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工匠精神”谈中德职业教育

    时间:2021-04-21 00:01: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到“工匠精神”,人们往往联想到“德国制造”,因为德国有许多著名的品牌深入人心,德国产品之所以口碑好,是因为品质高,可以说制造水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笔者有幸赴德国参与职业教育企业与院校双元全程、全面共同育人模式培训班,近距离了解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切实感受到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
      德国“双元制”教育优势明显
      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的模式。即受训者既是学徒,在企业接受实践操作培训,同时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与实践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双元制”模式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企业和学校双方都从中受益。企业从中得到高质量的人工资源,且来源稳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学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资格和能力,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破解了中职教育中的几大难题:
      学生的就业问题 学生毕业时,如果通过了工商协会的考试,拿到技术证书加上本人愿意,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就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教学内容不科学的问题 在德国,课堂上老师教什么,必须与企业充分协商,共同确定。往往是针对企业目前对员工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来安排实际教学,老师教学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管理难的问题 “双元制”体系下,老师的义务是如实向企业反应其在校表现,对学生的处理由企业实施,企业有权决定是否聘用,这种约束力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双元制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学生在企业培训就是实际操作,学校无须重复投入和建设大量模拟实习实训场地,节省了教学经费。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的差距
      对照笔者在德国的所学所闻及多年从事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困惑,认为目前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法律实施监管不到位 在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达几十种,对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的义务、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我国在1996年就出台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学校和企业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但实施和监管都没有到位。所以即使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依旧地位不高,职业教育不被社会广泛认同。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发展了20多年,但校企合作大都流于形式,企业参与职教的意识淡薄。因为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没有看得到的利益,相反,还觉得实习生干扰了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评价模式不科学 德国双元制下的考核由协会、雇主和职业学校三方共同完成,考试内容接近企业实际需要,在我国,职业学校的课程考试一般都是谁教谁考,是一种应试,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势在必行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成熟,我国国情不同,不可能照搬德国模式。学习归来,笔者认为急待改进以下几方面:
      规范教学内容 不少老师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多了没啥用,所以安排计划很随意,有一点点难度就避而远之。如何规范教学内容?个人认为,专业课程应从分析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入手,确定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计划。基础课程应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终生学习能力入手,确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计划一旦确定,应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应成为老师当期教学任务的硬指标,不能随意改变。
      规范评价体系 目前,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基本采用谁授课谁组织考试方式,考什么,怎么考由该老师说了算,考试的随意性带来教学的随意性,这也是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读职校什么都没学到。
      如何规范评价体系?政府应出台专业教学考核标准,引入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参与综合评价,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提供基础支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对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专业技能抽考。学校应加大考教分离力度,使学生在校真正有所获,有所得。
      健全教師培养体系 一是建设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用来自企业的有丰富经验或操作技能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成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解决现有教师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机制。学校应根据发展要求和教师专业方向及个性特长量身定制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通过制度保障,确保每位有需要的教师完成相应的培训项目,确保接受了培训的教师都在培训中得到提高。让教师随着行业与产业的技能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规范和新技能。
      培养学生严谨与诚信的职业精神 国人之所以对“德国制造”情有独钟,是因为德国产品的品质卓越。作为教育工作者,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国人素质责无旁贷,如果全社会,全体教育工作者自觉把严谨、诚信、精准等职业精神培养看成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职业教育就能迈上新的台阶。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德国之行让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恪尽职守,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财经学校)

    推荐访问:工匠 职业教育 中德 精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