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用情爱的活水浇灌语文课堂] 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时间:2019-01-04 03:36: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熏陶,铸造完美的精神世界,谈几点做法:捕捉情感的切入点,主动探求情感;选好情感生发点,积极再现情感;把握情感的升华点,尽量转移情感。
      关键词: 情感 语文课堂 精神世界
      
      语文教育家夏�尊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得好:“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熏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增强语文魅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忽视了“情”、“理”则无处渗透,创造力、想象力也就无从谈起。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熏陶,铸造完美的精神世界?
      一、捕捉情感的切入点,主动探求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捕捉情感的切入点,给学生营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某老师在教授《思念是人生的彩虹》时,课前播放毛阿敏的《思念》,在优美的旋律中初步触发学生对思念的感知。也许学生一开始还不能感受到思念的美好,但歌词“思念就像一只蝴蝶飞进窗口”直接用比喻的修辞让学生知道思念是蝴蝶般的美丽。有了化抽象为具体的感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思念是什么,学生谈到了很多,有对家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思念……并且谈到了对这种思念的感受,有甜蜜的,有忧伤的,有充满希望的,等等。
      除了在音乐创设的情境中进入课文的情感氛围外,老师还可以运用自己巧妙的设计吸引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之中。在反映父母对子女真挚的爱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课堂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实话实说”节目,让学生谈自己被父母打的经历、原因和感受。学生们深有体会,纷纷举手,谈自己不同的经历、感受,大部分同学对父母的无奈之举很理解。抓住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我引导学生感受父母“打”时的无奈、心痛与不舍,使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充分理解父母的苦心。
      二、选好情感的生发点,积极再现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让学生通过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积极再现情感。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朗读中再现情感。
      朗读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心实感,既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又能把作品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生动地表达作品的喜怒哀乐,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学生边朗读边学,能引起审美情感的共振,从而忘却自我,自觉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如在进行《散步》教学时,我配了《我爱我家》主题曲,引导学生朗读,在温馨的旋律中读饱含浓浓亲情的课文,学生眼前再现了这一家人的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情境。在感受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时,着重引导学生读“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长辈摸自己小脑瓜的感觉――温馨的、柔柔的,所以读母亲的动作“摸摸”的时候要带着疼爱的温柔的感情来读。学生读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2.联想、想象中再现情感。
      在语文课本中,很多作品文质兼美,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其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在童话《七颗钻石》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怎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生命之水,想象小女孩先把水给妈妈喝时母女俩的推让,想象小女孩忍住焦渴把水给过路人喝的心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到水罐之所以发生变化,最终涌出清澈的泉水都是因为爱心的力量,把文中作者表现的爱心的伟大再现在眼前。通过想象,学生触动感情世界,对人和事作出趋于正确的评判,从而逐渐形成了是非观念和审美标准。
      3.角色转换中再现情感
      联想、想象再现的更多的是画面、人的心理。而人的语言、动作往往是难以体现的,这种情形下,可以使用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担当、扮演文本中的某一角色,以己身置换他身,以心换心,来实现对人物语言动作的再现。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有情节、言语动作性强、心理活动较丰富强烈的文本。
      如学习《范进中举》这一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小说时,为了让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同,我让学生们改编课本剧,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经过精心改编和排练,同学们把胡屠户的嫌贫爱富、前倨后恭;范进的甘受屈辱、世故圆滑;众邻居的趋炎附势;张乡绅的老奸巨猾表演得活灵活现。通过表演,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世态炎凉,再现作者文中情感,以艺术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入角色,体味人物典型的语言、情感及性格。在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就“溢乎于胸”了,课文也就学透了。
      三、把握情感的升华点,尽量转移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学生要“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
      如在教学《锄柄上的眼睛》时,我引导学生通过锄柄上的木节和手掌上的眼睛历经苦难最终变得更为顽强的经历,层层递进,步步升华理解了“我”不仅直面苦难,战胜苦难,而且用清醒的心灵审视苦难,进而感谢苦难。但是仅仅如此的话,学生仅是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体验,那么怎样让学生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呢?我问:“苦难是成长的眼睛,其实有些苦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苦难结伴而行。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有这种‘成长的眼睛’吧,交流一下你们的成长体验。”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深刻理解苦难对于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苦难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经典的教学思想,还是现代的教育活动,都证明了情感的巨大作用。“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
      语文是心灵的殿堂,是情感的体悟,是人生的浓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而且能提高感受和思辨能力,触及事物能从多角度去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尝试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教学中学生能陶冶情操,学会如何做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推荐访问:活水 浇灌 情爱 语文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