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苏联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打通国际通道战略

    时间:2021-05-25 12:04: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积极有效领导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提出“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打通国际通道、“背靠苏联”是中共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意图。苏联和共产国际一直支持中共打通国际通道,在红军落脚陕北后更为关切,并作出给予军事和技术援助的承诺。但为了避免 “两线作战”,不希望与日本过早发生冲突,加之当时绥远伪蒙军与中国军队冲突升级以及日本特务遍布绥远的状况,遂变更援助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军打通国际通道的军事实践。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国际通道;独立自主;川陕根据地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4-0034-05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革命根据地。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要担当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重任,首先必须在陕北立足,在陕北作为巩固的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北上,联合全国各派实力、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当时在陕北立足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各种不确定因素会随时出现。为此,中央决定把长征之前业已存在的打通国际通道的设想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并进行了艰辛的努力。苏联和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指挥部,一直都在关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把中国的抗日斗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基于把建立最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以此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为各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的认识,又考虑到避免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对中共打通国际通道的战略意图一方面予以支持,并付诸于行动,另一方面对中共的各种援助又要在不损害或不威胁其在远东利益的基础上进行。这一认识和态度,对1935—1936年底这一时期中共打通国际通道的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中共落脚陕北后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就是打通国际通道、“背靠苏联”
      早在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内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就以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主张“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统一的抗日联军”“统一的抗日联军司令部”。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提出“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以此来达到奠基西北的战略目的。10 月 22 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强调,“打通国际路线——无论如何也要打通。主要是为取得政治帮助,要与之发生联系”,“特别是现在世界形势剧变,日本加紧进攻我们,我们不仅要取得国际的政治帮助,还要取得技术帮助”。〔1〕11 月 3 日,张闻天再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认清陕北苏区的重要。陕北苏区目前是处在最前线的地位,领导民族革命战争的地位。还由于它靠近外蒙古及苏联,便于打通与苏联的联系。”〔2〕同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党中央的军事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二是打通苏联。而且这两个任务是紧密联系的环节。通过巩固扩大苏区,争取打通苏联;通过打通苏联,争取帮助和支援,从而壮大红军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苏区。完成这两个战略任务需分为三个步骤来实现,即第一步在陕西,扩大红军,巩固苏区,完成渡河东征准备;第二步在山西,通过东征,击破阎锡山主力,开辟山西西部成为新苏区,完成出绥远的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准备,进一步接近外蒙,并完成与苏联的通信联络;第三步在绥远,向绥远挺进,靠近外蒙和抗日前线,最终打通国际通道。“拿主要的三个步骤,达到打通苏联与巩固发展现有苏区的任务。”〔3〕可见,“打通苏联”是当时党中央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则是必然的路径选择。
      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央在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作为必由路径这一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突出表现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的先后顺序上。1936年1月17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抗日运动高涨和陕北地贫、人穷、兵员缺的特定环境,不能一般地采取以巩固求发展,而是要以发展求巩固。我们要扩大抗日力量及主力红军。我们向南、向西、向西北的文章不好做,只有向东。我们要下极大决心到山西,山西的发展,对陕北有极大帮助。我们的军事基本方针是稳打稳扎,背靠苏区建立根据地,争得东渡黄河的来往自由。”〔4〕彭德怀于1936年1月24日、1月26日、1月30日先后3次致电中央,特别强调“巩固的发展求得靠近外蒙原则上不应有所改变,但目前行动步骤上我已感觉有重新考虑的必要”,“陕北苏区是中国目前第一个大苏区,是反蒋抗日有利的领域,是全国土地革命民族革命一块最高的旗帜,应以如何手段使之巩固扩大,如红军行动有脱离这个苏区危险性可能时,都是不正确的”。〔5〕从上述会议和电文以及中央领导人的意见可以看出,党中央在1936年初对瓦窑堡会议提出的“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项任务在当时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上出现了新的认识和主张,即认为侧重点应放在“巩固扩大现有苏区”,是把“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作为首要任务来看待的,是试图通过“巩固扩大现有苏区”来达到“打通苏联”的目的。这一新认识的产生,是基于党中央对根据地这一红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的高度重视。长征以来,红军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革命根据地,几经艰难辗转,终于在陕北立足。我们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已经深刻认识到根据地的丧失会使红军生存发展的基础不复存在,也就根本谈不上完成更进一步的战略方针。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
      东征结束后,从山西经绥远方向打通国际通道的方针被迫放弃。随后组建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作战。打通国际通道就在宁夏或经河西至新疆两条路线中选择了。毛泽东认为,“打通苏联取得接济仍是总的战略方针中重要一着”,“无论站在红军的观点上,站在红军与友军联合成立国防政府的观点上,打通苏联解决技术条件,都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6〕不仅如此,他还具体提出了打通国际通道的道路和时机问题,指出:道路“一是宁夏及绥远西部;一是甘凉肃三州。时机一是夏秋,一是冬季”,“如外蒙能出兵策应并解送军械,我军又有渡河作战条件,则出宁夏最为有利,否则只好候冰期”。〔7〕可见,中央是倾向于从宁夏方向打通国际通道。通过向西发展,占领甘肃、宁夏,进入绥远,背靠外蒙,从而建立中共与苏联和共产国际联系的通道。可见,“背靠苏联”、打通国际通道始终是这一时期党中央的重要战略意图。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苏联 共产国际 打通 通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