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国际艺术展览交流中的项目策划与运营

    时间:2021-07-02 20:0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展览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深入,高品质的项目策划与运营将对此产生推动与提升作用。如何实现国际机构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如何向国际观众传达策展理念,如何使项目具有持续性和延展性,从而达到展览交流的理想效果,赢得国际尊重,培育木本项目,建构中国艺术的国际话语体系,在现阶段显得尤为迫切。
      一、“知己知彼,精诚所至”——有效实现国际机构合作
      国际艺术交流展览的立项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官方项目包括中外领导人互访期间所配合的文化外交活动、中国与各国政府间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备忘录、互办文化交流年、纪念两国建交等框架下进行总体规划的文化活动等,也有政府支持参加的国际性重要展览及自创品牌活动,例如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欧罗巴利亚艺术节、“欢乐春节”“感知中国”等系列文化活动。民间项目则更为侧重个体宣传效果与市场接受度,例如各地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以画廊为幕后推手的艺术家群展或个展等。国外来华展览遵循外交对等原则,进行与出国展览同级别、同规模的展示,或受到基金会等赞助方的支持,来中国进行单向推广。
      由于艺术创作现状、运营模式、管理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有所差异,目前中外艺术机构间的合作往往不能立即实现无缝对接,而需要磨合与沟通的过程,知己知彼,熟悉彼此的诉求和目标。以欧美艺术体系运营机制为例,我们首先应对其中的赞助制度、税收抵扣制度、机构管理决策的董事会制、基金会制、艺术基金运营模式、画廊对艺术家的培育机制、艺术博览会、机构艺术品收藏制度、捐赠制度、会员制、百分比艺术政策、公共艺术的概念、艺术品消费习惯等有所了解。而对于国外艺术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更应加以研究和借鉴。以一座中型美术馆为例,一般由主要赞助人组成董事会,负责进行基础的捐助及筹款,并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任命。馆长以下往往分为典藏部、策展部、会展部、法律部、媒体公关部、拓展部、衍生品商店部以及行政、财务、保安等配套功能性部门。展览项目确立初期的谈判尤为关键,涉及展览主题、内容、档期、规模、人员、预算、影响力预期等,需全面评估得失,必要时进行据理力争、协调协商,并对法律协议的条文字眼进行仔细推敲。在随后的展览策划实施过程中,策展人或项目负责人将与前述各个部门均有交集,进行大量细致具体的沟通协商工作,而细节中的经验与知识是专业度的体现,应不断学习、积累和更新。合作过程中应始终秉承诚恳和相互谅解的态度,双方中任何一方遇到问题时,都应共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合作奠定善意和良性循环的基础。
      以笔者就职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为例,其旗下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迄今中国唯一拥有全球艺术展览业务的文化机构,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向中国引进世界文明为宗旨,承办各类重大国际交流展览数千起。近年来,中展作为主承办单位相继举办“中华五千年文明展”“中国文化大展”“东亚油画的诞生与发展”“赴法中国文化季”“赴德国柏林亚太周”“赴印度中国文化周”“中国国际美术年”“中日文化年”“中韩文化年”“中法文化年”“中土文化年”“中埃文化年”等国家重要文化活动,并成为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的唯一承办单位,还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组委会、比利时欧罗巴利亚组委会等国际知名文化组织以及古格海姆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些国际性展览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立项谈判到最终的展览实现,无一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沟通,与国际合作方进行各个层面的切磋与磨合,以敬业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获得尊重,信任和支持。
      二、“因地制宜,润物无声”——面向国际观众传达策展理念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充满期待。事实上,由于美育基础的薄弱,艺术管理机制的有待完善,以及对策展这一全球新兴行业的理解偏差,如何从逻辑结构、文本、展品到视觉呈现完整系统地策划一个展览,特别是面向国际观众清晰到位地传达展览理念,使观众充分理解、享受展览并获得共鸣与启示,以达到策展与文化传播的预期,是值得我们持续深入探讨、不断推进的课题。
      目前国内策展水准参差不齐,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是策展理念有一定局限。例如一些舶来品艺术观念被直接套用或断章取义,不能直接转化并契合本土艺术创作状况;过分强调艺术理论在策展中的作用,脱离对艺术作品本体的观照,或过于强调观念的贯彻,而忽视对视觉载体的甄别选择;以急于求成的心态进行判断、归纳、贴标签、下定论,脱离艺术创作的自身规律;过于服从于出资方意志,缺乏教育引导的勇气、学术责任感和视觉判断力;缺乏前瞻性和长远的展览规划,项目缺乏延续性和累积效应,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品牌的流失。二是在国际上失语或被误读。由于忽视各国文化之间语境不同,价值观不同,关注问题的焦点不同而导致的思维模式差异,从而达不到有效阐释;限于外语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的障碍,导致言不由衷,表述不到位;缺乏叙事策略,表达含混不清,无法吸引观众;缺乏自信或过于自大,策划思路不够周详,生硬罗列展品,强加于人;习惯于自说自话,不能够主动出击,导致展览仅限于在华人圈闭合式传播。三是忽视视觉呈现,未充分考虑空间的规划与展陈的细节,设计制作不到位,风格与内容不统一,或展陈形式较单一,仅止于罗列式“挂画”。四是项目管理专业度不够,体现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衔接不紧密;配套活动的设计不够丰富;衍生品开发忽视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环节,成品品质不高;公关宣传缺乏整体规划,浅尝辄止;项目人员日常素质有待提高,专业度与积极性不够等。五是技术缺失,例如不熟悉展品交接手续及布撤展要求,展览文本的外文表达不到位,展品标签注解不详细等。解决以上问题还需假以时日,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支持策展人才与展览项目管理人才的成长成熟。
      参照国内外策展的成功案例,可以概要梳理出策展的几种思维模式,例如:理论先行,典型的展览如著名学者高名潞先生2009年策划的“意派/世纪思维”当代艺术群展,以“意派论”作为理论架构,展品作为理论的视觉注脚;主题展,如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每届由总策展人或艺术总监确立一个兼顾时代性、哲学与社会学思潮的议题,由各参展团体通过作品加以不同诠释;学术专题展,如以艺术语言门类为划分的实验艺术展、新媒体艺术展、版画展、摄影展等,探讨学术发展动向和新现象;时间线索的展览,以历史发展脉络、阶段性发展或编年作为顺序的展览,如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0年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2011年举办的“中国影像艺术20年”大展等;逻辑叙事线索的展览,如中國美术馆魏祥奇先生2017年在东京画廊策划的“云深处:新朦胧主义四人展”,通过作品的逻辑关系营造空间,形成层层递进的观看体验;群展,如中央美术学院刘礼宾先生2015年在寺上美术馆策划的“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展,共分为13个单元,共有62位艺术家参与,240余件作品参展,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个展,如艺术家的阶段性创作成就展、回顾展等;以年龄作为划分,如由正观美术馆发起的“青衿计划”青年艺术家群展等;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博览会,富于故事性的文化类综合展览等。策展思维模式决定着展览内在逻辑结构,进而通过展品的视觉语言、空间与展陈的合理设计构建起展览的外在风格面貌,使之内外坚实完整。

    推荐访问:运营 展览 策划 项目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