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时间:2021-07-15 16: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预想不到的问题,这就给教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提出了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是本文要研究的话题。
      关键字: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记得我在学习《现代教育研究与评论》时,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案例“研究学生改进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当我走进课堂,进行实际教学时,我却遇到了预想不到的情况:按照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片,把它随意折一下,然后沿着折痕用水彩笔画一下。同学们开始折纸片,画折痕并陆续贴在黑板上。奇怪的是,黑板上居然全是把纸片对折的情况。我有点着急,下去看了一下,发现全班学生没有不对折的情况。这可怎么办?我原来设计的教学活动的后半部分,是以让学生“对比”对折与不对折两种情况为出发点的,但是学生居然“一边倒”,根本就没有不对折的,这还怎么“对比”呢?无奈之中,我匆匆拿了一张纸,随便折了一下,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按照折的情况进行分类。
      同学们提出了多种分类的方法,有的建议按“从大到小分类”,有的建议“按画的颜色分类”,这都不是这节课上我希望学生发现的分类方法。终于,有一个学生提出:“对称的一组,不对称的一组。”我马上抓住这位学生的发言,问:“这样就是怎么分呀?”全班没有人回答。我等了等,还是没有人回答。
      我接着问:“把平均分的其中的一份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这些阴影部分就是整个图形的‘一半’,喜欢怎么表示‘一半’?”一位学生说:“把阴影部分剪下来就是一半。”另一位学生说:“5/10。”我问:“说说你是什么意思?”“把整个图形看作10,一半就是5。”又有一个学生说:“假如一个图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一半就是2平方厘米。”接着又有一个学生说:“5/5。”咦?还有这种见解?“请你解释一下。”“一共10份,上面一半是5,下面一半也是5。”……
      看了这个课堂教学片段,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教学又何尝不这样呢?我们在走进课堂前,都精心准备了自己的教学(预设),设计得滴水不漏,可是我们很多时候还是难以应付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成”问题,再次我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并以自己所任教的思想品德课为例。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经典解说,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应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的过程。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让“预设”与“生成”共同促进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设,简单说来就是预测和设计,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成则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和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越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认为,“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二者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周密的预设,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师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获许多课堂的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把握好“预设”与“生成”呢?现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精心的预设,为动态“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新课程要求的课堂中,不是要教师放弃“预设”,而是要在“预设”中为动态“生成”导航,捕捉课堂中“生成”的精彩。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曾经一度我也简单地、机械地认识了“生成”,出现过课堂的杂乱无序。在这种“放养”的课堂里,我明显地感觉到,课堂远离了我的教学本意,课堂成了热闹的市场,表面上看学生积极、活跃,实质上却是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在新课程关注“生成”的今天,强调“预设”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中,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教材”,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客观的教学目标,其中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才知道自己在课堂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理性地对待课堂中出现的“生成”,做到该“生成”时“生成”,不该继续“生成”时就要引导“生成”向自己的“预设”方向转变,否则,课堂教学效果就无法实现。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预设”,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不是完美教案的展示,它面临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主体,由于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和难以预料的结果。余文森教授曾经指出:“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教师在“预设”时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这样才能临危不乱,才会胸有成竹,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
      3.教师要对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预设”,做到“心中有适合的问题”。教师对教学问题要进行精心设计,就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回答。当学生优于教师设想时,教师应将“预设”的问题加深、扩大,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相反,当学生低于教师设想时,教师就应将“预设”的问题简单化,并缩小问题的范围,便于学生吸收、消化。如果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不考虑学生的这些因素,肯定就会造成“生成”太少或“生成”过多,阻碍教学目标的完成,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及时地调整问题,完美地实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六年级《生活富裕、不忘俭朴》一课上,我们正在讨论发扬俭朴精神的意义。接下来师生之间产生了精彩的片段:
      师:你们平时做到了随手关闭教室里的灯吗?
      生齐声回答:没有。
      师:你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关闭不必要开的灯,浪费了多少电吗?
      生:不知道。
      师:不妨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节约用电1小时,一年(以10个月计算)全校可节约多少度电?值多少钱?
      这时我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组数据展示在屏幕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学生们异常兴奋地计算起来,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全校一年可节约1452度电,值885.7元。可是我知道这些数据并不能对同学们产生震撼,于是精彩的场面终于出现了。
      师:假设我区有中小学60个,请计算一下1年全区可节约多少度电?值多少钱?
      学生们立即计算了出来:可节约97120度电,省53142元。我马上看见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张大了嘴巴,甚至“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么多啊!”我知道契机来了,及时问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该这样做,该那样做……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预设”与引导尤其重要,这些预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而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就此进行深入的探究,防止了学生探究问题浅尝辄止,确保了学生知识的升华,使学生拥有了尽量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显然和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分不开的。

    推荐访问:预设 课堂教学 把握好 生成 课堂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