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1-07-07 20:04: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习近平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开展习近平历史观进课堂,是东北大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契合中央精神和形势要求,对于推进高校“三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治国理政非常注重运用历史思维,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涉及社会历史问题的阐释和论述,形成习近平的历史观。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契合了中央精神和形势要求,回应了时代关切,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校园、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习近平历史观进“纲要”课堂的重要性
      (一)习近平历史观进课堂是高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历史观是治国理政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习近平历史观进课堂,是“三进”的重要环节,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格,也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方面和积极尝试。
      (二)习近平历史观进课堂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地位重要,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后,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与时俱进,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征。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于创新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习近平历史观进课堂是“纲要”课程教学中必须面对和回应的重要问题。从学科性质来讲,“纲要”是高等学校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历史课,具有历史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政治性,其中历史性是基础,理论性是灵魂,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核心。“纲要”课程具有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特点是有史、有论、有应用,强调“以史为据,凭史而论”,注重历史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注重对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运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历史观点和历史性论述,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佐证和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习近平的历史观教学。“纲要”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为习近平历史观融入课堂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可能。
      二、东北大学开展习近平历史观进“纲要”课堂的实践
      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开始将习近平历史观内容融入“纲要”课教学,最初是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将习近平的历史观点和历史性阐述逐步充实到教案中,在“纲要”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渗透,教学方式多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属于初级融入状态。2018年以来,随着对习近平历史观研究的逐步深入,尝试开展习近平历史观专题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启发思考、理论提炼、提升史观、启迪人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进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赋予“纲要”课堂新的生命力。
      (一)梳理教学内容。开展习近平历史观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对习近平历史观进行梳理,将其直接纳入教学内容。我们首先开展习近平历史观研究,深入研读大量原著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在充分借鉴参考国内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厘清习近平历史观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条件及理论渊源,从关注历史本体发挥历史功用、突出历史主体坚持群众史观、学习历史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深化历史研究探寻发展规律、维护历史公正增强忧患意识、借鉴历史经验指导社会实践、顺应历史潮流体现社会担当等八个方面,概括出习近平历史观的理论内涵[1],突出习近平历史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理论特征,同时指明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并形成相关学术成果。一段时间持续开展的习近平历史观研究,为推进其进“纲要”课堂,特别是开展专题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支撑。
      (二)完善教学设计。经过多次研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求,学校决定深入开展习近平历史观进“纲要”课堂。在思路上,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作用,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核心是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目的是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方法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课堂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运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倡导探究性学习、参与式教学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學质量和水平,进而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进课堂教学模式。
      (三)明晰实践途径。一是把习近平历史观同“纲要”教材现有的内容结合起来,注重把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讲解和历史观点的重点阐释结合起来,实现融会贯通,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二是把习近平历史观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握当前学术界对于习近平重要历史理论、历史观点和当前推进治国理政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动态,并将这些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三是把习近平历史观教学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教学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把习近平历史观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困惑结合起来,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五是开展习近平历史观专题教学。对习近平历史观问题进行整合,按照其框架和理论逻辑设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讲授,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了解习近平历史观的思想内涵,整体认识把握其理论体系,实现理性认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积极引导其社会实践。
      (四)开展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体现教学的导向,既是教学管理的“指挥棒”,又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晴雨表”。近两年评估结果显示,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发挥“以评促改”的作用。
      三、工作反思
      东北大学推进习近平历史观进“纲要”课堂,尚处于探索阶段,工作中有以下反思:
      (一)用学术讲政治。要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筑牢理论功底和政策功底[2],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严谨的学理分析,讲清讲透习近平的历史观的本质精髓及蕴含其中的逻辑关系,讲清历史和现实的重大关联,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政治理论性。
      (二)种好课程“责任田”。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是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通过开设习近平历史观教学专题教学等多种方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不仅可以实施,而且大有可为。
      (三)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是教育的首要步骤,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推进习近平历史观进“纲要”课堂:一是把握关键点,重点回答习近平历史观讲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讲及怎么看、怎么办等理论和现实问题。二是找准落脚点,运用这一理论,直面解答学生个人成长问题及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问题的问题[3],并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三是找准切入点,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于桂荣,秦书生.论习近平的历史观[J].学术论坛,2017(4).
      [2]刘维.筑牢“用学术讲政治”的功底[J/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
      [3]韩喜平,张梦菲.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

    推荐访问:历史观 政治理论 融入 课教学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