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

    时间:2021-06-27 04:00: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从人和人的关系中划分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依据马克思的人性论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客体主体性培育的必要性,同时依据马克思人性论的思想,认为主体性、自然性、社会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从客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对主体制约及主体性本身探讨客体主体性的培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主体性 人性论
      
      一 客体主体性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与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有所不同。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是从人和物的关系上划分的,是指人类活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无疑也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赋予对方以自身的规定性,或者说按照主体的要求去努力塑造对方。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划分的,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划分的,准确地说,是从人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与被作用、教育与被教育的相互关系上来划分的。那么,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对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受动性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对象的客体,必然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施加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影响;受控性是指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主体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可塑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影响和塑造下,思想行为发生主体所希冀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具有主动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物质客体的根本特点之一。正是由于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接受教育,因而只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是人, 具有能动性,因此要重视客体主体性,其必要性在于:
      (一)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客体主体性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与动物区别和分野的根本所在。“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征”,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将马克思所谓人的“类特性”进一步具体化:“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都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动物生产只能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能够依赖“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有目的、有意识的阶级斗争、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在改造对象世界中获得自身发展的自由。人在世界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了理性和意义需要,从而具有了为自身立法实现自身发展和超越的需要和可能。它是活动主体在“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特征对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人格是人的主体性在主体身上的集中表现,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资格。马克思历来主张把人当作人、当作主体来看待,反对蔑视人,只把人当作某种“手段”。马克思关于人的主就获得正常发展的具体个体而言,人的类思维的代际传递使之成为特定的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使其能够“自由”“自觉”地将自己本身、自己本身的生活及生命活动当作意识的对象,能动地掌握自己的生活、支配自己的活动。
      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其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实现中又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是在外在的价值引导下借助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努力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教育者所传导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能否被接受,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是因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其能够用理性审视自己的动机、愿望、需要、意图,并通过外在于自身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心的法则,把社会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把各种道德规范逐渐从他律转化为自律。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性使其在承认社会规范合理性的基础上能够视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而非异己的约束力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能否得以实现,客体主体性的发挥起关键作用。
      (二)客体主体性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启发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实际上也就是要培育人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应当具备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之充分认识自身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高度自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在地包含着要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在教育者的教育影响这一特殊外因作用之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受教育者则是其自身思想行为的主体,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其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必须着力培养和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主动地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以主体的姿态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塑造自己的思想品德。再次,从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来看。由于现代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信息纷至沓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建立,人们只要打开计算机,就可以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注重培育人们在接受环境影响和思想信息方面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着力培养人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总之,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
      
      二 客体主体性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其中人的自然性是人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主体性是人性力量的外在表现。忽视或割裂哪一种属性,都是对人本性的异化和歪曲。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主体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的自然性特征反映为人的生理性需要和物质性需要,它总是受到社会性的制约,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下才能满足;人的社会性特征反映为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它必然受到实践关系、自我实现能力的制约;。人的实践性需要和人的自我实现能力,必然受个体生理机能前提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要考虑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对其主体性培育的影响。主体性的培育要考虑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制约。

    推荐访问:主体性 客体 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