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1-06-01 16:0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政协制度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其理论从无到有,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局部走向全国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从历史发展角度对第一届政协召开前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及政协会议召开后所起的历史功用进行考察,对于发挥新时期政协政治协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 民主党派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基金项目】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建国初期政治协商制度的演变”(wzy201504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15-02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最终取得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注意加强和各民主党派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进行革命。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使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建国初期处理中国复杂社情民意的必然选择。
      本文拟就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前后历史进行梳理,并做简要分析,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
      一、政治协商理论历史发展考察
      1.政治协商理论从无到有的突破
      政治協商制度理论是马克思政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实践的创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统一战线和政党理论,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必须团结一切革命力量,联合其他政党和阶级为目标而共同奋斗”。列宁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指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结合本国国情,以统一战线形式广泛团结民主政党进行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力量非常弱小,还没有能力单独领导革命,必须联合工人、农民商人、各类社会团体,共同进行推翻封建主义的斗争。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关于“统一战线、政党合作”最早探索,孕育着政治协商会议发展的种子,政党协商理论在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
      2.政治协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好局势被国民党破坏,革命统一战线被迫中断,政党间的合作也由于斗争形势的加剧停滞不前。但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下党派间的争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对抗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同时,中国共产党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必须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斗争。为了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要求在各级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三三制”政权实现了政治协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为建国初期各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协商会议积累了经验,为第一届政协的筹备和召开做了实践的准备。
      3.政治协商从局部到全国的发展
      抗战结束之后,中共及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在重庆针对未来中国的前途问题进行了协商,虽然过程崎岖,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随后,决议成果被国民党蓄意发动的内战和镇压民主的惨案破坏,击碎了民主党派对国民党的最后一丝幻想。张澜、黄炎培等民主党派人士公开表示 “今后重要主张必先与共产党协商”,民主党派开始加强与中共合作。1948年5月1日,毛泽东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政党合作和新中国成立等问题。随后,何香凝、李济深等民主党派领袖致电毛泽东,他们认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
      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中共与组织民主党派人士的协商也从秘密往来走向公开发表声明,民主党派人士纷纷从全国各地汇聚在香港、河北平山和哈尔滨就建国问题进行协商。
      二、第一届政协性质与职能的考察
      本着对中国未来前途命运负责的态度,在首届政协会议召开之前,民主党派与中共针对首届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进行多次深入讨论,各民主党派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热烈。
      1.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1949年9月21日,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标志着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政治协商制度开始有了基本的雏形。
      政协组织法规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确立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一方面,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发扬人民民主的组织,注重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人民政治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其在加强各阶层人民团结上起着重要作用。刘少奇指出:“人民政治协商将长期地继续在中国存在,并将在一切必要的地方建立它的地方组织。”这表明人民政协并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机构,而是要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2.职能——权力机关、协商机关
      全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协商的机制,在实施国家基本政策过程中发挥着咨询、促进作用。当时,有人担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地位下降甚至边缘化,也有人担心宪法没有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将来政协开展工作会受到影响。针对民主党派的担心,毛泽东对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做了强调:首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仍能发挥作用。新中国需要就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与各党派进行讨论协商,所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仍然是必要的。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人民政协也成为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一种重复。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多方协商的机构。毛泽东的讲话,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使各方面人士取得共识。
      三、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历史功用考察
      建国初期第一届政协会议充分体现政治协商内生性和本土化的特质,使得这一协商形态具有典型的中国特点。
      1.赋予政权以合法性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着重强调“民主建政”概念,希望通过民主动员的方式快速实现从中央到基层的政权建设。新政权急需通过联系相应群体的各党派合作与协商,使得社会各群体、阶级主动接受新生政权。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当时是最具有代表性和人民性的组织。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有662名代表,基本覆盖了各党派、各阶级、各单位和各界别,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就无异于是召开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践证明,这一阶段的政党协商构建了切实有效的社会动员体系,既实现了对社会有序管理,又促进了社会成员认可政权合法性。
      2.促进社会快速整合
      作为政党协商表现形态的人民政协发挥统一战线功能,能容纳各阶层各团体特质要求的“政治协商”是其活动准则。建国初期,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基础,执政党迫切希望迅速改变国家面貌,但除旧布新这一浩大的社会建设工程,不是某个党派某些群体宵衣旰食就能实现的。为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政党之间通过协商讨论寻求共识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各民主党派广博的社会基础和充足的智力储备在社会重建和经济恢复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党协商有助于将民主党派的角色从“联系人”转化为社会建设的桥梁。政党协商融洽了建国初期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对和平改造和顺利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及常委会对国家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广泛征集意见并充分讨论后再交由政务院进行决策,良好的运作态势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建国伊始,兼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过渡性政权两种形态的人民政协,促成政党之间以及各党派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协商合作,使得社会摆脱了内战剧烈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化解了社会革命后的重重危机,巩固了新生政权。
      第一届政协会议对于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其理论基础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国的漫长累积过程;其性质与职能也经历了从权力机关到协商机关的转变。考察第一届政协会议赋予新生政权以合法,促进社会快速整合的历史功用,对于现阶段发展协商民主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永强,张玮,王晓琎.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策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4期.
      [2]李晓艳.刍议关于人民政协法制化和议院化的三种争议[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2期.
      作者简介:
      胡丹丹(1988-),湖北襄阳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高家军(1989-),河南焦作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第一届 政协 会议召开 考察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