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内化论视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论析

    时间:2021-07-07 12:02: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关键。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内化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分析,并从内化论视域中探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内化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朱千伟,硕士,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上海 20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8-0034-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网络化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自我意识的构建活动,那么学生主体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素质,其间无疑包含着一个由外到内逐层深入的内化过程。本文拟透过内化理论的视角,认清内化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关系,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路径探析。
      一、内化前提——准确把握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现实的能力,是作用于自我本身的意识状态。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发展将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等,也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基础与前提,充分利用自我意识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知包括学业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等,高职学生在学业上成绩较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长期家长、教师的对比、批评教育下,“习得性无助感”成为高职学生主要问题之一。自我认同感主要体现在个人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方面,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大多都经历了高考的失败,故大部分学生自卑感较强,自我否定。自我调控能力体现在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高职学生在自我调控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大学生经历青春期“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的理性意识增强,行为过程中也不会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社会行为规范及内心自我价值体系要求自己。故本文从自我心理结构理论角度分析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期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提供有效的措施。
      二、内化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内化”一词最早是由杜尔克海姆等人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派提出的,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内化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内化的主体,内化论强调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回顾我们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特别是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很难采用对话式或启发式教学方法,导致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训诫的客体地位,压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独立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现主体思想道德境界为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关键因素是将外在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的心理品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指标,即外在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认知结构中,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可见,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内化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自我意识是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心理基础。“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发展既不是教师课堂上的单向灌输,也不是学生自身内在“种子”的自然生长,而是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能动建构。
      自我意识在教育实践中的三种具体表现为:期望效应、归因效应、内省。在教育实践中,讲究自我意识的启发和引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桑标、程渊认为,自我意识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充分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教育内化的实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德”始终被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德”方面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自我意识更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高职学生能否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自我意识结构中的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认同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着眼于研究自我意识的特征,从自我意识角度,探讨如何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效果。
      3.情感是内化的决定因素,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催化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知识传递,而且也有情感因素的信息交流,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注意是第一步,能否将相关知识内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情感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加籍华裔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在《教与学的心理学》一书中开卷明义阐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说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正如《雍也》篇中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认为,学生的正向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人本主义心理学著名代表罗杰斯,十分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学习本身就应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为此,他们提出了智能和情感之全人(Whole person)学习的概念。可见,情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要素,情感是思想内化的决定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做到知情交融。

    推荐访问:视域 内化 政治理论 高职 课程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