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诈骗犯罪易被害人群问题研究

    时间:2021-05-08 12:00: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我国诈骗犯罪高发,给社会安定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理应引起高度关注。国内学界对于诈骗犯罪的研究多集中于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方面,对于被害人的研究相对较少,也不够系统深入。笔者通过对诈骗犯罪易被害人群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其主客观方面的诸多特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从而有效预防被骗,减少诈骗犯罪的发生。文章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实际,预防措施具体、可行。
      关键词:诈骗犯罪;犯罪学;易被害人群;犯罪预防
      诈骗犯罪易被害人群问题是犯罪学被害预防研究的范畴之一。在诈骗犯罪中,易被害人群是被害预防的核心。当前我国诈骗犯罪高发,笔者拟通过对诈骗犯罪易被害人群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其主客观特征,对预防诈骗被害的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人们对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减少诈骗犯罪的发生。
      一、诈骗犯罪易被害人群概述
      易被害人群,简言之,是指容易招致犯罪行为侵害的人群类型。它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被害预防的核心。易被害人群具有下列特征:它体现出一种倾向性而不是现实性;这里的被害仅指刑事被害,即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导致人身、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受到损害;它是一类自然人群体,而不是某一单个的人。
      诈骗犯罪不仅包括诈骗罪,还包括招摇撞骗罪、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以及以“骗取”为行为方式的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等。
      二、诈骗犯罪易被害人群特征分析
      (一)年龄、性别特征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诈骗犯罪中,被害人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在集资诈骗、购物诈骗中,老年人占了被害人的较大部分。国外学者查尔斯·夏普将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信任、易接近、孤独、身体健康或心理敏锐性下降。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如下:第一,人到老年后,学习及分析判断能力下降。第二,生活与社会脱离,对社会上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不能够轻易辨别,从而容易被害。再者,与男性相比,女性往往更感性,犯罪学称之为易感性。一个人易感性特征越强,被害可能性越大。妇女比较容易接受骗子诱导从而进入被害情境或者是犯罪行为容易实施的场所之中。
      (二)身份、职业特征
      诈骗犯罪是财产犯罪,犯罪人为保证犯罪成功,往往会选择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作为犯罪对象。同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往往在财产保管、使用方面更为随意,不够谨慎。因此在实践中,那些身份地位较高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文体明星、经营者等人员和家庭,极易成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三)性格、心理特征
      在性格特征方面,研究发现,经常被骗的被害人性格都比较激动、易躁。由于被害人对外界的刺激不够敏感,对刺激的反应不够迅速,容易忽略犯罪人的犯罪手段或方法,从而麻痹大意,轻信他人导致被骗。
      (四)文化、智力特征
      被害人的文化程度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学历越高,眼界越宽,遇事会考虑全面、沉着冷静。对于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容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三、诈骗犯罪被害预防措施探讨
      被害人过错是诈骗犯罪成功的重要条件,要预防诈骗犯罪,就必须从易被害人群角度出发,减少其易致被害的因素。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防范意识
      提高防范意识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防骗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谨防被骗,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当有自称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当事人涉嫌某种犯罪时,要求当事人向其透露银行账户、密码便于进行“核查”时,当事人即可断定这种情况是诈骗行为。还有当事人如果接到在外地的子女等亲属被绑架或生病受伤等电话,需要转账救赎或治病时,不要慌张,先直接与子女和亲属联系问明情况。不要轻易汇款给对方。
      (二)增强防范能力
      增强防范能力是指通过积累社会经验或其他各种手段,增强自我保护、谨防被骗的能力。
      诈骗犯罪分子为谋一己私利而去损害公众利益,其诈骗行为虽然应该受到谴责,但是从被害人的角度看,也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让犯罪人有了可乘之机。所以被害人在抱怨别人的同时也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积累社会经验,通过社会实践丰富社会经验,尽可能地看到世间的丑恶百态,这样可以减少自身的被害性。
      (三)堵塞制度漏洞
      堵塞制度漏洞是指完善法律法规的不足和缺陷,健全法律法规,严惩犯罪分子。
      我国刑法是国际上规定诈骗犯罪最繁琐的刑法之一,大的种类可分为一般(普通)诈骗犯罪与特定种类诈骗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犯罪种类很多,但是配套的司法解释又往往严重滞后,加剧了执法上的异议与困惑。对认定属于何种性质的诈骗犯罪增加了难度,从而造成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没有被追究,应当从严从重追究责任的却被从轻追究,一定程度上放纵了诈骗犯罪。此外,社会管理上的疏忽、失误也给侦破诈骗犯罪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当将常见的近期发生的诈骗犯罪及时告知群众,并在网络、新闻中全方位地警示人们,才能够有效预防被骗。以往治安管理部门未能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预警手段、方式较为单一。现在,在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司法机关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来进行宣传,也可以借此来改变预警不足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认识形形色色的诈骗伎俩,减少自身过错,最大限度地防止受骗上当。
      注释:
      ①彭玉伟.论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12(1):47.
      参考文献:
      [1]曾敏. 被害人视角下的诈骗犯罪预防[J]. 法制博览,2013,(7).
      [2]黄永泉. 从被害人心理看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J]. 法制与经济,2014, (8).
      [3]江明君,张欣之,胡峻梅. 电话网络诈骗案件的受害人研究[J]. 犯罪研究,2014, (3).
      [4]张应立,董哲理. 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研究[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 (1).
      作者简介:
      蒋琼琼(1991—),女,汉族,河南省洛阳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2015级法律硕士。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推荐访问:被害 诈骗 人群 犯罪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