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发现中国教育的根

    时间:2021-04-25 12:01: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26日,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宣传贯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本期我们特约了四篇文章。尤溪县第七中学陈利灯校长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探究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提出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诠释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意义;特级教师王木春、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骆志煌分别从学科的角度探索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点。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自觉担负起自己的历史重任。
      《指导纲要》指出:“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层面的这种迫切性表达,表明如何解决做人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上到下的各个层面都在强调育人为先、立德树人,也出台了许多的相应措施,但让中国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的意义和做法的表达似乎都还不够明确。在现实中,“洒扫应对”“网上祭祀”等一些活动要求,让人感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做给人看的,还是用来检查的。以名利为导向的办学轨迹还相当明显,具体表现为重升学轻职业,重毕业班轻起始年级,重中学轻幼儿、小学,凡是能出名得利的都重视,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应对,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因此,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旗帜鲜明地确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根。中国人若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就难以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一、传承意识要旗帜鲜明
      文化没有传承,就犹如我们的民族没有了根,没有了根就会让人感觉是漂浮的、没有着落的;没有了根,也就没有了成长的源动力。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甚至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中国人缺乏传承意识,特别是缺乏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一些低俗文化却四处泛滥)。在中国工作了60年的美国传教士马丁博士就认为“中国人在中华文明未成熟时期所具有的很强的创造力,在现代中国人身上几乎看不到。”
      在近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更是如此,特别是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一度彻底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片面地接受了当时西方、日本等国流行的科学、民主思想。当我们只要科学、民主的时候,就是把怎么做人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甚至一度连做人的根本“孝”字都不敢提。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好”教育也没有超越孔子提出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三达德”教育。即使当前还在使用的已经多次修改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未必很合乎人的认识规律与成长规律。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变成如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教师所说的连正常说话都困难,“中国人往往把一点可怜的智慧用于防范别人,这也是经济文化全面落后的原因之一”。
      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要全面弘扬中华文化,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杂音,有学者甚至把孔夫子教化思想说的一无是处,还有的甚至把中国人的思维缺陷归结于汉字结构,认为只有与中华文化彻底割裂才有希望。这些不同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推进,这也大大影响了社会传承的力度。
      正是这种传承态度和力度使得中国人在近百年的教育中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具体而言则是忽略了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的教育,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当全社会都将教育的眼光投注到高考状元、“985”和“211”上线率的时候,无异于只关注“果实”而忽视了“绿叶、树干”,看不到的“根”更是无人关注,更谈不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了。因此,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也就立不起来,整个社会出现功利、浮躁的氛围,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思想高度膨胀,各种社会乱象丛生,各种极端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对此,唯有从做人教育的“根”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当然,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的,传承绝不是为了复古,继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来。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认真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之长,从而再创文化的辉煌,再度奉献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新成果,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确认必须传承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哪些东西是永远不过时的呢?这就是我们必须要传承的,也是我们要寻找的做人教育的“根”。我们一直强调“道德”二字。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就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万事万物都有运行规律与规则,大自然运行的规则就是道,道是能超越时空的,是永不过时的;德,就是按照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不违越地去做人。那么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遵循的“道”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一文化传承中,《弟子规》是最好的教材,即使其中有一些内容看似过时了,但也不免会令当今学习它的小孩对圣贤多一分敬畏,更何况《弟子规》是用来力行而不是用来背诵的,只有在力行中,才能让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根扎更深更广。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是学习力行《弟子规》的三重境界。有些学者未学习、力行到一定境界,就简单地对“圣人训”进行随意曲解,求全责备,甚至完全否定。这不仅是对圣人的不恭,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不敬。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 发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