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敲开历史课堂,一切源于导入】翻转课堂的4步骤5环节

    时间:2019-02-04 03:16: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一堂好课,一定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那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作者就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新课导入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导入 主动引导 合理引导 有效导入
      
      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所以,教师应重视导入语的设计,让历史课导入语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历史教育模式,可以说在教育实践中感触颇多。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的新课导入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为主,主动引导
      新课改以来,历史课程要求: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认为能动性的地方。教者角色应该从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提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将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以,我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导入,应该以学生为主,让部分学生提早准备,做好课堂的导入。例如:可以把学生的自由谈话、唱歌、朗诵、话剧性的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开始增趣。
      1.表演
      在教学初一《三国鼎立》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表演“三顾茅庐”的情节,效果不错。班里的学生很感兴趣,急于想知道:三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哪些英雄豪杰?另外,《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我也是让个别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表演文景之治前的情景。通过对话性表演,复习旧课内容,知道秦的暴政带来了社会动荡,这时新的统治者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社会安定,那么,由谁来做呢?由此导入新课。
      2.唱歌
      在上新课香港、澳门的回归前,让歌唱水平好的学生唱:“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澳门什么时候被占领,被哪国占领,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澳门、香港是如何分割出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朗诵
      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由学生朗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要长征呢,结果如何呢?长征又用了多久呢?接下来让我们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样能让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马上进入课堂学习。
      二、教师为主,合理引导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要想课堂丰富多彩,由浅入深,有宽度、深度,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多看书,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这样设计导入语时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另外,教师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点到即止,利用好宝贵的3―5分钟导入时间。
      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一般说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复习导入
      在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历史课运用这种方法更有必要,可以让学生把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发展线索梳理清楚。例如:在讲初一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由于处于原始社会时间,时间距离久远,所以可画数轴图来复习旧课,引出新课。
      这样,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能有效转入新内容的学习。
      2.预习导入
      学生对新知识越熟,课堂效率就越高,教学质量就越好。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布置预习内容,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在讲授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为以后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做足了准备。例如,教学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了解“春秋五霸”几个人物,查找“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老马识途”等成语的来源和意义;看清战国七雄形式图:
      这样讲新课,即使内容多,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对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
      3.故事导入
      一个好听的故事,往往引人入胜。所以,教师用故事导入,收效很好。比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母亲教导下,勤学苦练,熟读了许多兵书,学了一身好武艺。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讲完后,教师问:“还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吗?”学生回答:“想。”这堂课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很感兴趣,投入故事之中。
      又如我在讲《伐无道,诛暴秦》时,这样导入:“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合》一课,了解了秦始皇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但秦朝都城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寻找答案吧!”(原因就是因为秦朝的统治残暴无情,赋税、徭役、兵役十分沉重,民不聊生,穷人、乞丐遍街。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如讲《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在课本导言部分,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改革家在变法前,担心人民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后又下他令把赏金增到五十。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城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以此故事引入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4.设问导入
      在历史课教学中设问是比较常见的引入方法。例如,在讲初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我这样讲:“大家知道每年的五月四日、七月一日是什么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学生回答:“五四青年节、建党节。”然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立。那么,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于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这节日的由来,因此课堂效果不错。又如讲,初一《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可以问:大家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啥节?吃粽子,划龙舟又是为纪念谁?由此,引入新课了解中华文化:文字、医学、诗歌(关于屈原)音乐等。
      5.计算导入
      通过计算,得出一些惊人的数字,把这些数字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的热情。如讲《马关条约》签订时,先让学生计算二亿两白银值多少钱?学生计算后得出惊人的结果。借此导入《马关条约》的签订,这笔巨额的赔款就是《马关条约》规定赔给日本的。
      三、借助多媒体,有效导入
      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片、穿插影视剧片断(主要是历史剧),或展示资料、图片等方式导入课文,能直观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比教师大篇幅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我在教学《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贞观之治》、《蒙古的兴起》等课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秦始皇》、《汉武大帝》、《三国》、《唐明皇》、《成吉思汗》等历史剧片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如我在讲初二《难忘九一八》之前,先播放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悲壮的歌声将学生带入了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踏入东北领土,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曲的结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借此导入新课,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课,效果良好。
      总之,在这短短的三至五分钟的导入中,要让课堂“热”起来,使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几分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教师就要做足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乐趣,领悟求知的真谛,不会觉得学历史枯燥,而是充满乐趣的。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栋阳.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
      [2]钟启泉.走进新课程.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导入 敲开 课堂 源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