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_和谐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

    时间:2019-01-13 03:34: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一、和谐及和谐理念
      
      人类对“和谐”的孜孜以求与期盼,更多表达的是对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在人们看来,家族中的亲人之间、邻里之间、社会上不同的行业之间、朝堂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等等的和平相处是太平盛世的标志。目前学术界对于“和谐社会”的概念理解存在很大分歧,如有人从宏观的角度认为,和谐社会就该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也有学者从利益调节的角度,认为和谐社会是依赖法律和道德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其中法律制度要通过民主政治建立,道德则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长期积淀的基础上。
      其实,“和谐”就是内外协调、上下有序、力量均衡、功能优化的状态。如果从处理矛盾的角度看,“和谐”就是平衡、协调矛盾的意思,是矛盾的统一性在人类世界的最高表现形式。辩证法认为只有把矛盾的双方连结起来,使事物处在稳定状态,才能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我们把人们渴望这种和谐状态的思想观念叫作和谐理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和谐理念的价值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属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协调人际关系、团结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其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一致,与社会整体的发展保持和谐的步伐。
      高校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牢固树立起公平、公正、正义、宽容的和谐社会理念;坚持以德育人,将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要求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学生树立人与社会和谐的理念。倡导中华民族基本的民族精神,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丰富其精神需要、提升其生活品位,使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平衡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所需
      作为一个具体教育领域的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理论体系建设,还是教育内容、操作方法等方面均需达到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要与社会的其他部分保持和谐一致,同时亦指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本身的内部和谐。自身的和谐发展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前提。
      3.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改善所迫
      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上存在着种种“不和谐”,主要表现有:一是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模糊。由于中学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使得学生以上大学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进入大学后,西方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引起的社会分化,使部分学生思想混乱,失去理想信念,有的学生对政治思想教育态度冷漠,政治淡化倾向较为明显。二是功利意识强烈,道德修养滑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功利意识不断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人际关系中真实和坦诚的氛围淡化、浮夸虚假的东西日增。受其影响,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养成,美丑善恶概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功利意识强烈。不少学生在道德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严重脱节,言行不一。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随着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日趋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观念、抗挫折能力较差等性格上的缺陷较为突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此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不少误区,主要体现在:
      (1)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在我国高校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重理轻文”是许多包括一些著名高校的通病,很多高校只讲现实、讲利益,不讲长远、不讲理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太过现实和短浅。“因此,科学教育必须有人文精神的导引与约束,必须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2)重学校强制管理,轻学生自律。一些高校管理学生的基本方法仍然是强制性的奖惩,而非民主基础上的学生自律;只制定规章制度,忽视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
      (3)重形式,轻效果。计划上安排的活动一个接一个,但大都是虚化、泛化的东西。缺乏适合高校学生年龄特征、形式新颖、教育目的明确的活动。
      (4)重成绩,轻德行。《大学》开章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而一些学校的头等大事就是围绕学生的就业率做文章,学生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忽视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
      (5)重智能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重智能的表现形式就是唯成绩论,以成绩好坏这一个标尺来衡量学生的各个方面。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面对着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出现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媒体已就有不少关于高校学子不堪重负而选择自杀的报道。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理念
      
      1.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理念的本质
      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相信他们,高度重视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同样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更加复杂多变。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政策的导向对社会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思想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所以,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跟形势、适应变化,贴近大学生思想需求和多元思想的实际,让思想政治教育离学生“更近”,围绕大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实”。把服务和谐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理念的基本要求
      (1)兼顾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实施的管理。它要求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努力从被管理者全面和谐成长需求的角度设置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自身的积极因素。同时,它要求管理者自觉地将管理与育人结合起来,努力将管理的要求内化为被管理者自身的需求,不能简单地“管、卡、压”。大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较强。因此我们必须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建立互动交流、平等对话、互相信任的思想教育平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人格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激发其积极思维的主体意识,使其从教育内容与现实社会的结合中去寻找真理、学会做人,建立诚信、友善、责任、自我约束等优良品质,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2)兼顾人文精神培育。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高校应注重发挥人文精神具有的开启心智、文明教养、磨砺意志的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授和行为控制,更要重视人性的呼唤和人格的塑造,把培养学生的人格作为基本任务,以求在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和谐进步。淡化对财富的物质冲动和单纯的牟利动机,弘扬以现代人文精神为主旨的终极关怀;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现实价值与期望价值相统一的价值伦理精神;倡导鲜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语言风格,杜绝庸俗粗鄙、不健康的语言;提倡高雅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调,提高学生精神素养,使之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在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潜在作用下,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
      (3)兼顾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稳定存在的心理基础。有些违法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影响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应采取措施,不断探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兼顾共性与个性。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鲜活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要的任务。要克服那种为求得统一而忽视人的正常自我需求、扼杀人的个性发展的现象。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5)兼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要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坚持多元化与主导文化的统一,坚持娱乐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持现实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校园文化建设应有利于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要突出时代特征和高校特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国英. 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人民网,2005-01一11.
      [2]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 人民日报,2005-02-26.
      [3]张应强.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5(3).
      [4]赵捷. 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2).
      [5]何祖佳. 强化“和谐”理念,不断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J]. 新西部下半月,2007(9).
      [6]姚锋.人本精神,和谐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湖南教育网. 2008-11-28.
      [7]邱伟光,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秦晋. 关注与超越-也谈人文精神与文学[N]. 北京作家报,1995-06-17.
      [9]张应强.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 高等教育研究,1995,3(15).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新观念 理念 和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