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新中国60年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轨迹与特征

    时间:2021-07-09 20:07: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中国60年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制度经济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革开放后,制度经济学研究呈现两条主线:一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研究;二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引进、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产权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1-0065-04
      
      制度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60年正是中国制度经济学不断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演进的轨迹和成就。
      
      一、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侧重点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前,中国对制度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研究领域主要侧重两个方面。
      (一)国家理论问题研究
      一是对毛泽东一些思想的总结和评述。《红旗》杂志编辑部(1960)指出,毛泽东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在中国条件下革命发展的新公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许涤新(1965)认为,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总结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二是对社会性质的探讨。吴敬琏(1960)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目的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孙尚清(1961)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通过所有制等经济关系来体现。
      (二)社会制度演变研究
      吴江(1956)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过渡时期的作用及实行和平改造的必要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和平改造的社会条件等问题。吴敬琏(1960)认为,我国要经历一个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渐进的过程。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呈现两条研究主线。
      (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1 社会制度演变研究。苏绍智、冯兰瑞(1979)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这一时期要划分为若干阶段: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阶段。朱述天(1979)认为应划分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包括: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
      2 所有制问题研究。董辅礽(1979)认为,应重新考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政社合一”的所有制形式。刘诗白(1986)提出,公有制应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由集体所有制、联合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所共同组成的复合式结构。
      3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一是从总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卢现祥(1996)指出,马克思的理论从三个方面影响了新制度经济学,分别是: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影响、马克思重视制度分析把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的影响。于金富(2008)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的制度分析方法,本质上是制度经济学理论,而新制度经济学在其价值观、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等方面同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一致,但从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具体分析方法方面看,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二是从某一具体的理论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异同。伍山林(1999)认为在论证企业的性质时,新制度经济学偏重于强调交易费用,而马克思主义偏重于强调协作的作用。董全瑞(2005)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认为企业可以生产出剩余,而且对剩余的来源看法一致,但对剩余的分享的认识却不一致,并从资本主义制度、劳资关系、效率与公平角度分析了他们观点的区别。
      (二)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1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引进。我国引进的第一本涉及新制度经济学的专著是1985年勒帕日的《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其中,新制度经济学被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一部分做了简要介绍。1988年,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首次在中国发表。科斯创立了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1990年,科斯的《企业、市场与法律》引进中国,并于1992年修订为《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科斯提醒人们注意经济系统的特征——称为“生产的制度结构”。同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在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引入中国,较完整的表达了诺斯的思想。诺斯建构了包括激励系统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和影响人们对制度变化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独特的新经济史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产权理论的经典文献被先后引入我国。新制度经济学这些经典著作引进中国后,为中国经济学界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创新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现实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我国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重要贡献。我国在制度经济学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制度经济学四个核心内容的发展和完善方面。 一是产权与交易费用理论。在产权理论方面,黄少安(1999)认为,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确定了单一主题,有一套范式,即有相对统一的基本范畴,统一的分析工具或方法。在“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上,汪丁丁(1995)指出,交易费用作为一种成本,应服从“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的定义,但当一般均衡下对制度别无选择时,就不存在机会成本,也就没有交易成本,而这种结论直接动摇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根基。杨瑞龙等(1995)分析了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经济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阐述了市场不完善与机会主义行为及机会主义和交易费用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科斯定理的引申含义是产权制度的重要性。
      二是企业理论。关于委托人与代理人最佳合约问题,张维迎(1995)认为,委托人资格的安排是内生决定的,经营能力、个人财富和风险态度三个变量共同决定了将委托权赋予具有一定资产的经理并让其监督工人的劳动是最有效率的。周其仁(1996)则提出了当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集合起来才能生产时,对具有特殊性质的人力资本的激励就构成合约的主要内容,因而企业就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殊合约,进而批评了“资本雇佣劳动”的教条,得出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
      三是制度变迁理论。汪丁丁(1993)指出,如果改变体制的权力与获取体制变革所产生的利润的权力分属于两个独立的社会团体,那么两个团体的合作是制度创新的前提。

    推荐访问:新中国 轨迹 特征 制度 经济学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