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英美海上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1-06-27 12:01: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英美海上霸权的转移,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英美海权之争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美国海洋资源的支持下赢得了战争,而美国也在二战中崛起为世界最大的海权强国。战后英国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将海洋霸主地位让渡给美国,并通过借助美国力量成功地维护了英国海洋大国地位,由此也进一步深化了英美特殊关系。
      【关键词】海上霸权转移,英美海洋联盟,借力美国,英美特殊关系
      【中图分类号】KI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4—0053—06
      一、英美海权之争的和平解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海权竞争空前激烈。这一时期,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拓展海外殖民地,表现出强劲的海上崛起势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英国的海权优势面临德国等后起海上强国的严峻挑战。
      同英德围绕海权问题矛盾日益激化相比,这一时期,在布尔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英美亲密关系却不断得到加强。英美通过协商解决了委内瑞拉危机,英国从美洲的撤退换来了美国的战略支持,美国的友谊对于这一时期陷入空前孤立局面的英国而言弥足珍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海上崛起势头,英美友谊进一步升温,这种升温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英国对美国海上价值的认识。英国海军大臣索尔兹伯里将美国形容为“大海那边的亲人”,并将英美两国看做“盎格鲁-撒克逊自由和文明的共同继承人”。索尔兹伯里认为,对于大英帝国而言,同美国发生冲突是莫大的罪恶。有学者认为,英美特殊关系实际上发端于此,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英国臣服于美国的海洋优势之下,遵从美国崛起的历史趋势,并期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从中获益。
      而另一方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海权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作为国际政治舞台的后起之秀,相对欧洲列强仍然弱小的美国也期望借助英国的海洋优势实现其大国抱负。19世纪末的美国学者指出,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缺少殖民地以及可以同欧洲列强相抗衡的海军舰队的国家而言,只有加入由英语国家组成的“不列颠联邦”(TheBritannic Confederation),才能避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沦为“后排国家”(back-seat)。换言之,在列强瓜分世界的“丛林时代”,美国要积极构建英美联盟,而这种联盟最直接的价值就体现在海洋方面。不过,美国在未来的英美联盟中的义务是有限的,它必须确保自己不因为英国而被卷入欧洲大战中,但可以在战争中对英国保持“友善的中立”(friend-ly neutrality),并能通过保证美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对英国友好的中立基地安全的方式,为英美联盟作出贡献,即协助英国确保其在战争中海上交通线的安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为争夺战后世界海上霸权而一度剑拔弩张,对于英美之间爆发海上战争的各种猜测一直不绝于耳。实际上,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已经就海军问题进行了一场“巴黎海战”。不过,尽管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态度强硬,甚至扬言不惜为扩建皇家海军舰队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但这显然只是一种色厉内荏的政治恫吓,英国人实际上并不具备同美国进行海军竞赛的财力。1919年6月,英国海军部计划建造21艘主力舰以彻底压倒美国海军的1916年计划,但财政部却告知海军部最多只能建造15艘主力舰,而且在1920---1921财年中安排的造舰数量还将进一步削减。此外,英国人在感情上也不相信会同美国开战,特别是在刚刚经历一场史无前例对战争浩劫之后,虚弱的英国更渴望得到美国的友谊和支持。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贝蒂的观点代表了英国政界的主流看法,即认为美国是一个同英国在血缘、语言和文化上一脉相承的国家,英美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抱有共同的理想。在贝蒂看来,面对美国强劲的海上崛起势头,英国最明智的作法是推动英美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与美国进行代价高昂的海军竞赛。他强调:“不仅仅就经济动因而言,也从全世界英语国家结成强大的统一体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整个海军政策都不可避免地要向同美国缔结同盟或协约的方向发展,大英帝国应该与美利坚合众国携手推动和平事业,增进友谊,互惠互利,共享繁荣。”作为参加华盛顿会议的英国代表,贝蒂的这番表态说明了英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基本立场,即争取同美国就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达成谅解,以务实的态度推进英美海军合作。
      1922年2月6日,英、美、日、法、意五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这一条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全球海上霸权走向终结。保罗·肯尼迪就指出,这一条约意味着“几个世纪以来皇家海军第一次公开宣称它仅仅满足于海上平等地位,而不是海军霸权”。英国政府也因为签订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而饱受批评,包括前第一海务大臣威姆斯在内的一批英国海军高级军官都相信,即便陷入同美国进行的海军竞赛的漩涡之中,英国仍然必须捍卫自己的海上优势。实际上,华盛顿会议和《五国海军条约》对英国而言并不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失败,相反它却是在现实情况下英国所能取得的最好结果。英国已经认识到,美国的工业潜力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它在海军力量方面超越英国只是时间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实也证明美国有能力建立强大的海军舰队控制大西洋。英美海军合作实际上是19世纪以来的英美合作的又一反映,它体现了英国一贯的务实外交风格。英国利用它娴熟的外交技巧,在经济实力和海军实力都日益衰落的情况下,为本国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安排中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如果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大的敌人是德国,英美接近是为了共同对付德国的话,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英国海权构成最大威胁的则是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日本海军,因此英国选择在主力舰比例上向美国让步,既是对美国实力的认可,又是希望借助美国遏制日本在太平洋扩张势头的战略构想的体现。正如著名学者爱德华·卡尔所言,华盛顿会议和《五国海军条约》“或多或少地是英国有意识的要求,希望在管理世界事务中与美国享有同等的伙伴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英国政治家一再重提这个要求”。

    推荐访问:霸权 英美 海上 考察 转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