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创新•思变•求强•共进

    时间:2021-01-30 20:23: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未来 5 年,中国化纤产业路在何方?9月1 — 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吴江市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召开,来自国内外化纤产业的知名专家、企业家、媒体代表等共 600 余人,齐聚化纤重镇 —— 江苏吴江,围绕大会主题 —— “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和谐发展”共议中国化纤工业的“十二五”发展之计。
      “十二五”时期,世界化纤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市场需求多样化将更加明显。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化纤工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仍十分艰巨,未来 5 年将是我国化纤工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攻坚阶段。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则在强调化纤工业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要环节的地位的同时,提出化纤行业的四大发展重点,即:促进常规产品优质化发展;提升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水平;推进生物质纤维及原料的开发;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不再片面强调“量”的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化纤企业的高产能及廉价产品都让国外同行倍感压力。会上,欧洲化纤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就公开表示了这种担忧。他说,虽然亚洲特别是中国是欧洲化纤业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国的产能过剩刺激产品低价出口,某些纤维的过量产能已达到欧洲市场的数倍,在具有如此竞争性的出口条件下,一小部分产品出口到欧洲也会影响市场。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JCFA)副会长小川恒弘分析得出,2014年全球合成纤维产业存在供给过剩的可能,为了避免出现巨大的供需差距,中国化纤行业负责任的行动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
      2010年,我国化纤产量已达 3 090 万t,超过世界化纤总产量的 65%。“十二五”期间是否将延续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对此,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强调,“十二五”期间,中国化纤发展将不再片面强调大规模生产,而是走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路线。化纤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将从“十一五”期间的 13.2% 降至 5.8%,产值年均增长 8.7%,而差别化率将进一步提升至 60%。
      于大会同期发布、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和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编写的《2011 — 2015年:中国化纤工业发展规划研究》(以下简称《规划》)也明确提出,至2015年,中国化纤产量将达到 4 100 万t,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将达到 76% 左右。其中,产业用化纤比例达 29%,弥补棉花不足为主要目标的高仿真纤维占化纤总产量的 15%。高性能纤维(包括碳纤维、芳纶1313、芳纶1414、高强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总产能约 16 万t,废旧聚酯产品、化纤面料服装等回收利用规模达到 700 万t。
      从过去 10 余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我国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装备日益精良,品种规格日益丰富,产品差别化率日益提高,纤维及制品应用领域日益扩大,但客观来说,这 10 年来化纤工业的发展仍然以量的增长为主流,在产品开发、新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尤其缺乏成熟、高效、灵活的产品开发模式和营销模式。
      
      革新新产品开发模式
      产业升级必然依靠技术创新,而新产品则是技术进步的最直观载体。端小平表示,“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新产品研发将推广采用“四化”模式,即“差异化、规模化、新兴材料化、生物质化”。“差异化”重在常规产品优质化和企业发展差异化,而“规模化”则强调单线产能扩大及“大企业”战略。
      相较而言,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化纤企业已形成较成熟的产品开发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地区拥有先进的研究机构、设备制造商及企业的业务网络。
      未来,化纤工业的发展不再是单一学科的竞争,而是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的交叉和融合,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将为改造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和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作为日本最著名的纤维生产商之一,帝人公司始终站在世界纤维材料领域的制高点。本届大会,该公司带来一款“改变日常生活的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超强的吸附性和过滤性,可应用于高尔夫手套、研磨布、擦拭布等中,同时其柔软、不透光等特性又使其成为内衣、窗帘、工作服等的理想材料。帝人公司在纤维产品的回收及再利用上同样成果颇丰,他们提倡将整个聚酯产业链包括在内的循环再生,因而开发了“ECO CIRCLE®”系统。其独有的化学法循环再生工艺使再生聚酯的品质可与原生聚酯相媲美,且产品易于功能化,提升附加值,丝毫不影响使用的时尚性和功能性。
      除了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在高新纤维的产品开发上不断崭露头角,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原料及纱线部副主任虞达将台湾高科技纺织品的发展策略归纳为 4 点:持续投入高科技纺织品的研究发展,针对关键技术及利基产品投入必要资源,且再提升研究人员之研发能力;建立合作平台 —— 加强政府与厂商的沟通及纤维纺织产业合作的交流,共创市场商机与投资;朝消费者需求导向,将终端产品需求回馈于技术开发,加强终端产品应用与技术的连接性,并积极将技术协助厂商导入产品开发与生产;面对全球化及新兴市场的竞争,思考如何结合新兴市场生产制造优势,及运用台湾管理整合能力,以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市场。
      品牌化发展是我国化纤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化纤企业还是以生产型为主,在研发、设计、创意等环节发展不足,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匮乏,且对终端消费的引导和服务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多集中在打价格战,导致很多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无法充分发挥其技术与品牌价值。端小平通过对莱卡®、天丝®、竹浆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等国内外化纤新产品市场推广案例的分析,期待能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产品市场推广系统和模式,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即:依托官方背景助推,纤维生产商的规范使用,第三方机构吊牌认证,行业协会标准督促以及借力终端品牌。
      新纤维、新型化纤机械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前景固然诱人,但目前国内化纤行业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还远未能支撑这些领域的快速、稳健的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对技术进步缺少超前部署,产学研合作以短期项目为主,缺乏以中长期技术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合作,基础互动缺少应用层面的有效支持等,这也是我国化纤行业在产品开发领域缺少有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原因之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在谈到我国高性能纤维的发展目标与思路时指出,行业及企业应积极处理好两大关系,即:基础研究对前沿技术研究的理论支撑,前沿技术研究对支撑计划的基础支撑;反过来,前沿技术研究需通过支撑计划的放大验证,而基础研究则依赖于前沿技术研究的牵引验证。
      
      面对机遇,准备好了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在会上鼓励化纤企业要从国家对其他行业的一些相关鼓励政策中挖掘商机,这与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罗益锋的想法不谋而合。罗益锋以我国“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给化纤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前景宏伟的蓝图。他表示,高科技纤维是支撑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也是我国化纤工业在未来 10 年内由生产大国向强国过渡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功能纤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动力电池、生物技术和环保产业必不可少的部件和关键技术。
      “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无疑将成为衡量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新技术纤维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其提供关键的硬件支持。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恒根就高温烟尘过滤材料市场给与会者算了一笔账:按2010年底的全国火电燃煤机组计算,若全部采用袋式除尘或电袋组合除尘,一次使用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滤料的一次市场在 5.59 万 ~ 7.37 万km2,二次运转市场(维护更换)1.40 万 ~ 2.46 万km2。预计未来数十年内,作为燃煤净化高温滤料的一次市场、二次运转市场(维护更换)存在翻番发展的潜力。而近期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无疑将带动我国高温滤料及除尘设备等领域的发展。问题是,当机遇来临时,国内相关纤维生产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推荐访问:共进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