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贪污贿赂的心理分析

    时间:2021-05-06 16:03: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各个学界的学者们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预防这一情况,本文正是通过对贪污受贿的现况和相关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揭露这一现象的根源,从而在源头上预防贪污受贿的犯罪。
      关键词贪污受贿 腐败 心理成因
      作者简介:徐钰洁,温州大学思政部。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291-02
      
      腐败,正在渗入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和腐蚀剂。而贪污受贿作为腐败的核心,更是恶性地“蓬勃发展”,它如同瘟疫一样难以根治,成为一切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目前比较侧重对贪污受贿犯罪行为的揭露,但对其犯罪心理研究不够。既然贪由心起,那么就因从心根治。因此,从心理上对贪污受贿犯罪现象加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贪污受贿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认为贪污受贿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一类严重的经济犯罪,它不仅严重侵害公共财产所有权,而且极大地败坏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因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贪污受贿的现况
      贪污是人类的劣根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杜绝贪污。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说过:“中国一部二十四史,其实是一部贪污史。”以下是几个出名的贪污腐败案:
      第一案,原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长文强案。文强案件的轰动性应该说在2009年度里面名列前茅。一个是涉黑,一个是涉案金额,一个是涉色,还有一个就是文强放出的“狠话”,耐人寻味。重庆打黑反腐,这场“红与黑”的较量,文强是一个反面主角。
      第二案,深圳市长许宗衡腐败案。2009年6月上旬,一条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深圳市长许宗衡因严重违纪违规被双规。同样在很短的时间内,许宗衡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明星情妇却一直迷一般,引发诸多猜测。深圳市长腐败引发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焦点性,因为深圳很焦点,深圳市长很焦点,腐败也很焦点,深圳市长腐败案件是焦点的合集,那么其冲击力可想而知。许宗衡应该是深圳建市以来第一个倒在任上的市长吧,何况这一案件还有很好的花边。
      第三案,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案。按说这个案件应该归到2008年度,退一步说,最近有消息说该案将可能在两会之前宣判,但是时间的跨度也已经是进入2010年,所以总体的调查还应该是在2009年进行,姑且归置到2009年度。据说黄一次受贿400多万,而且在广东人脉很广,与问题富豪黄光裕关系密切。黄松有的腐败,可谓是法院系统的顶级高手栽了。
      三、贪污受贿的心理特点
      腐败行为是腐败主体在一定的腐败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腐败心理作用于腐败主体的结果。现阶段引发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的心理原因主要有:
      (一)贪婪心理
      贪婪是一切贪利性犯罪的共有心态,是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共同心理,是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思想基础。贪婪的心理的成因有:不平衡心态。有调查表明,目前一半以上的现职领导干部认为收入与贡献不相符,有的甚至与企业、大款、外商、发达国家公务员盲目攀比,心态严重失衡,认为通过手中权力谋主取一定利益“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一些过去曾取得过“政绩”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而失去的太多,想趁自己还有职有权时捞一把。
      (二)低风险心理
      低风险心理就是指腐败分子的腐败所得比起对他们腐败的惩治结果要实惠得多,亦即腐败成本低,腐败带来的价值大大高于腐败成本。他们会认为考虑到各种因素后,腐败还是被认为是安全的。
      (三)消极从众心理
      巨贪周围多的是贪污犯,他们的上司也是贪污犯,上司让你贪,你能说不贪吗?反正上了贼船,想下,没门。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处在中层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在集体腐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腐败的危险性,主观上并不想参与,但因种种利害关系,“无可奈何”,混迹于腐败分子之中,同流合污。
      当然,另外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现在的腐败是普遍性的,“大家都在捞,自己不捞白不捞”。由于上下左右效法模仿,由小错终至铸成大错,最终走向腐败的深渊。
      四、贪污受贿的心理成因分析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周围环境的持续作用影响下,新的环境信息与主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会产生矛盾,并促使主体通过选择、内化来保持内部平衡。腐败心理的形成,既不是与生俱来、后天无法改变的,也不是完全由客观环境决定、个人无力抗拒的。它是腐败主体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相互作用、转化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贪污受贿的犯罪心理进行剖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的变化作为一个客观外在因素,其对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主义的腐败文化根深蒂固。贪污贿赂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划分的社会而俱来,它根植于阶级剥削的土壤,可以说它是剥削制度的一种变异形式和补充。(2)、市场经济的负面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收入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在这种冲击下,国家工作人员心理上的自豪感、优越感发生动摇,渴望拥有同政治地位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心理萌生。(3)、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权力滥用。
      (二)主观因素
      毛泽东曾经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贪污贿赂犯罪,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自身的因素。
      1.人贪婪的本性
      贪污受贿犯罪,说到底,源于一个“贪”字,贪婪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人皆有贪心。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黑猩猩受贿实验”,即实验者训练黑猩猩做一个守门者,训练成功后黑猩猩果真很好的充当守门角色了,然后当有人以香蕉贿赂它时,黑猩猩就放行了。这个实验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贪婪与收受贿赂似乎是动物甚至是人的本能。这就是我们研究贪污受贿犯罪的心理本质,去限制这种贪心,而不是去消除它。
      2.权力的属性
      人的贪心到了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控制,就容易滋养起来,特别是拥有极权位子的人。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警示名言:“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那么,什么是权力呢?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一旦获得了公共权力,就可能通过运用、影响或草中权力达到私人目的,获得私人利益。而且权力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异化的机制,它的不平等性和可交换性及能够增值的特点,使它有被扩张而滥加使用的可能。再加上权力一直以来都缺乏必要的制约,导致了权力滥用形成腐败而引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
      3.行为者个体价值观念错位
      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低下、错误的价值观念容易导致腐败。任何行为都是行为主体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只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才能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对社会有益的行为,错位的观念及意识必将引发与社会期望相悖行为的发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准则及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的一心为民,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等讲究奉献,到现在的拜物主义,金钱至上的萌生,部分公务人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产生了强烈追逐金钱的欲望,在人生的价值目标即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观念的支配下,实施了贪污贿赂罪。

    推荐访问:贪污 贿赂 心理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