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略论建构生态型政府的必要性

    时间:2021-06-08 00:01: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生态型政府是在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生态行政学”理论迅速发展、世人生态意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为自觉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目标、新概念。建构生态型政府,对于发展政治文明、化解生态危机、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以及创新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型政府;政府范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6—0078—04
      
      当前,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传统的生态管理已经不能应对。随着建构生态型政府(或称之为“环境友好型政府”、“绿色政府”)呼声的日渐高涨,政府管理者与学者们加大了对“生态行政学”理论的探究力度,试图从中挖掘和探寻调适政府与自然的关系、破解生态危机的良策。加强对生态型政府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解读,无论是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问题,乃至于对指导政府生态管理的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生态型政府是政治文明现代发展的直接体现
      
      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政治生活而获得进步的历史过程和积极成果。学者谢庆奎认为,从结构维度上看,既可以说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与政治行为文明等,也可以说政治文明就是政治体系的文明,而“政治体系主要是指政府组织结构和功能、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作用以及价值观念等”。政府是政治体系的核心,政府发展是政治发展的主体,政府创新是政治创新的关键,政府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先导。提出并建构生态型政府,既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直接表现,又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展现,是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契合的典型反映。它必将推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步入更高境界,并为政治文明的理论研究拓展新的视野。
      政治文明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它的进步性,任何时代的政治文明都是伴随着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政治文明自身的意识、制度、行为等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改变着内容与形式。而进步性始终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范畴,从历史维度上看,我们又大致可以将政治文明划分为古代政治文明、近代政治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它们又分别与农业社会文明、工业社会文明和后工业社会(生态社会)文明相对应(详见下表)。生态型政府以“生态优先观”为其根本价值取向,致力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性和谐,积极履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职能,既要追求政府发展行政的生态化,又要追求政府行政发展的生态化,这种政府范式既是政治文明发展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也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个现实过程。毫无疑问,提出构建生态型政府,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纳入到政府的责任与行为之中,是当代政府执政理念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当今世界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大趋势。
      政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现实关系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在各种因素或变量中,自然环境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也许是最为基础的,因为从根本上说,协调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关系是解决其它社会关系的首要前提。也可以说,政治文明发展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政治文明发展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自然性矛盾,理应成为政治文明发展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不足就是没有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这种矛盾。因而,服务于工业文明社会中的政府主要是一个“非生态”甚至“反生态”型政府。在人类迈向后工业社会之后,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型和发展必然伴随着对生态型政府的新理念、新目标的呼唤。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只有倡导与建构生态型政府,才可能有效地应对自然生态危机的威胁,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使政治文明的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加具有生命力。
      
      二、生态型政府的建构是化解生态危机的迫切需要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一部经济与资源此消彼长、社会与自然盛衰交替,充满了二律背反规律的历史,而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把这一发展悖论放大到了极致。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不断衰竭和生态危机的持续显现,自然环境这一人类生命支持系统已脆弱到无力承受经济、社会的重负。高小平指出,生态问题的全面升温,突出表现为“三化”,即“政治化”、“全球化”、“内部化”。所谓“政治化”,是指生态保护的层次由经济、社会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由各国的内政问题日益演变为国际政治问题。所谓“全球化”,是指生态保护的意识已由局部走向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或公民能置身生态危机之外。所谓“内部化”,是指生态保护的动力正在由外部压力转为内部机制,即通过有效的政府管理实现“生态公共产品化”,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态成本内部化”。从长远考虑,生态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但现实中,部分政府及部门在环境政策时对GDP数字的盲目追求忽略了生态的因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比任何国家都更为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如上文中所言,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纳入到政府的责任与行为之中,是当代政府执政理念发展的新趋势。众所周知,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各种问题深刻而普遍,它既不可能仅靠科学技术来解决,也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法则得到解决,其全局性、综合性、历史性、长期性决定了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公共问题,必须由政府出面,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设计公共政策,履行公共职能,加强公共管理,才有望得到解决。因此,现代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理应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责无旁贷的最重要的主体。而生态型政府就是要求当代政府为了应对日渐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进行自身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正是从生态型政府的这种创新与发展的意义上,我们断论,生态危机及其解决已经为现代政府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新的源泉,它必然呼唤政府管理步入更高水准、更高层次,生态型政府的构建就是政府对化解生态危机呼声的理性回应。
      
      三、生态型政府的建构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
      
      早在1972年6月发表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就已明确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一方面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的责任。”诚然,“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审视是一国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但从长远考虑,生态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然而,政府在实际制定各项政策时往往仍以经济指标为中心,对GDP数字的盲目过度追求忽略了生态的因素。时至今日,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9月24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年)》显示,2006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

    推荐访问:略论 建构 必要性 生态型 政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