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近二十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时间:2021-03-27 00:06: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对近二十年(1995—201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展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未来。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就;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001-02
      从1995—2014年,我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将近二十年,各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论文,论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二十年间发展的相关问题。本文对国内学者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国内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状况
      按照中国知网输入内容检索条件中的主题检索方式,以“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发现近二十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论文在数量上已达到了2538篇。但是由于多种文献载体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212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本次综述的分析材料,其中优秀硕士论文28篇,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会议材料12篇,笔者认为据此可以反映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全貌。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研究成果
      在这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者们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分析近二十年的文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基本内涵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该《纲要》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文献中发现,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其概念。比如李剑在《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中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普通教育基础上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制度形式,其实质在于宏观上如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办学模式与微观上培养什么的职业技术人才的课程模式”。这是从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角度界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模式等同于办学模式和课程模式。周娟、阂思鹏在《谈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办学主体、培养目标和学制形式等主要特征划分的关于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运作方式,其实质是如何培养人才”。这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联系和要素出发界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王启龙、徐涵则综合了以上两种观点,他们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一文中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在一定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群体所遵从的关于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随着近代大工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2.关于基本要素的研究。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哪些要素构成也是众说纷纭。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有“两要素说”、“三要素说”、“四要素说”等。更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例如陈家颐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一文中从事物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出发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师队伍、产学合作;唐玉凤在《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提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构成要素有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之所以这样提出是因为她认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有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虽然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了多种要素,但主要问题只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用什么培养人;三是怎样培养人。而这三个问题主要涉及的就是价值层面的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知识层面的课程设计和教育内容以及行动层面的教育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启龙、徐涵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一文中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由“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所构成”。
      3.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八九十年代的“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新世纪以来“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文献中学者们分析了这三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起源和实践中的典型应用。1958年3月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薄一波同志将“半工半读”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提出来,并列入了该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报告中。这种“半工半读”的模式主要体现在四类学校: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全日制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改办的半工半读学校、职普渗透的半工半读中学、在工厂职工中实行半工半读。之后的二十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无不体现了对“产教融合”的重视。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创办校办产业;二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三是在普通教学班开展职业教育。进入新世纪,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教集团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综述 近二十年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