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中华邮政到中国邮政

    时间:2021-01-17 20:09: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ck/wsck201323/wsck2013230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ck/wsck201323/wsck2013230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ck/wsck201323/wsck2013230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ck/wsck201323/wsck2013230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ck/wsck201323/wsck20132306-5-l.jpg
      1949
      年5月25日凌晨,苏州河畔,上海邮政大楼传出阵阵枪声,子弹密集射向通往大楼的四川路桥,几十名解放军倒在冲锋途中。此时,苏州河南岸遍插红旗,国民党青年军小股部队退踞北岸,以邮政大楼为最后堡垒,居高临下,困兽犹斗。
      这是继天津和北京邮政大楼后中国第三座专业化邮政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设计,落成于1924年,见证了近代中国邮政史。楼顶有钟塔和精美的群雕,楼内有珍贵档案文件和大量尚未发出的信件包裹。陈毅将上海战役形容为“瓷器店里打老鼠”,严禁开炮,只能以血肉之躯强攻。为拿下邮政大楼,27军235团1营顷刻折损两个班。
      楼外枪林弹雨,楼内暗战汹涌。国民党军占领邮政大楼的凌晨,邮政职工中的14名地下党员连夜动员200多名同事,以保卫局产名义同时进驻,他们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游说劝降。
      5月25日下午4点整,一面白色床单从邮政大楼的窗口垂下,心理堡垒从内部攻破,国民党守军终于投降。没有丢失一件邮件、损失一件设备和遗失一份档案,看似波澜不惊,只有大楼外墙至今可见的弹孔,诉说着新旧交替过程中的激烈争夺。从北到南,全中国邮政业以排山倒海之势跨入新纪元。到1949年底,各级人民政府接管了中华邮政2600多个局所。
      两代励志传奇:邮递员当上邮电部长
      1924年,就在上海邮政大楼落成的那一年,19岁的贫家子弟朱学范因学过三个月的英文,顺利通过上海邮局招工考试,被录取为邮务生。街坊羡慕他捧上铁饭碗,解决了全家温饱问题,谁也不会预料到,25年后,这个分拣信件的小伙子将成为共和国第一任邮电部长。
      朱学范不满洋人把持邮局压迫中国职工,他天生富于组织能力,很快成为邮务工会骨干,为工人争权益,参加五卅运动,与中共工运领袖李立三结识。1932年,朱学范参与发起成立全国邮务总工会,被推选为执委会常务委员、上海总工会主席。他在工人中极有威信,1945年赴巴黎出席世界劳工大会时,上海成千上万的工人到码头送行,场面热烈壮观。
      工会要在光怪陆离的上海滩站稳脚跟,必须打通各种关节,朱学范深谙此道,他拜在杜月笙门下,为了得到杜老板的信任和喜爱,甚至刻了一个纪念杜氏祠堂落成的邮戳,在高桥邮政支局使用。朱学范同情革命,和中共及民主人士始终保持秘密往来。1949年,不顾国民党当局的暗杀威胁和杜月笙的“劝告”,朱学范前往北平,作为全国总工会代表参加新政协。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下辖邮政总局和电信总局。鉴于朱学范特殊的身份经历,周恩来建议让他担任部长。毛泽东说,邮电是技术部门,要个懂行的,他搞过邮务去邮电部自然好!被毛泽东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的王诤担任了副部长。
      1949年12月,邮电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会议确定,将“中华邮政”改名为“中国人民邮政”,废止“信差”、“苦力”、“杂役”等带有轻蔑性的称谓,改称邮务员、邮递员、邮运员等,统一全国邮政业务制度、规章和处理手续。
      1951年,北京邮局从邮电职工子女中考试招收了128名职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其中有14名女投递员。这是中国邮政投递史上第一次招收女员工,其中大部分刚刚初中毕业,只有十六七岁。有些家长说,大姑娘家整天在大街上跑,不体面,将来找不到婆家,也有老职工认为,弱女子干不了这么辛苦的工作。她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是骑自行车,每天业务学习后到天安门广场集体练车,没有女式车,必须学会骑横梁的日本富士男车,人人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
      1951年3月8日,“绿色娘子军”正式骑车出班,各大报纸派出记者拍摄报道,盛况空前。同一天出班的还有新中国第一批女电车司机和汽车司机,她们共同构成城市的崭新风景线。
      在这些女投递员中,有一名十六岁的北京姑娘罗淑珍,从1953年8月开始,她连续十年零八个月投递邮件报刊300多万件,没有发生一件差错,这样的记录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很难达到。信件上哪怕只写了街道和姓名,她也会挨家挨户地打听,直到把这封“瞎信”送到。1956年,罗淑珍被评为全国劳模,后来她担任了邮电部副部长。今年罗淑珍已年近80岁,依然步伐矫健,她说这是多年一线投递工作带给她的福气。
      从普普通通的邮递员,走到全国邮电事业领导岗位,朱学范和罗淑珍的经历是相似的,也是极为不同的:一个在旧上海为捍卫职工权益,周旋于三教九流出生入死;一个在新北京为百姓送信,十年如一日走街串巷。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打着鲜明时代烙印,不可不谓邮政战线的励志传奇。
      农村边疆无一“漏网”
      中华邮政被接收之初,基础薄弱,局所稀少,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全国四分之一的县城和大部分农村没有邮政局所,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几乎不通邮。解放战争中,每拿下一个县市,凡是没有邮局的立即设立,到1949年底,人民邮政已在全国铺开。从1950年到1953年,平均每年增加461处。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一年猛增局所一万多处,全国达到21580处,比1949年增加了4倍多。邮政业务的发展也从侧面说明了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1949年,全国函件业务量为5987亿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印度还继承着英国在西藏经营的少数邮政设施。1954年4月,中印两国代表团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签订了中印协定,互换了照会,规定自互换照会6个月以内,印度必须撤走在江孜、亚东的武装卫队,并将印度政府在西藏经营的邮政、电报、电话、租借地以及12个驿站及其设备折价交给中国政府。1955年4月1日,中印两国代表在拉萨举行交接仪式,从此中国再无外国人经营的邮政业务。
      1954年和1957年,邮政部门开辟了川藏邮路和青藏邮路,各长1100多公里,是当时全国里程最长、条件最艰苦的干线。自办汽车邮路,结束了使用畜力驮运邮件去西藏的历史。到1956年,全国邮路及投递路线总长度由1949年的70万公里增到220万公里。

    推荐访问:中华 中国邮政 邮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