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思考 高职培养目标

    时间:2019-01-27 03:18: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职助产专业办学方向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应结合现在助产专业的专业特点,对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专业课教材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通过对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方向进行分析,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和我院目前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现状,谈助产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和专业课教材及时开发的必要性,以期通过变革提高助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助产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材建设 高职
      
      高职助产专业的前身是原中专助产专业和妇幼保健专业,2004年国家规范高职院校专业名称后统一改为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由原来面向医疗改为而向护理,参加护理上岗证考试和卫生部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将来参加护理职称评定。因此,用人单位对助产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有了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尽快进行调整,随之的课程设置及配套的教材建设也要跟上。
      1.高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高职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为一线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高职这一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又要体现助产专业的专业特色。因此,在了解高职人才培养总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助产专业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考虑助产岗位的需求,对助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相关能力。内含胜任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其中,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等;相关专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于助产专业的学生来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高职助产专业学生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相关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1.2 知识素质。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助产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助产专业学生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助产岗位的需要,也是将来适应岗位变革的需要。2005年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改变后,助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随之扩大,这就要求助产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将来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助产专业人才规格的核心,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助产专业学生不仅本专业技术能力要过硬,能规范地产前监护、观察产程和助产,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界的今天,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20世纪后期,英国高等教育曾面临毕业生拥有各类资格证书,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引起了英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由此曾提出“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并探究其培养模式。这里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指学生所掌握的通用的,可迁移的,适用于不同职业领域的关键能力,包括:理解和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基本文字表达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习新技术和外语的能力、以及诚信、自信和创造力等。这提醒我们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应关注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培养。
      1.4 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助产工作很辛苦。经常需要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难以胜任;此外,因为从事助产工作的几乎都是女同志,自身的生理特点,家庭、工作、人际等各方面都将对其构成压力,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其次,应分析助产专业就业方向。原医疗方向的助产或妇幼保健专业,就业主要面对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主要从事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而现在护理方向的助产专业就业面明显拓宽,护理方向的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参加护理上岗证考试和卫生部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因此不仅能从事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而且能从事护理、社区保健等工作,一专多能,给用人单位合理配备人才及具体工作安排提供了便利。
      2006年,根据助产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的突然转变,我院对助产专业培养目标曾作了初步调整,由原来的“培养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改为:“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农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但这个培养目标在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方面阐述得也不够全面,因此,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总原则、结合现在助产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调整为:“以助产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助产、妇女保健和护理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护理理念,具有必须的人文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产科、妇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社区从事临床助产、护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社区保健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
      2.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应该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课程设置的调整必须考虑从我国的国情、学院及高职课程的现状出发,总结高职课程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助产专 业课程设置中应以助产岗位需求为标准,对助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分解,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要考虑到由于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基本法则和越来越快的职业流动和岗位变动,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2006年根据助产专业方向的变动,学院初步调整了助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
      (1)必修课,包括:
      ①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和就业指导。
      ②职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营养与膳食、生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物学和护理导论。
      ③职业技术课:健康评估、预防医学、护理基本技术、妇科学及护理、产科学及护理、内科学护理学、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护理心理学、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等。
      (2)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护理礼仪和形体训练、护理科研与医学文献检索。
      而根据助产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后的课程设置情况如下:(见表1)
      
      
      从上表来看,按照助产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的课程设置是以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了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安排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了公共基础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了课程。
      将助产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后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划分为助产专业必须重点掌握的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
      必修课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剖与组织胚胎、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病源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导论、预防医学、护理基本技术、妇科护理学、产科学、内科学护理学、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传染病护理、社区保健、护理管理学、形势与政策和就业指导。
      选修课包括: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护理伦理与法规、膳食与营养、中医护理、应用文写作、护理礼仪和形体训练、护理科研与医学文献检索、人际沟通、急救护理、专业英语、美学。
      与2006年修改的课程设置比较来看,以助产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助产岗位群的需求,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明确了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压缩了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和转岗能力。有希望能增加助产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高职助产专业的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之本,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根本,它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和医学专科学校相继设立了高级助产专业,但一直没有统一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的专科教材。有些学校使用的是中专助产专业教材,有些学校使用的是大学本科《妇产科学》,有些学校使用的是自编的地方教材。
      助产专业划为护理类后,学生将来不仅要参加专业考试,还要参加护士上岗证考试,这就要求助产专业的专科教材应该融入妇产科护理学内容,一方面促使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知识,便于今后转岗,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参加护士上岗证考试时复习迎考。
      而且,助产专业缺乏配套教材的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为了提高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时,教师往往要补充许多内容,学生要记大量的笔记。如果使用的是大学本科《妇产科学》,大学本科教材属医疗方向,以理论为主,而高职助产专业的专业课程,特别是产科学,是以实践为主,操作性很强。为了符合高职助产专业教学需要,上课时教师只有将所有技能部分的文字材料先补充给学生,再开展技能培训;此外,每次上课时在教材内容讲解完后还要补充该部分的护理内容,所以如果不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将是学生一本书学习,教师多本书教学,这显然不利于教学,也不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这种情况还同时存在于助产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上,如妇科学、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等。
      为了使助产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能更好地教学。为了使助产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建议由出版社牵头编写一套适合助产专业的专业课配套教材。助产专业专业课配套教材的开发,不仅有助于助产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还有助于各高职院校顺利地完成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特别是助产专业专业课教师学习,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希望这一建议能引起助产专业同仁的共鸣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努力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推荐访问:助产 高职 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