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文环境及其构建

    时间:2021-06-23 16:01: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提出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文环境,探讨了按照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需要进行人文环境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素质 人文环境
      [作者简介]孟庆湖(1970- ),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师范部党总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4-018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本身所具备的研究性和学术性,决定了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创设的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作为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其他不可替代的教育影响和教育力量,极大地影响到大学造就的人才质量,影响到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素质的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概括地说就是创造发明的能力。它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创新意识是指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人格是指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创新思维是指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和变通性。创新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创新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敢于实践的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文环境
      1.大学理念。大学理念是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的概括性论述,是大学文化中最稳定的要素,反映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引导着大学前进的方向,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能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首先取决于这所大学的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它决定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并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没有这样的使命选择,大学就不会有敬畏科学、忠诚科学、信服科学、遵循科学、探索科学、发展科学、维护科学的定守,就不会自觉坚持和守护大学的学术属性和办学原则,自觉保护学者、学生对专业对学问追求的真正兴趣和热情,就不能期待大学培养宁静致远的学者和产生影响深远的原创性成果,也不可能培养出甘于做艰苦细致基础研究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学缺乏以科学为己任的使命意识,更没有将严谨治学作为研究科学的第一要务,校风浮躁自我,学风松懈散漫,科学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2.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和保护学术创造、知识创新、服务人类。“学术自由是大学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大学的生命就会枯萎”。学术自由能激发学者追求真理的灵感和勇气,促进大学学术的繁荣,推动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大学应该有一种能容忍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文环境。有质疑才有学术的生气、活力和创新,而这种学术质疑的勇气来自学生的自信和批判精神。学术规范是保障人人享有正当学术自由的准则。任何一个学术人在享受学术自由权利的时候都有尊重和保护他人学术自由和成果的义务。
      3.竞争氛围。激烈的学术竞争氛围会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而学术的良性和正当竞争才能产生优秀学术成果和作品。我国大学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不仅缺乏与世界优秀大学进行人才竞争的实力,更缺乏与之竞争的意识,即便在国内大学之间尤其是著名大学之间也没有形成竞争局面。学术创新同样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创新就失去了动力,还极容易诱发学术舞弊问题。唯有竞争,大学及其组织和成员才能有所突破和自我超越,才能激发出师生无限的创造潜力和创业潜力。
      4.人文关怀。创新的人文关怀是指大学的包容性。大学的包容性体现了“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博大胸怀和学术自由的大学原则,而且也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有利于学术发展、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一方面,要“兼容并包”,即各种学说观点的兼容并包、各种各类各派学者专家的兼容并包、各种思想的兼容并包以及对学生的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创新是艰苦的智力劳动,需要足够的精神支持乃至必要的宽容。必须要明确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培育一种包容天真的成年人、充满稚气的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文化。
      三、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文环境的构建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强化“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与大学精神。具体讲,一是在校园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图书馆、教学楼、学术报告厅等建筑的设计、命名、标语等体现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形成勤奋诚信的学风,感恩宽容的校风,治学严谨的教风,求真创新的学术风气,以及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和规范的学术评价标准以及严明的奖惩制度,杜绝学术腐败。同时要着力改革目前在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上存在的制度和文化障碍,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
      2.提倡教育民主,开展创新教育。教育民主就是对教育活动中主体、客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它具体表现在: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表现在对教师、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教育民主和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民主、自由、和谐等各种环境的长期的陶冶和熏染。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能形成创新的宽容氛围,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提倡教育民主就是要开展真正的学术争论,营造出有利于学术大师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学术环境。
      3.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现代意义的人文精神是指关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完美的精神,是对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尊重、关怀和弘扬,是人及人类体现自身尺度,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开展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自信、负责、合作、敬业、诚信等要素的独立人格。具体到创新素质培养上,就是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格,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折不挠的创新意志品质。高校要不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投入与发展,完善和加强人文素质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同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4.营造创新竞争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竞争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大学生创新评价制度、创新激励机制以及创新活动的开展。目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高校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但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还需要继续从创新评价制度和创新激励机制上下工夫,营造公平、浓郁的创新竞争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价值,让发自内心的创新激情燃烧起来,才会成为巨大的创新内动力,推动他们创新发展,获得成功。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高校要重视并积极思考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文环境构建,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参考文献]
      [1]秦继兰.也谈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
      [2]肖海涛.论大学的学术责任与学术自由[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3]陈玉祥.创新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初探[J].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2).
      [4]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物理,2008(2).

    推荐访问:构建 人文环境 素质 培养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