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儿童教育连锁机构排名 [让教育更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

    时间:2019-01-18 03:3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0年5月19~22日,以“让教育更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为主题的江苏省首届学前特殊需要儿童资源教师研训活动在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主办,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初步了解国内外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成因与特点、早期甑别与教育干预,以及实施个别化教育与开展个案研究的方法。
      来自江苏、上海两地的50余名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和儿童保健方面的著名专家、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在普通教育机构内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的问题,并明晰了开展针对性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九俊从教育理念转变的角度指出,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的教育是一种进步。他认为以往的教育过于强调“要求孩子去适应教育”,它实质上是在寻找适合教育的儿童,而融合教育强调“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它倡导“提供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的新理念。是教育回归主体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每位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去研究不同儿童究竟有哪些需求以及如何满足。
      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程益基在分析了世界特殊教育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后,充分肯定了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的价值。他认为“满足特殊需要”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更要反映在实践层面,幼儿园资源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以真正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尹坚勤则向与会者列举了目前幼儿园管理与教育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拒绝特殊需要儿童的现象及教育中的不当做法。她认为幼儿园拒绝接收特殊需要儿童现象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教育实践中有开展相关研究的需要和迫切性。
      可见,加强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资源教师的培训,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是目前实施学前融合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识别、教育干预及研究方法
      
      1 特殊需要儿童的成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邱学青教授认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因非常复杂。首先,家庭生态的失衡是导致孩子行为偏常的直接诱因。第二,家庭缺失同伴交往体验及经验,以致孩子入园后很少关注别人,也不会主动参加同伴活动。第三,特殊需要儿童经常表现出退缩、攻击、游离群体的行为,有些教师对此采取忽视态度,更拉大了其与同伴间的距离。此外,她认为家园沟通不畅、对游戏功能的片面理解也会导致特殊需要儿童行为问题的加重。
      
      2 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与早期识别
      邱学青教授、南京市儿童保健所池霞副主任和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康复科学系主任何侃副教授分别从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出发具体介绍了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早期识别的方法。他们指出,不同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成因各不相同,行为特征也有差异,但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例如在幼儿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情绪焦虑、行为偏差、交往不畅、游离群体等行为。因此,在认识特殊需要儿童时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正常与不正常的儿童,只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所有儿童都处在连续体的中间,不存在绝对的儿童心理适应不良症状、情绪或行为问题:特殊需要儿童的某些行为只是所有儿童共有行为模式的夸大、缺陷或障碍性组合,以及攻击、社会性无能及注意力不集中与学习成绩差的不利组合。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识别方面,专家们介绍了儿童各类常见的发育性行为问题和发育性行为障碍的识别方法和常用工具,并特别强调,在缺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要慎用量表作识别工具,可以通过观察,借助行为障碍核查表,以及运用绘画、玩偶游戏、讲故事、游戏等非正式评估方法来初步识别特殊需要儿童。
      
      3 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与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张福娟教授从早期干预的概念人手,指出对心理或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可能产生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及有其他发展缺陷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治疗、补偿或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帮助儿童在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正常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周念丽副教授利用丰富的图片及案例和与会代表一起分享了英国、美国和日本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教育策略。针对我国目前实施融合教育还存在教师对学前特殊教育不够了解、保教类型尚以“隔绝型”为主、入园的学前特殊儿童人数少等现状,她提出了一个从社会生态视野探索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学前特殊儿童置于他们每天生活的原生态的家庭、普通托幼机构和社区环境中,以考察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周念丽副教授提出,教师、同伴和家长应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支持性鹰架,并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家庭、社区、康复机构和治疗机构的相互配合。
      邱学青教授认为,在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工作时,教师要讲究沟通技巧比如要从家长的立场出发传递信息,通过邀请家长观摩集体活动的方法帮助家长转变态度,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智能强项等。要尽量提供满足孩子新体验需要的机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可以运用“特别游戏疗法”改善亲子关系。
      
      4 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和规范教师的研究能力及行为,张福娟教授从确定个案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和解释个案资料、辅导与矫治、追踪辅导、撰写个案报告等方面向与会代表系统介绍了开展个案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程序。她指出,任何方法都有优点,也有局限性,由于个案研究法具有人性化、具体化、动态化、综合化和更加经济等优点,因此也更适用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
      
      三、启动江苏学前融合教育研究项目
      
      杨九俊副院长指出,资源教师将要承担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他向全体与会代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有爱心,否则会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儿童的需要熟视无睹;二是要处理好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三是要加强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注意研究的科学性。
      尹坚勤副所长总结了三天的学习和交流情况,并就今后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与设想:以项目中心的形式组成研究共同体,整合资源,联动互助,经验共享,开展系列课题研究;以点代面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氛围,积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针对0~6岁学前教育机构融合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整合多方力量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构建省级幼儿园特殊需要教育资源库,为各地提供实践支持。(2)培养一批具有特殊教育研究与实践能力的资源教师。(3)每个地区设立2~3个融合教育研究基地幼儿园。(4)成立江苏省学前融合教育项目中心。在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和晓庄学院以及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分项目中心。(5)寻求相关教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支持。
      本次研训活动基本达到了原先设定的了解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情况、相互交流信息、答疑解惑、形成研究思路和组建研究队伍的目的,它也标志着江苏省学前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研究项目的正式启动。

    推荐访问:更适合 儿童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