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揭开被西方遮掩的历史] 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

    时间:2020-07-15 07:17: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03年冬,巴黎峭岩出版社(Editions du Rocher)推出贝尔纳・布里泽(Bernard Brizay)详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历史专著《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圆明园》(LeSac du Palais d’Et é, SecondeGuerre de l’Opium)。作者在40多种当年记述和个人回忆录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事实,勾勒出中西交往史上一段火与冰的冲撞。他以严谨的冶学态度列举事实,不回避亦不歪曲,让读者了解19世纪后半叶英法殖民者如何用枪炮、毒品敲开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竟互使用强盗手段掠夺中国国宝,烧毁了世界奇迹园林的事实。
      作为这方面的第一个西方知识分子,布里泽以感人的正义精神,揭开了西方政界,乃至文化界人士始终未予正视的一段往事。他毫不犹豫地宣称:“英国是第一个麻醉毒品贩卖国”,“圆明园被洗劫,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心灵创伤,就同1871年普鲁士入侵法国,将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一并摧毁那般无法愈合”。希拉克总统读完他的著作后表示:“我欣慰地看到,一位法国作家为澄清我们共同历史上的片断作出了贡献”。布里泽先生的专著出版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应,各家报章杂志纷纷评论,称赞作者精神可嘉,文风高尚。
      为此,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布里泽先生。
      
      “可耻的行径”
      
      记者:这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摧残文明的见证,是英法侵略者在19世纪留给中国人民心灵深处不可磨灭的伤痕。在中国,这段历史妇孺皆知。西方却极少有人触及这段历史,您是个例外。
      布里泽:1979年,巴黎吉美博物馆(MUSEE GUIMET)“东方之友”俱乐部组织了一次中国之旅。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地喜爱上了中国。在过去25年里,我已先后12次访问中国。过几天,我又要去北京和西藏等地访问。
      其实,我对中国的兴趣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尤其对中国的艺术感兴趣。去中国之前,我参观过很多大博物馆。在巴黎,当然有以收藏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见长的吉美博物馆。在伦敦,我去了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皇家博物馆。美国纽约、洛杉矶、波士顿、旧金山、丹佛尔等地的博物馆也都收藏着大量中国艺术品。
      我去中国,首先是中国璀璨的艺术吸引了我,使我对中国充满激情!
      有一次,我在北京参观颐和园后,又来到圆明园。我看到的是一大片废墟。北京市民周末喜欢到这里郊游、野餐,或泛舟湖上。在圆明园这片遗址前,我暗自说,这曾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干的勾当,真可耻至极。身为法国人,我感到耻辱。
      
      “揭开被西:方遮掩的历史”
      
      布里泽:回到巴黎,我想了解更多有关圆明园的历史,开始查阅有关图书资料,我马上发现,关于圆明园的书籍微乎其微,可以说没有一本专著。我就想,我为什么不可以写一部有关圆明园的史书呢?!
      记者:您;乏哪一年开始着手准备的?
      布里泽:2000年。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历史,人们情愿忘记它。当时,别说是法文版的相关书籍,就是英文版的也没有。有的,也是庆祝“胜利”、自我吹嘘的文字。我不明白,如此可耻的行径,有什么好标榜的。读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英、法联军1860年洗劫,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
      记者:您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您说对圆明园的毁坏,相当于同时毁掉凡尔赛宫、卢浮宫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总和。
      布里泽:我丝毫没有夸张。试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放眼望去,上百座中式建筑,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其中大部分为木制结构,还不算根据常驻乾隆皇帝宫廷里的西方神南提供的18世纪图纸所修建的欧式建筑。还有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多年积存的贡品,数以干计的玉石、瓷器,成吨的丝绸,精美绝伦的古董,历史要追朔到11世纪,很多皇家图书馆里的绝世之作毁于大火。这是一个文明被截肢的痛苦记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创作过程。您是从何入手,又是如何找到这些史料的呢?
      布里泽:我刚才说过,当时没有现成的书籍。这就需要我找到那个时期的文字材料,即当时的军人、外交官、翻译等在远征开始前后,或远征期间的文字记录。我用了两年的时间,将这些材料汇总。其中既有法国人写的,也有英国人写的,但英国人的文字记录不如法国人多。
      我很幸运。15年前,我不可能完成此书,这要归功于英特网的使用。我在网上找到了大量的英文文字材料,购买下来使用。要知道,其中的很多文字材料是1860年、1861年、1862年的,距今已有140年的历史,稀少昂贵,但通过英特网,我获得了它们。
      记者:当然,尤其是这些有关历史事件的材料。有没有描述洗劫圆明园的细节资料?
      布里泽:有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您的问题很有意思。在当时,不论是法国军人,还是英国军人,都喜欢淡化这段历史,英国人尤甚。他们经常说,“噢,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拿的都是些小玩艺儿,不值几个钱”。
      但是,也有记录了相关细节的人。法军翻译官德里松伯爵就是一位。他在其《翻译宫手记》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发生的事件。德里松当时为法军指挥官莫托邦作翻译。
      我认为,我的《洗劫圆明园》一书是一部上乘之作,因为,里面的材料都是第一手资料,是当事人的手记。为查阅资料,我多次去英国,在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图书馆查阅了有关文字材料,还看到一些由英军带回的实物。不过绝大多数收藏是看不到的。
      记者:您的著作结构紧凑,行文流畅且比较易读。您似乎对“远征军”的准备阶段比较有兴趣,因为这部分您用了近250页的笔墨。
      布里泽:我是历史学者,又是记者,要用新闻记者的笔触,严谨地表现历史事件。这本书比较厚,有800多页。我向出版社交稿时,还担心不能通过,因为,当时合同上写的是400页。出版社负责人看后没有提出异议,反而觉得这本书可读性比较强。
      我确实在远征军抵达北京前的准备阶段上用了不少篇幅。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很有意思。当时英国军队有1.2万名官兵,法国军队有8000名。法国人从土伦港出发,首先攻占了上海。
      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目的略有不同。英国人利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用以支付其远征费用;法国人前去是要向中国派遣传教±,向中国人布道。
      记者:法国人向来给人以布道人的印象。
      布里泽:不错。这一点很有意思,英国人前去是为了钱、为了贸易;法国人则理想化得多,他们的厚望,是要让中国人分享西方文明和天主教。
      记者:您在书中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朝廷拒绝西方人进入的原因。
      布里泽:中国的皇上自称“天子”,是世界的中心,是王中之王,其他民族只是其臣民,而且特别鄙视野蛮人。确实,英法联军就是一帮野蛮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同野蛮人一般。不幸的是,这些野蛮人手中有枪炮,更懂得战争。这是一次帝国主义的殖民远征,是以强凌弱的强盗逻辑。法国人,特别是英国人从中国那里夺取了大量的钱财和物品。这是莫大的丑闻!
      
      建议总统归还“四十景观”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用词上的变化。您刚才既用了“掠夺”来的物品,也用了“带回”来的物品。是不是还存在着某种怀疑,我不是指您而言,而是讲在法国的博物馆专家们的意识里。现在有了国家遗产和世界遗产之说。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噢,这属于世界遗产的范围”。
      布里泽:这个问题间得好。如果您遇到法国的博物馆的专家们,他们会对您说这是战利品。我认为,这就是掠夺。专家们有可能心里也这么认为,但不好对您这么明说。
      记者:听说您最近上书希拉克总统,希望法国方面能将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珍品“圆明园四十景观”归还中国,能介绍一下信里的主要内容吗?
      布里泽:确有其事。我是今年八月份写的信。我在书中第419―420页也提到了这一绝世珍品。这些丝绸诗画出自18世纪的两位中国艺术家之手,主题是昔日圆明园的四十个美景,是唯一能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作品。1860年,杜班上校将其从中国抢来,并于1862年2月卖给德鲁欧拍卖行。最后由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这一绝世之作。
      记者:您这本书上市后,读者的反映如何?
      布里泽:我听到的都是赞扬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书中的内容提出过质疑。读者认为书中的内容诚实可信,有的读者给我来函,以为我的祖父一定有这方面的大量档案。田选自法国《欧洲时报》网络版
      责编:潘天翠

    推荐访问:遮掩 揭开 历史 揭开被西方遮掩的历史 揭被西方有意遮掩的历史 直书西方掩盖下的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