后,提出问题: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一下抽屉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化成立方分米。请你分别用外面量和里面量两种方法来计算,看计算出来的体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这样既充分巩固了当堂课的新知,又将数学回归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埋下下节课《容积的认识》的伏笔。完成这一题后,说不定有些学生早已按捺不住,翻开书本一睹为快了。
      二、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评定――“我”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常教师的反馈采用的是评定。所谓评定,是指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反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反馈要具体
      顺应性评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效果最好;特殊评语虽有激励作用,但由于未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因此效果不如顺应性评语;而无评语的成绩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由此可知评定是必要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等级可以表明学生进步的大小,即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二)反馈要及时
      这样做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心理学家斯金纳就曾批评传统的班级教学强化较少,而且强化不及时。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能使他们获得最大的、积极的学习成效。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尤为重要。
      三、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原来学习也能很轻松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
      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与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当动机强度达到最高作业水平时是动机的最佳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增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四、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学习路上伴“我”成长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竞争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他们自己能够完成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指向“怎样”完成目前的学习。所获得的成绩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同别人进行相互比较后才变得可以解释,从中鉴别出自己能力的高低。
      竞争情境的最大特点是能力归因,学生认为获胜的机会与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竞争能力时,就会积极活动,争取成功。当认为自己无竞争能力时,自尊就会受到威胁,因而会逃避竞争情境。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中等难度的学习(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是最恰当的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高得更快。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都应该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继续研究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好地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丰勋.现代学习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4]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小学生 激活码 破解 数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