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浅议《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原理

    时间:2021-05-31 20:00: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家纵横捭阖,龙争虎斗等故事的研究,结合管理学原理分别从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等方面讨论了《三国演义》中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 三国演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学
      
       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简单地说,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一、《三国演义》中的计划工作
       没有计划的企业往往是一个混乱的企业。企业计划是指组织根据自身内外部的具体情况,权衡各种主客观的可能因素,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非常困难的工作。但一个科学准确的计划,对于组织的发展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三国中深卧隆中的诸葛亮通过《隆中对》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工作计划。
       任何计划工作的程序都是相近的,依次包括背景分析、制定目标、可行性分析、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制定预算及控制。仔细阅读隆中对的文字,用管理学原理中计划工作的程序对诸葛亮的《隆中对》进行简单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从下面的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计划工作的科学步骤。
      
       纵观《三国演义》全书,可以清楚地看到此计划基本正确。孔明未出茅庐已经制定天下三分之势。后来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目标就以此为基础,在执行此计划的初期,由于执行得当,此决策依次得以实现。先后才有了智取荆州、益州,获得了坚固的根据地,同时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大败曹操于汉中,刘备集团进入全盛时期。然而此后,隆中计划执行的后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形势急转直下。关羽违背隆中计划初衷,交恶东吴,大意失荆州。刘备盛怒之下讨伐东吴,又因战术失误导致火烧连营,病逝白帝城。诸葛亮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然而这依然影响不了隆中计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只是因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过错而已。
       在魏、蜀、吴三家为主导的三国时代,不仅仅只有刘备诸葛亮有着如此完美的战略计划,在其他各方势力中也同样从一开始就有着各自的计划:包括战略方向和目标。如曹操集团,一开始就采取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计划,使得势力原本并不强大的曹操能够随时号令天下诸侯,占据着政治上的优势,最后一步步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军事上的优势,不断兼并其他诸侯,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
       二、《三国演义》中的组织工作
       (一)《三国演义》中的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为了确保集体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协调各种活动和任务的框架结构,以使组织成员明白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因此,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动态过程。在《三国演义》中,伴随着刘备集团由简单的初始组织形式发展为成熟阶段,并成功上市为国内三巨头之一,组建成为蜀汉集团,其组织的层级也开始增加,如分封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大事,法正为尚书令,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等,这些都彰显了蜀汉集团开始从组织结构上完善内部管理,与此同时,蜀汉集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开始逐渐分离开来,在后主刘禅时代正式完成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正是在诸葛亮这样杰出的CEO带领下,蜀汉集团才能继续生存数十年之久,并能多次发动针对强大的曹魏集团的北伐战争。蜀汉集团至刘备称王建立之后的组织结构类型为直线型组织结构。其表现形势如图1-2
      
       蜀汉集团采用这种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有:首先是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其次是各自的责任与职责也相对比较明确。但这种组织的缺点也比较明确,主要表现在,当组织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的时候,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而当这位管理者离职以后,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的人去替代他。如诸葛亮去世以后,导致蜀汉集团一时间人才匮乏,再无一人能够承担起匡扶汉室的重任,这也是蜀汉集团最终被北魏兼并的原因之一。
       (二)《三国演义》中的职权配置
       组织工作的另一重要因素即组织中职权配置的问题。通常组织内的职权可分为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从整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东吴集团在处理其组织内部职权配置问题上是卓有成效的。在东吴集团中,孙权作为最高管理者却缺乏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军事指挥才能等,但为了东吴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孙权就充分的利用其职能职权,将军事指挥的职权先后授予周瑜、鲁肃、吕蒙等,从而有效提高了组织的效率。与此同时,在有效授权方面,孙权也是群雄角逐中最大的赢家。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授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进行有效的授权,管理者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要有放手的态度;要善于信任下级;要允许别人犯错误;要善于适度控制。而孙权在这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如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步八阵图”中,刘备倾蜀国七十万大军东征吴国,孙吴集团面临亡国灭种危险之际,孙权大胆启用陆逊,并将军事指挥大权交予陆逊,放手让他干,即使在战争初期,陆逊连续丢失营寨,东吴国内倒陆逊之声不绝之时,孙权依然表现出对陆逊的完全信任,也正是有了这种信任,也才有了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最终挽救了东吴的灭国之危。
       (三)《三国演义》中的人员配备工作
       人员配备是组织工作的延续。在设计了合理的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为这些机构的不同岗位选拔配备合适的人员。
       组织在选拔所需要的管理人员时通常是从企业内部提拔或外部选聘的方式。但是由于内部招聘人员的选择范围比较小,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组织处于创业初期或快速发展的时期,外部招聘往往成为企业组织的首选。在《三国演义》里关于人员配备的记载也有许多。“操大喜,于是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聚集”曹操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不仅招募了大量的业务人员,而且还招募到了后来诸多业务精英和优秀的管理人员。如曹仁、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荀彧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曹魏集团的中流砥柱。也正是在这些当世名将和名士的辅助下,曹操集团这个在当时不入流的小企业才能够迅速崛起,并能够通过在不断的兼并中成为国内第一大集团。
       与外部招募相对应的另外一种企业招募管理人员的方法是内部晋升。内部晋升相对于外部招募具有鼓舞组织内部员工士气和内部成员积极性的特点。但如果晋升渠道存在瑕疵或部分成员未能及时有效得到提升,就有可能导致组织出现危机。如《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里,关羽带兵攻长沙一战中,长沙内部大将魏延带兵斩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投降刘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魏延久不受韩玄重用,得不到提升所致。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选择何种招募人才的方式,归根结底都是要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去干合适的事情,做到人岗协调匹配。
       三、《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工作
       管理中的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或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或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演义 管理学原理 浅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