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影响银行业监管有效性因素分析

    时间:2021-03-09 12:02: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金融系统本身是蕴涵着高风险性的。因而金融监管成为各国金融当局的稳定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银行业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银行银行业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业的稳定。本文就当前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从宏微观分析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得出当前监管的总体效率不高。并从监管体系,法制建设,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等方面对其原因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银行监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85-01
      
      在金融全球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同时也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危机的此起彼伏。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风暴,从巴林银行破产到日本大和银行倒闭,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破坏性日益严重。故金融监管在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金融的监管在银行业的监管,在我国有90%以上的资产为银行资产。目前我国的金融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而由于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本来就起步较晚,体制尚不完善,加之2006年对外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将真正置身于国际环境,金融环境日益变化,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银行的监管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目前我国的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在如银行稳定等宏观层面是是比较好的,但是就微观层面而言总体有效性不高,主要表现在监管者的效率与被监管对象的效率不高,缺少效益分析和评价,因此,监管的总体有效性不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体系不完善
      要使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除了要求监管当局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之外,还需要银行同业协会、市场中介机构(会计事务所、评级机构等)以及社会大众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同时也要求银行自身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内控机制。然而目前一个以监管部门为主导、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为依托、行业自律为辅助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银行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就监管当局而言,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银行业的监管主要是由银监会执行。然而,在金融混业化的趋势之下,已有不少银行开始走向混业化经营。这将会使原本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联系所造成的监管漏洞更加严重。监管体制的跟不上金融业的发展,滞后性将会导致进一步的监管低效。其次,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相关的行业自律协会,然而由于责权不分,立法不明,导致缺乏权威性。再次,市场中介机构、大众监督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合格社会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人员的素质不齐,在银行监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最后,也是影响银行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是银行的内部控制,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虽然鼓励各银行在风险测量、管理方法上的投资与研究,也已经颁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指引,但由于国有银行产权监护人功能缺失,难以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管理和控制的作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是银行业大量违规经营和风险积聚的重要原因。
      二、监管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银行体系健康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金融法规体系作为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不少金融法规,但这些法规的实施不够规范、灵活,司法性和透明度不高且欠缺操作性,总的来说,并没有真正的与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相对应。主要表现在现有监管法规体系多是框架性、指导性的,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尚不健全。而且,现有法规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甚至相互矛盾。一些法规还比较粗糙,定量性规定不足,操作性不强。其次法规体系建设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随着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以无形金融为调整对象的金融法规尚属空白,亟待完善。再者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法律规范。缺乏银行破产的相关法律规范:致使银行的破产难以推行。
      三、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从理论上讲,分业监管模式本来有利于监管部门集中精力对各自负责的监管对象实施监管,有利于提高银行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由于缺乏一套监管协调机制。首先从监管当局与政府的关系来看,虽然与政府宏观政策的协调是监管的基础与目的,但是存在的政府过度干预,使监管当局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权威性,从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监管充分发挥作用的。其次是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缺乏制度性的安排,特别是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以及金融的混业化发展趋势,加之我国银行监管系统的薄弱,这会使监管真空预重复监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再者是监管主体与被监管对象缺乏协调,。由于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价刚刚开始,这不仅使金融机构在对付监管当局时有机可乘,而且由于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严重滞后,可能使金融风险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另外,在金融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较低,作为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监管合作缺乏,使得外资金融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漏洞,规避监管,进行违规操作,牟取利益。这既大大降低了对外资监管的有效性,增加了金融风险,也影响了整个金融环境,破坏看银行系统的稳定性。
      四、监管制度的“一刀切”现象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金融业的繁荣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域上。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金融业发展也参差不齐。然而金融法规、政策并未从分考虑这一点,而是采用“一刀切”对全国银行业采用同一种监管标准要求,虽然降低了监管成本,然而这样显然不能使各地的金融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用东部发达地区的标准来要求西部落后地区,将会进一步加大两地金融业发展的悬殊。这样可能不利于各地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减低监管的有效性。
      除上述几点之外,缺乏健康的监管体系,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的周期性,社会信用环境的缺乏,以及实践未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导致成本高效率低,均是导致我国银行业监管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杨恒(1989— ),女,四川省绵阳市;卢琼(1987— ),女,浙江省台州市。

    推荐访问:银行业 监管 有效性 因素 影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