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呼啸山庄》的两个中译本比较】呼啸山庄哪个译本最好

    时间:2018-12-29 03:39: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词法和句法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师能更好地归纳英语和汉语的异同,从而促进正迁移,克服负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外语使用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语言不仅结构不同,它所反映的文化亦不同,因此,无论在教授还是学习一门语言时都必须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呼啸山庄》 中译本 比较
      
      一、总介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出生于1818年的英格兰。她的一生是极其平淡的一生:生活在寄宿学校里,后来做了一名家庭教师,因为疾病丧失了健康,她没有结过婚,并且一生都郁郁寡欢。《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她1846年出版的唯一的一部小说。这是一个讲述爱、悲伤与复仇的阴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希斯克利夫的不知父母为何人的吉普赛流浪儿,当他还是个小孩时被他的恩主恩肖先生带回了家。恩肖先生死后,当他的儿子亨得利得知他的妹妹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相爱时,他害怕凯瑟琳嫁给一个吉普赛流浪儿会有损他们家的尊严便残忍地分开了这对恋人。希斯克利夫被迫离开。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再回来时腰缠万贯,而当他获悉凯瑟琳已嫁给林顿时便开始了复仇。首先他重新获取了凯瑟琳的爱,后者却在悲伤和悔恨中很快死去。其次,他假装爱上了林顿的妹妹并成功地娶了她并非人地折磨她以报复林顿夺走了凯瑟琳。最后他又强迫凯瑟琳之女嫁给自己体弱多病的儿子以占有林顿家的财产。故事的结尾,希斯克利夫发现自己对恩肖和林顿家的报复毫无意义,他在对凯瑟琳的思念中死去,而凯瑟琳之女与亨得利的儿子幸福地结合。
      很多翻译比较都是从翻译的理论着手对不同的译作的翻译技巧进行比较,而笔者在本文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对两个中译本的《呼啸山庄》进行比较。这两本译作分别为:宋兆霖教授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二卷的《呼啸山庄》;另一本为王方金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呼啸山庄》。笔者只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一下,而非评论两者的优劣,以期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些许启示作用。
      
      二、比较
      
      翻译要求把原以某种语言写成的作品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由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和母语(native language)存在差异,因此,它们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能有效地解决教学和翻译问题。语言学是研究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和语篇的一门学科,笔者拟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
      1.词语的选择、短语和成语的选择
      1.1文化内涵词(culture-loaded words)
      语言不是一个语法系统,绝不能把它和文化分割开来,它深深扎根于文化并且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中很多的词都是文化内涵词,它们深刻的含义往往隐藏在词的背后。在翻译时我们尤其要注意这一类的词语。且看如下的例子:
      例一:“Do you know anything of his history?”“It’s a cuckoo’s,sir――I know all about it.”(P.33)
      宋译:“你知道他的什么经历吗?”“那是个狂人疯子的经历,先生――”(P.38)
      王译:“你了解他的历史吗?”“这是一只杜鹃的历史。”(P.32)
      杜鹃是一个有着文化内涵的词汇,而英语与汉语对它的联想却完全不同。在汉语中我们有一个成语叫“杜鹃啼血”,它让我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悲伤和思念,但在英语中却没有同样的联想。在英语中人们常常将杜鹃与坏的邪恶的东西联想在一块。西方有一个关于杜鹃的故事:“当小杜鹃鸟出生的时候,老杜鹃鸟就会把它放到别的鸟的窝里,这些鸟毫不知晓在它们宝宝的窝里已经出现了敌人,仍然竭尽全力地喂养这个敌人。而这个小敌人非常残忍,它把养父母的孩子们统统杀害,自己独占了养父母的爱和关怀直到有一天它有能力远走高飞。”因此,在英语中,杜鹃是残忍和邪恶的象征。在《呼啸山庄》中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和生动。希斯克利夫由老恩肖带大,但之后却夺走了老恩肖儿子的财产,所以管家婆把他形容成一只恩将仇报的杜鹃。在宋的译本里他把cuckoo译成“疯子狂人”,而王的译本则直接译成“杜鹃”,并加上注脚解释杜鹃的养育习惯。读者读到王的译本,再联想起希斯克利夫时,仿佛见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翅膀硬了便恩将仇报的冷血动物的图画。宋的译本也很好,可是好像丢失了一些文化的原汁原味,未能更生动地描绘出希斯克利夫的形象。
      例二:“――Edgar,is there not a south wind,and is the snow almost gone?”(P.134)
      宋译:“埃德加,外边有没有东风,雪快融化了吗?”(P.155)
      王译:“埃德加,外面有南风吗?雪是不是快化完了?”
      由于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在英语中“南风“代表着即将到来的温暖天气。而汉语中的“东风”有着同样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对东风的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东风一吹百花便开放了,东风无力百花便谢了。在这凯瑟琳问是否温暖的天气就要来临了,因此,“东风”会给中国读者以同样的联想。这里王的直译就没有宋运用汉语中具有同样文化内涵的东风贴切。
      例三:“...leaving me vis-à-vis the ruffiany bitch and a pair of grim,shaggy sheep dogs,who shared with her a jealous guardianship over all my movements.”(P.5)
      宋译:“另外还有一对狰狞的蓬毛牧羊犬。”(P.5)
      王译:“它,还有其它凶恶的狗(蓬毛的守羊狗)。”(P.5)
      在汉语与英文之间有对等词语时,我们最好用对等的词汇,使读者感觉亲切而易于理解又不丢失原作的原汁原味。在汉语中我们就有“牧羊犬”这样的说法,而它恰恰与英文中的“sheep dogs”对等。因此,“牧羊犬”比“守羊狗”更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
      1.2短语和成语的选择
      短语和成语也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语言更生动、更丰富。有时汉语和英语成语有着相对等的说法。但更多的时候由于文化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者间没有对等的翻译。
      例四:“ or make fortune more properly in English highways!”(P.91)
      宋译:“还是更干脆,就在英国靠拦路打劫发了横财呢?”(P.105)
      王译:“……甚至在英国官运亨通呢!”(P.86)
      根据牛津词典“highwayman”指的是那些靠暴力在大路上抢劫的人(those robbed travelers in the highway by using violence)。其实在中国也有这种人,古时有很多在道路上打家劫舍、占山为王的所谓绿林好汉,因此,“在英国靠拦路打劫发了横财”比“在英国官运亨通”更符合原文并贴近汉语。
      2.长句和短句
      汉语是典型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 language)。分析性语言是以相对经常地运用功能词、助动词和改变词语的顺序,而不是用词性地变化来表达句法的联系的语言(2006:1)。而英语是综合分析性语言(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既用词性变化又用词语的顺序功能词来表达语法结构。英汉语言和思维比较研究表明,英语民族善于抽象思维;汉族敏于形象思维。从语言结构看,英语是综合性语言,重形合,英民族以分析性思维为主导;汉语是分析性语言,重意合,汉族以综合性思维为主导。因此,汉语经常用短句而英语多用长句,于是我们在翻译英文时经常将英文的长句破句成几个短句。
      例五:“I got Miss Catherine and myself to Thrushcross Grange:and to my agreeable disappointment,she behaved infinitely better than I dared to expect.”(P.91)
      宋译:“我随着凯瑟琳小姐一起来到画眉山庄。我虽然感到失望,然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行为举止变得好多了,大大出于我的意料。”(P105)
      王译:“我跟着凯瑟琳来到了画眉山庄。她的行为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这使我又是高兴又是失望。”(P86)
      短语“agreeable disappointment”在原句中有两个意思,去画眉山庄使她失望而凯瑟琳的表现使她高兴。这种长句的翻译,最好是破句重组,在增加一些辅助词汇后读者会更清晰地理解原文。宋的这句翻译就更能让读者贴近原文。
      例六:“He sent a rapid glance through the half-open door of the chamber,and ascertaining that what I stated was apparently true,delivered the house of his luckless presence.”
      宋译:“卧室的门半开着,他急速地朝里面瞥了一眼,确信我说的是实话,这个带来厄运的人才离开这座房子。”(P.188)
      王译:“他从半开的门,朝内屋瞅了一眼,知道我没有骗他,这个不吉祥的人才离开这里。”(P.156)
      同样,对于上句长句的翻译,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长句被破开分成若干短句更能加深读者的理解。
      
      三、总结
      
      通过对《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与汉语中无论是结构还是文化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当两个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差异时,负转移(negative transfer)就会出现。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获得的影响这一现象。迁移一般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在外语学习中,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而一旦出现就会导致语言运用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对比分析如此的重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英两种语言的相同和差异,从而帮助教师分析哪些是学生不会产生疑问而比较好掌握的(英语与汉语特点相同正迁移出现时),哪些东西是学生最容易混淆最不易掌握的(英语与汉语特点相异负迁移出现时),进一步归纳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因此,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正迁移,同时克服负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外语使用习惯。
      并且,语言不紧紧是语法系统,它与文化紧密相联。光学习大量的单词和语法规则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要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理解语言所传递的含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教授语言,更多地应渗透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Emily Bronte.Wuthering Height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宋兆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二卷).《呼啸山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王方.呼啸山庄.金城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中译本 呼啸 山庄 两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