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论述社会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1-06-08 12:0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从理论上讲,实现善治目标是由良好的政府管理和良好的社会管理两个方面来决定的,所以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国家与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分析实现善治目标的不同阶段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共治理的内涵和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同时它们各有其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主客体及其侧重点。社会治理在治理国家中尤其是国家治理中关切公民利益的社会问题扮演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分析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目前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所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对提高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发展和公众自治意识提升中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社会治理 政府治理 公共治理
      一、梳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公共治理的内涵和特征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
      由治理理论延伸出来的 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共治理是善治理论的不同版本,分别强调在实现善治的目标上,需要步入的几个阶段。
      1.政府治理。
      1.1内涵。政府治理侧重于指政府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指政府在治理社会中不仅可以使用强制力的权力,还可以使用其他非强制力的手段和方法像市场监管、法律监督、文化价值、习俗观念等,目的都是更好地对与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1.2特征。(1)政府在政府治理的占主体地位,(2)政府管控社会事务。
      1.3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不仅通过法律,强制性、权威、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制度,文化、习俗等对社会进行治理。
      1.4依据理论有传统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侧重权力重要性的理论还有以政府为中心的理论来作为指导。
      2.社会治理。
      2.1内涵。社会治理主要是侧重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社會团体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倡导社会自治。主动地对一些社区单位或基层地区的一些公共事务中的社会问题进行管理,以实现人们的利益需求为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有序发展。
      2.2特征。(1)在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治理中作用很明显,地位重要;(2)由于社会群体多所产生的利益也多,所以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多;(3)参与治理方式多样化,通过平等、合作、协商、调节使多元主体都能够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达成社会共识;(4)目的是依法对社会事务中的社会问题进行协调和管理,实现参与主体利益最大化;(5)依据理论有加强公民自治能力的理论,维护公民权利的理论。
      3.公共治理。
      3.1内涵。公共治理是最靠近理想的治理阶段,是善治的前奏,侧重共治的价值。政府和社会利用权威来协同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公共问题,用平等合作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它强调主体多元,公共部门、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追求民主价值。
      3.2特征。(1)公共治理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社会在治理中占有同样的地位;(2)参与主体多,治理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其他一些主体像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都参与在其中、互动进行;(3)公共治理的权力涵盖的主体多,共同享有公共权力,不仅仅是政府,其他社会参与主体也拥有;(4)依据理论:各个利益主体以平等为原则共同参与的理论、主体不是单一的理论、加强合作、协同的理论。
      二、分析创新治理的现实误区
      1.行政管理方式落后制约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不先进和落后会增加治理的麻烦,并制约社会治理中许多发展因素的产生。由于受到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政府官僚倾向比较严重,高高在上,政府的机构庞大懒散,再加上行政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这些问题使政府管理方式在社会治理中取得成效较为困难。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原有的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政府已不能很好的调节社会各方的利益需要。
      2.公众参与治理和利益表达渠道不完善。社会治理的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目前的制度不够完善,提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表达渠道短缺,较少。多元参与是社会治理所强调的,能否保证参与是否见效,人们是否可以有效表达自己的态度,从目前情况和效果看,多元治理主体还是难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公民很难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不满,在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中需要较好的制度来支持,畅通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些方法,否则公众和社会团体就很难有效地通过路径来参加到广泛的社会治理中。
      3.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要想社会治理能够充分展现它的优势,发挥作用,物质保障、体制保障、财政保障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经济的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矛盾复杂,同时新的社会组织大量产生,如果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社会事务的处理就会遇到阻碍和麻烦,目前我国的机构设施、财力保障、物质保障、体制保障都较为薄弱,治理手段方式和技术水平低也不能充分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完善保障机制。
      三、提出相应的理论对策和路径
      1.提出相应的理论对策--社会治理。
      1.1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注重服务。在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中,政府没能很好的定位自己,把自己摆在一个全能的地位,认为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决定操办。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应该过多的关注到社会群体不能调节的事务,政府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的关键地方和薄弱环节,转变自身角色,服务社会。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社会管理要求政府将自己一部分权力和功能转移社会,贴近生活也许更能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治理体制建设上政府要体现一切是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人们的立场看待问题。政府需要改善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的能力尽量减少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干预。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是应重视竞争,同时还加强社会监督,来保证各种资源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有效配置。
      2.畅通公众参与治理和利益表达渠道。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从宏观上来,对社会管理成本降低,治理效率提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人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群体对自身的利益要求高,并试图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努力争取自身利益实现的最大化。利益表达诉求的制度性平台正在逐步形成,如阳光政府的建设、政务公开的实施、听证制度的展开,以及村务公开、信访体制的完善等。公民通过立法听证与行政决策听证,向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提出建议和意见,定期不定期地评测政府的活动,这些都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应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确定公民参与机制的制度化、法治化。

    推荐访问:社会 论述 层面 对策 治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