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试析城市民族团结和谐社区的构建

    时间:2021-06-10 04:0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以及民族间人口流动的加快,多民族社区已成为东部地区城市社区的一种重要类型。日益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使得社区民族工作逐渐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而社区民族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加强组织统筹,找准定位、创新方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创新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社区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不断推动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意味着广大的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周期缩短,同时也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同样,少数民族人口也随着这股潮流不断向城市加速流动,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近几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居民呈现出多民族的趋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000万少数民族人口由内地向沿海城市迁移,从其进入城市的目的来看,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以进城务工、经商和学习为主。从我国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来到东部沿海地区,从农村牧区、山区来到大中城市,各民族之间交流不断增多,相互之间不断加深认识,成为我国当前民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各民族各地区人口不断地裹挟到城市化的洪流中,这使得城市居民的多民族性成为世界上大都会的特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其特点通常是有发达的多民族性,它给市民的全部文化习俗打上了烙印。”[1]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这一进程不断重构着我国传统的城市社区,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多民族社区——已成为我国城市社区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区类型。学术界一般将多民族社区定义为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或街道,亦即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或居住点。[2]
      少数民族人口的大量进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部分解决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居民多民族特性的日益显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率不断增大,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包容,不断磨合的同时,民族之间出现各种矛盾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局。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中的社会关系复杂,生活方式多样,呈现出“万花筒”特征,这也决定了在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特殊性。[3]因此,在城市社区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
      一、城市社区呈现多民族格局新特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56个民族在北京都有分布,北京已经成为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多,呈现民族多样性
      以北京为例,当前我国城市少数民族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多,少数民族多样性日益丰富的特点。从数量上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由过去的58.5万人上升为80.1万人,增长了36.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市常住人口的4.1%。在众多少数民族人口中,从数量上看排名前五位的少数民族人口依次为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土家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0.2%。以上各民族人口数量及所占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表1:各民族人口数量及百分比(单位:万人)
      民族种类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
      人口数量33.624.97.73.72.4
      所占比例41.9%31.1%9.6%4.7%2.9%
      从排名顺序上看,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排在前五位的民族顺序没有变化,但所占比重有所变化。[4]
      (二)各民族分布范围较广,居住“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明显
      进入城市社区之后,少数民族人口原有的文化、风俗习惯、产业特点等将他们在城市中以纽带的形式重新进行整合,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各个社区中广泛存在,然而又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5]
      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各区县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存在,并且在民族种类数量上十分可观,绝大部分区县少数民族数量都在30类以上,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数量仍在不断攀升。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少数民族数量最多,在两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类别已经达到55个。除此之外,昌平区、丰台区、西城区少数民族类别也在不断增加,最新数据显示,以上几个区的少数民族类别目前也已经超过50个。另外,顺义区、通州区、房山区、石景山区、东城区等目前也已经有4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种类。从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范围上看,呈现出多点、多面分布,分布区域广泛。
      从少数民族人口所在的功能区分布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又呈现出各自特点,2000年国家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在各个功能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规模、所占比重有所升降。如下表所示:
      表2:不同生态功能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所占百分比(单位:万人)
      生态功能分区功能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12.336.822.38.7
      所占百分比15.4%45.9%27.8%10.9%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 构建 和谐社区 城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