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1-06-23 00:00: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孔子德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德育思想可概括为: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修身内省与德育实践相统一的育人方法。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状况面临潜在挑战:对西方文化的推崇与对传统美德的淡漠;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的脱节;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为此,必须汲取孔子德育思想之精华,完善社会主义德育内容;借鉴孔子的德育方法,转变德育思路和方法;秉承孔子正人君子的育人目标,强化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关    键   词]  德育思想;孔子;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40-02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今天,我们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简述
       (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1]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2]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二)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
       “正”是执政者和从政者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中的道德标杆。仁与礼的结合、统一与和谐最终要落实到“正”上。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正治”,也就是孔子所谓的“为政以德”。孔子兴办私人学堂,传授弟子“六艺”“六经”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实施仁政的执政者。他把思想、文化、政治、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集中在“正人君子”上。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具备“仁”的境界并且以“仁”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君子”必须具备孝悌、忠义、恭、宽、信、敏、惠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他还进一步指出,培养“君子”言行的具体要求是“九思”“五美”“五耻”“三戒”“三患”等。[3]
       (三)修身內省与德育实践相统一的育人方法
       1.修身自省的方法
       修身自省是个人道德修养提升的最基本方法。在道德教化过程中,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努力与自我修养的作用,提出了“内省”“内讼”的基本要求。
       2.德育实践的方法
       孔子不仅注重从个体的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德育教化,而且非常注重外部环境对个人道德教育的影响,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初步建构起较为系统的儒家德育方法体系。首先,孔子提出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学、思、行相统一的方法。孔子的道德教育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它还需要受教育者躬身力行、付诸实践,由学、思、行构成学习和实践的完整过程。[4]其次,因材施教。孔子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因素,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特定的教育内容,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再次,循序渐进。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讲究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在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化和精神感染时,孔子认为要循循善诱,让受教育者在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地钻研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实现个体学习与社会教化的有机结合。最后,教学相长。孔子主张教与学相结合、师与生平等的教学理念,他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剖析
       (一)西方文化的推崇与传统美德的淡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思想的解放,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愈发频繁,特别是西方文化依附在对外开放的经济流、意识流和文化流中传播和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西方文化的传入,一方面,拓展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推动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盛行,严重冲击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推崇,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其淡漠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公德认识不清。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疏远,便是对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淡漠,是对历史、对文化以及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不能厚植于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未来确实令人堪忧。

    推荐访问:孔子 道德教育 新时代 德育 其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